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讲座笔记: 如何保持精力充沛

2023-10-01 00:22 作者:Maki的完美算术教室  | 我要投稿


  • 背景

    • 身边有很多人问过我, 为什么感觉每天做了很多事情, 但是感觉我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精神的, 没有什么疲惫感.

      • 有的时候, 我早上科研, 和导师沟通, 去上课, 去参加研讨会, 去审核讲义, 调整格式, 准备上tutorial, 最后去上tutorial以后, 发现tutorial上的学生看上去累得要死, 但是我还是非常有精神, 很多学生喜欢上我的tutorial,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能感受到我强烈的热情.

        • 于是学生就会问我, 为什么总是精力充沛的样子.

      • 我很多时候有直播以外的事情要做, 所以不总是在直播间. 但总有那么几天, 我没有其他事情要做, 这个时候我就会一直挂在直播间, 开着摄像头. 观众就会很奇怪, 怎么睡觉前你在直播学习, 睡醒后你还在直播学习, 熬夜的时候你还在直播学习? 好像永远不休息一样的. 我直播高效写讲义的阶段, 也是有很多人关心我的身体情况, 就是说”不休息人会不行的”之类的.

    • 我观察到比如班上的学生, 身边的同学, 甚至包括一些教授, 常常会展露出疲态. 很多人需要咖啡提神, 但是我从来不需要咖啡, 也不需要其他饮料, 就一直有精神. 如果说这可能和我的年龄有关的, 我班上的学生大多比我小四五岁, 做的事情也肯定比我少得多, 却也常常感觉很累, 所以也不是年龄的原因.

    • 要搞清楚如何保持精力充沛, 首先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我们保持精力充沛.

  •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保持精力充沛?

    • 做不喜欢做的事情

      • 我们都有过”心流”体验. 就是一种完全专注, 享受其中, 忘记了时间, 内心非常愉快的体验. 而心流往往是来自于做非常喜欢做的事情, 而且难度恰到好处 (因为太简单会让人感觉无聊, 太难会让人感觉痛苦), 而且有一种掌控感 (我能做好这件事情, 我在享受这个过程). 如果”心流”的时间很长, 一个人就不容易累. 相反, 会越来越有精神.

        • 我曾经看过一个研究, 就是说人如果工作了一天, 大脑本身带来的疲惫感是很少的. 也就是说理论上人如果一天有十几个小时的脑力活动, 是不会感到累的. 而人之所以会感到累, 是因为认知/情绪上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无聊, 因为这种持续的”不适感”而产生疲惫感. 而大多数时候, 这是因为手头做的这件事情是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 哪怕这件事情可能属于一个我们感兴趣的领域.

          • 举个例子, 比如学数学, 如果老师要求你写一个总结(summary), 对于有一部分人来说就会是很痛苦的, 好像在理科的学科下布置了文科的作业. 哪怕这个人很喜欢数学, 可能也不喜欢写总结. 如果这是一定要完成的任务的话, 就会让人感觉”很累”. 但如果让这个人再学三四个小时数学, 他可能都不会感觉很累.

        • 还有就是, 比如同样一件事情, 给自己很大的压力, 给自己一个严格的时间表, 也会把喜欢的事情变成不喜欢的事情.

          • 比如本来是一天要背300个单词的, 正常来说假设一个人一小时可以背60个单词, 但是这个人非得给自己要求是一小时背160个单词, 那么就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就会感到很疲惫. 而且这样的结果就是, 要么坚持不到最后, 中途就放弃了; 要么就是虽然背了, 但是因为时不时要休息, 所以花了更多的时间; 要么就是看似背完了, 但因为其实状态很差, 所以都没怎么记进去, 很多单词很快又忘记了.

          • 再比如说看数学书, 任何一本书的难度曲线都不是平滑的. 尽管可以在做计划的时候说一天平均看个7-8页, 但是真的在看的时候, 总会在有些篇章读得快很多, 有些篇章读得很慢. 有的人说, 每天一定要至少看7-8页, 就会感觉特别累. 其实完全可以在读的时候享受其中, 能读多少读多少, 要感觉到自己在读的这个过程, 不要求快, 但是也要读进去, 不能读了很久其实没看几页, 这个也不行.

