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乱世里,曹操乃一代枭雄,为何坚决不自立为帝?

2023-06-05 08:53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平心而论,曹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虽然出身低贱,但也是一个有能力、有魄力、有心计的人,在乱世中崛起,后世对曹操的评价是:“治理天下的好臣子,乱世的奸贼。”



曹操在196年,以皇帝的名义,带着汉献帝来到了他的许昌。自古以来,战争最重要的就是名不副实,名存实亡。此后,曹操有了“幌子”,可以说是借着皇帝的名义,为所欲为,为所欲为,不从者,一律格杀。



曹操就是靠着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一举席卷了黄河,占据了北地,一跃而上,占据了东汉后期到三国的最强力量。后来,曹操成为了宰相,成为了魏王,成为了一方诸侯,在赤壁一战中,曹操战死,他也变得更加的低调,这才导致了三大帝国的崛起。



说到这个问题,曹操被誉为“治国之才,乱之君”,他立国之初,立国之本,立国之本。



曹操“知天命”之时,权利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但他一直不敢登基称帝,这在真正的史书中,也是一件让人费解的事情。



久而久之,每一个王朝都会对曹操进行一番调查,但关于他为什么没有成为皇帝,反而让自己的亲生骨肉曹丕册封他为“武帝”。



第一个原因,曹操虽有雄心壮志,也有当之无愧的帝王之心,然而,他却明白,“乱臣贼子”这个称号,他可担不起来。曹操的口碑虽说不好,却也不至于引起“公愤”,如果曹操真的登基,他麾下的这些人肯定会倒戈,这可不是曹操愿意见到的。



到了东汉末期,汉室王王朝的气运已去,乱世之中,英雄辈出。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儒学的思想还是很深刻的,道德、道德、忠孝礼义都还在。



虽然曹操的理念很超前,也很有远见,但他还是受到了儒学的熏陶,在权力斗争和对外战争中,他必须要名正言顺,以维护汉人的身份,与各方势力开战,以示自己的正道。



曹操很清楚,自己若是废除了汉献皇,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自己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之前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成为众矢之的,更重要的是,一旦如此,曹操必然会身败名裂,身败名裂。



这一点,曹操无法忍受,所以,他一再表示,自己没有登基的打算,只有一个“贤将能相”,那就是效忠于天下,铲除奸佞。



第二个原因,曹操很明白现在的局势,他的实力固然强大,却也抵挡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围剿,最好的例子就是,袁术自封为皇帝,结果却很凄凉。



曹操已经掌握了整个汉朝,在他的眼中,这位陛下不过是一枚可以利用的工具而已。但曹操的影响力仅仅限于北方,刘备和东吴的孙权,都不是省油的灯,如果曹操冒昧登基,那就等于是孙刘一脉有了“幌子”,可以光明磊落地打击叛逆,让世人将曹操视为一个恶贯满盈的恶徒,从而丧失江山。



如此一来,曹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威逼利诱”的优势,就会土崩瓦解,自己将会陷入完全的劣势(道义和道义),很有可能引发一次史无前例的战争,到那个时候,就算曹操麾下大军众多,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既然知道了这一点,曹操怎么可能让自己陷入绝境?



第三条就是司马懿所说的:“聪明人做事,愚蠢的人去争名夺利”,这是最适合曹操的地方,他最在乎的就是权力,而不是名声。



了解曹操的人都很了解,他很明白,曹操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靠的就是野心,而不是权势。



皇帝在他眼中只是一个称号,而曹操这个不是皇上的人,他可以凭借着皇帝的旨意,让整个朝堂都听从他的旨意,所有的大臣都是曹操指使的,所以曹操虽然是宰相,但实际上也是一位帝王。有了皇帝的身份,总好过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皇位,说不定还会被一个虚无缥缈的名字弄得身败名裂,要这个又有什么用?



曹操只说了一句:“如果我是周文王,我就是我的命运”,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表明了曹操野心勃勃的野心,也表明了曹操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皇帝。不过,曹操的内心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千多年过去了,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不过,按照后人的说法,曹操为什么不肯当皇帝?


三国乱世里,曹操乃一代枭雄,为何坚决不自立为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