李采姣|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云个展


【个人简介】
李采姣,7岁习字,15岁习画,为海派大家陈佩秋入室弟子。2001年获天津美术学院文学硕士学位,2016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长三角女子书画院名誉院长,上海春申书画院顾问,文化部一级美术师,2014年晋升教授职称。2008-2011年艺术访学日、法、意、德、奥等欧亚20国,系日本大阪大学访问学者、奥地利文化部“优秀艺术家”代表。出版有《写意花鸟画中“意”的文化精神》、《甬上三境——李采姣花鸟作品集》《时尚化妆设计》等专著11部,在《新美术》《文艺研究》《美术观察》《光明日报理论版》等专业核心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美术作品曾10多次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等国家级重要展览并获奖,在中国美术馆、朵云轩、天一阁博物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朵云轩、天一阁博物馆等收藏。曾获“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作品鉴赏】
悟初心求大道“烹小鲜”至大成
——专访国画家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授李采姣
《新民晚报社区版》特约记者伦丰和
在阳盛阴衰的中国画坛里,一位能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又在上海朵云轩开画展的教授级的女画家,怎能不引起世人和媒体的关注呢?牛年岁末,带着对国画家李采姣敬慕的心情,前往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在一幢无电梯四层楼的简陋画室里,她接受我的深度采访:上海引进人才李采姣如何苦心孤诣,一路前行,成为中国花鸟画界的创作中坚呢?

《承得中天雨露多》
66.5×44.5 cm 纸本没骨
2019
丹青路漫漫,求索初心坚
豫剧有一句有名的唱词:“谁说女子不如男。”李采姣就是国画界的“铿锵玫瑰”,她认为绘画亦如治国那样要有“烹小鲜”的大手笔,她苦练“烹小鲜”的硬功。她自号“三境庐主”,“三境”者,诗境、情境、心境也。若画进此三境,何愁在画坛不出类拔萃?李采姣为追求此境界,自七岁习书,十五习画,对绘画艺术执著的她,1995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怎么也割舍不了对中国画的痴迷。有人不解她弃“史”从画之举,认为自古以来水墨丹青就是男人一统天下,而女子简直无立锥之地,不如做一个业余画家为妥。但为丹青而生的初心,她告别浙江的绿水青山,负箧来到渤海之滨的天津美术学院深造,在全国著名的花鸟画家霍春阳亲授下,以优异成绩,2001年获了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2011年,艺术访学日、韩、意、德、奥等国家,期间,不叫一日闲过,潜心创绘丹青,著书立说,出版《写意花鸟画中“意”的文化精神》《李采姣花鸟画集》《时尚化妆设计》等专著10部,在《新美术》《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等专业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国魂》
138x69cm 纸本水墨
2020
一位女画家有如此成果,可以功成名就,但李采姣却牢记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丹青艺术不停步,2013年,她考上了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鸟研究方向(实践类)博士生,一读就是三年。2016年博士毕业,继续任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教授。国画力作,在全国、省内大展屡屡获奖,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不多的女会员。特别让人欣喜的是,一位宁波女画家破天荒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甬上三境——李采姣花鸟画作品展》。在画展中一共展出她的59幅不同时期精品力作,分为花卉、蔬果、鸟虫、海洋、胡杨、鸡冠花六个系列。李采姣丹青之路的硕果累累,除了天赋外,还有不为人知的“烹小鲜”的务实的苦学艺术之路。