    • 逼迫自己做事

      • 有的时候, 我们并不是真的想做一件事情, 但是有的时候就会变成我们必须要做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分成两类.

        • 是别人要求我做的事情.

          • 比如是老师, 上司, 同学, 同事, 家人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 自己其实非常不愿意做, 但是无论是出于”强制性”或者说出于”感情”, 被迫做, 不自愿做, 这就会消耗大量精力.

            • 所以我的建议是, 如果这样的”任务”能很快完成, 一定要第一时间做掉. 很多时候其实也没有很难, 而且很容易完成, 如果一直觉得”我不想做我就不做”, 最后演变成”我不做不行, 我必须要做”, 但是心里又不愿意做, 就会积累非常多的情绪负债.

          • 比如说有的时候自己承诺了一件事, 但是后来发现对这件事情的兴趣减弱了不少, 可是承诺还在, 于是这种承诺就变成了”为别人而做的事情”. 所以一定程度上, 要减少”不负责的承诺”, 否则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 举个例子, 我以前就喜欢在b站开很多坑, 说我要更新这节课, 那节课. 而且同一时间答应很多项目. 可是后来发现, 我不可能同时更新. 但是我又承诺了, 怎么办呢? 就强行更新. 结果是显然的, 最后弄得自己非常累, 而且质量也不是最高. 从那以后, 我就学会, 宁可拒绝一百个课程要求, 也要把自己在做的这一节课做到尽可能好.

        • 是自己要求自己做的事情.

          • 当自己做一件事情不是出于自愿, 而是出于”社会责任”的因素, 就会产生认知偏差, 其实就是”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的认知偏差. 时间一长, 就会产生”我为什么要为了别人在我不想做的事情”的感觉. 可是刚开始, 自己会觉得是”我要求自己一定做成这件事情”, 但其实是非自愿的.

          • 很多时候, 自己感觉一定要做的事情, 可能在利益相关者看来根本是不必要的行为, 甚至可能是不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逼迫”做了很多无用功, 有的时候对身边人也起到了负面效果.

          • 所以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 要知道谁是利益相关者. 如果是合作一个项目, 要和合作者沟通”一定要做的事情”; 如果是教一节课, 要和学生沟通他们真实的需求.

          • 无论做什么事情, 一定要分清楚是”我真的想做”还是”我应该想做”. 一念之差, 天差地别.

    • 不会休息

      • 之前的讲座笔记已经提到了关于手机刷屏上瘾的问题. 其实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会休息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了. 也就是说, 已经知道什么是错误的休息方法, 接下来就是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休息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对我有效的休息方法.

        • 晚上在凌晨一点前睡觉, 第二天早上九点前起床, 可以有效恢复大量精力. 第二天可以持续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都不累. (只要用对了其他方法. 换言之就是说精力的总量是足够的, 如果乱用精力当然也会累)

        • 闭目养神但不睡着. 因为我如果午睡的话, 就醒不过来了, 状态会很差. 但是在很累的情况下, 又不能干活, 又不能看手机, 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个地方趴下来, 找个地方躺下, 或者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时间完全自己掌握. 自己会感觉到状态恢复了一点. 接下来, 差不多好一点了以后, 我就会把眼睛睁开, 但是多半不会继续工作(除非状态立刻恢复满了), 我会背上包, 出去走一圈, 吃点东西, 或者换个地方学习, 或者做一件不同的事情. 比如本来在审核讲义, 现在去读本书, 或者做会儿研究. 总之就是在因为一件事累了以后, 先休息一小会儿, 然后马上换一件事情做. 这样做的综合效率是非常高的. 是我的时间管理方法的核心. 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没有之一. 不会休息的人一定不会工作. 我身边所有工作效率极高的人, 都不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 往往会穿插很多休息的时间.