《吉冠神州》
198×132cm 纸本没骨
2019
一代大家陈佩秋看好的女弟子
由于李采姣是画坛为数不多女画家中的佼佼者,被晚年的陈佩秋收为入室弟子。朵云轩的掌门人祝君波,曾高度评价陈佩秋先生对国画艺术的贡献时说:“在她去逝后,人们尊称她为泰斗、大师、宗师,而我却称其为一代大家,因为历史上有唐宋八大家、宋四家、元四家,此言极是”。在李采姣出版画集时,陈佩秋先生在其去世前的三个月不顾体弱病重,欣然援笔为她题写苍劲书名:《李采姣花鸟作品集》。卧枕宋元,融汇中西一代的大家陈老,对李采姣格外看重的是其才气和艺德,曾鼓励李采姣说“假以时日,你可以一飞冲天的,快了,你没有问题”。李采姣铭记恩师的吉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其实她一直循着恩师的轨迹而学艺。为了弥补先天不足,竭全力汲取宋元画的精华,2016年,浙江大学出版的21册《宋画全集》,2021年,李采姣又买了《宋画全集》第四卷共六册,即台北故宫博物院卷。以及16本的《元画全集》,因为是高清精品画册,对从未有仔细把玩过古画的她,犹如大旱望云霓。

《任是无情亦动人》
69×34cm 纸本水墨
2017
她倾其所有,花近20万元购买,供研习之用,她霸气购书,在圈内激起涟漪。她醉心于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精心铈摩,先后一等一,临摹三次,直至从形似到神似才放下画笔;日本二玄社印制宋元小品,人们称之为次一等真迹,她花大价钱购来,从经典的传统作品中体味古人用墨、用线、用水、用色、构图的奥秘,她锲而不舍先后临摹了几十幅宋画小品,还走出画室,行踪遍布许多省市博物馆,有一次为了观摩沈阳故宫陈列周舫的《簪花仕女图》,她从宁波打“飞的”到沈阳。专程去绍兴观摩“500年一徐渭”只为了目睹淡墨高手徐渭的高超之处。2013年到2016年,在北京读博期间,一有空就去故宫,从早到晚,仅用面包和矿泉水充饥,这真是艺术琼浆精神的力量远胜过食品魅力。留学日本,游学法德意奥,既受传统文化之滋养,又蒙西方文化之熏陶。特别在日本大阪大学留学一年收获颇丰,她跟随日本导师滕冈先生一起考察了日本的岩彩画、壁画、寺庙造像等综合性内容,对日本美术作了系统性的研究与梳理,感觉对自己的创作很有帮助,尤其在色彩的运用与配比、构图的空间与把握上有了很好的参照,对侘寂(朴素、安静、简约、雅致)之美有了更加明晰的理念,而且如今的画作中,她不留痕迹融入侘寂之美。笔者认为,画家最怕的是没有传统根底,有了传统功底又怕跳不出来,李采姣走一条来自传统又跳出传统的艰辛之路,她的大型个展,向人民汇报自己丹青的新境界,她已经在作一飞冲天之准备,我们期待着。

《心永恒》
239cmx198cm 纸本没骨
2019

《相依浑如醉》
44.5×66.5cm 纸本没骨
2019
画坛权威评说李采姣
西泠印社出版社推荐《李采姣花鸟画集》的名家点评,内容精彩,摘录几则以飨读者: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李采姣把南方特别是海派、浙派的写意花鸟笔法融入跟传统的对接之中,她的笔墨既老辣苍劲,也蕴含春雨般的抒情柔润。
陈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院长、教授、博导)
李采姣的花鸟世界不拘一格。她只是在纯粹地表达自己内心的那一份美好和纯净。相信假以时日,她的花鸟作品将会更加的与众不同,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李采姣不仅精通花鸟画理论,而且谙熟花鸟画创作。她的花鸟画兼擅没骨设色与水墨写意两种技法,注重抒发诗人的情怀,追求大境界,色彩清丽,笔墨沉着,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霍春阳(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观其书,上溯魏晋,下摹宋元,与高古为徒;品其画,溯五代宋元之源头,汲明清近代之创造,又极其注重写生,故而能对新事物、新气象捕捉到位。

《静闻细韵》
69x168cm 纸本水墨
2020

《冠奕粲然》
200x200cm 纸本彩墨
2020

《入云霄》
50×50cm 纸本没骨
2020

《始见金》
144×366-cm 纸本水墨
2020

《宛转在中洲》
50×50cm 纸本没骨
2020

《阅沧桑》
144×366cm 纸本水墨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