    • 没有找到恢复精力的办法

      • 对于做到前面几点的人, 可以尝试寻找让自己恢复精力的办法. 时间管理的初学者可能会认为我下面说的方法是”离经叛道”的, 但是我对自己做的大量实验和我对身边最优秀的人的近距离观察告诉我: 恢复精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哪怕这件事情和工作没有任何关系. (最好的情况我说了很多次了, 就是自己的工作恰好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但是很多人很多时候做不到这一点, 也不要紧)

        • 我个人的话, 会唱歌, 会买可爱的东西, 会和Aki一起看搞笑视频, 会和朋友一起聊天. 当然, 我也非常喜欢学数学, 非常喜欢做研究, 所以我有的时候会说”我审核讲义累了, 读会儿论文放松一下”, 不是开玩笑, 而是因为真的喜欢. 一周下来, 难免会有很累的时候, 要允许自己放松, 这样才能在工作的时候有”掌控感”. 一个人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能掌控自己休息的时间.

      • 恢复精力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 因为大部分事情或多或少会消耗精力. 要做到做一件事情不仅没有消耗精力, 反而增加精力, 是非常困难的. 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非常非常了解自己. 我到底喜欢什么东西? 我的兴趣爱好到底是什么? 我的工作和我的兴趣有没有关系? 人生很长, 一定要花很多时间问自己这些问题. 当然, 什么是了解自己呢? 我举一个例子.

        • 我曾经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喜欢玩游戏的人, 我玩过mc / terraria / 饥荒这种自由度很高的游戏. 后来我发现我真的去倾听我内心的声音, 我在玩的过程中, 对游戏本身没有太大的兴趣, 而是享受和朋友在一起克服挑战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不玩单机游戏. 换言之, 我并不是喜欢游戏, 而是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做事情. 有了这个认知以后, 我发现我可以脱离游戏, 而和朋友一起逛街, 吃饭, 聊天. 我非常享受这些过程, 远远比玩游戏更享受.

          •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 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过程. 很多时候, 我们会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但是相信我, 任何人在花了很多时间认识自己以后, 会发现被重重掩盖的真相, 其实就是小时候最纯真的梦想. 我喜欢数学, 喜欢教书, 喜欢音乐, 从小就喜欢, 以后会一直喜欢下去. 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做着一样的事情. 我的事业, 和我一起共事的伙伴, 都和这些因素息息相关. 我也曾经因为无数不重要的人和事情所困扰, 迷惑, 但是我慢慢发现, 我想知道的答案, 其实就在我的内心中, 从来没有改变过.

    • 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真正热爱的事情

      • 找到人生的目标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许多人到中年以后仍然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 在大的层面上说, 人类的生存可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宇宙就这么运转着, 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但是每一个人要活下去, 总需要一点支撑, 因为人太脆弱了. 多少人为了虚假错误的目标而努力? 多少人不了解自己的内心? 正是因为这样, 才会有这么多人活得那么痛苦.

      • 我的人生目标, 或者我热爱的事情, 其实有一部分是源自我讨厌的事情. 我讨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讨厌到骨子里去了, 我讨厌有知识的人不把自己懂的东西跟更多人分享, 非常讨厌. 我讨厌那么多高质量的课不发在网上让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看到. 我太讨厌这些事情了, 但同时我也太喜欢数学和教育了, 所以我从中找到了我人生的意义. 我要尽自己一生的努力, 让自己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我希望成千上万的人, 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任何一个时刻, 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做自己想做的研究. 一直都这么想, 不断花时间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鼓足勇气克服自己无数的缺点和弱点, 一直这么做下去. 就算自己最终不能做到, 也一定会启发无数的人, 让无数的人受到影响而传承我们的意志. 终有一天可以让未来的人认为现在21世纪上半叶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是一件不能理解的事情. 所以我相信我做的一切努力, 一定会成功.

      • 人生目标难以寻找,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生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如果我在人生早年遇到了更好的学习资源, 如果我在人生早年就能拥有更多更多的好老师, 能让我的学习道路一帆风顺, 我很可能就不会做这些事情了. 我会做其他的事情, 说不定成为音乐家, 说不定会去到处旅游冒险, 我会认识不同的人, 做不同的事情. 但是我现在也可以做这些事情. 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不需要是单一的. 因为人是复杂的, 人的目标也可以是多重多样的. 我们要做的是集中火力让其中一件事情先做成, 然后继续享受人生.

  • 如何锻炼精力管理/如何保持精力充沛?

    • 学会休息

      • 不要太累.

    • 调整心态

      • 享受工作.

    • 找到目标

      • 认识自己.

    • 学会热爱

      • 找到意义.


讲座笔记: 如何保持精力充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