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不换美女营销的椰树椰汁,垄断行业30多年、年销40亿背后的三大杀招


要知道在中国,如果要喝椰汁,没人会质疑椰树牌椰汁。虽然它的设计、营销各种狗血,但没有人会否定它的味道。椰树椰汁为什么能有这么强的用户信赖度?难道其他企业就生产不出来吗?包装五毛,营销被批,它的核心竞争力又到底是什么?

给我三分钟,我来为你揭开椰树牌椰汁垄断行业34年、年销40亿的三大杀招。如果你身边也有一个正在创业的朋友,记得分享给他。
首先,打造差异化爆品。
当年,前有可口可乐分走四分之三市场,后有健力宝一跃成为国民饮料的老大。想要从两大巨头分割的市场下拿走一块肉,并不容易。加上当时的椰树没技术、没实力、还没钱,转型之路更不好走。
正面刚不过,那就找一条“小而美”的赛道入局。椰树创始人王光兴发现,椰子当地多的是,添加了香精防腐剂的椰汁也有人在卖,可天然的椰汁市场却是一片空白。
原来,要做成天然椰汁并不容易,先得解决“油水分离”这个世界性技术难题,如果不把椰油从椰肉中分离出来,那么直接做成的椰汁,很快就会变质。
怎么办呢?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王光兴当着所有人宣布:谁要是能研发出来,我就奖励30万元。1987年30万元是什么概念?当时月薪是50元,30万元基本跟今天的三个亿差不多了。经过了三百多次试验后,终于,国内第一款不加香精、不加糖、不加防腐剂的椰汁正式诞生了。
产品一出,直接吊打其他饮品:你加了香精不健康,我的椰肉鲜榨口感更好;你的只能保存几个月,我的椰汁可以保存2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靠着差异化爆品的推出,椰树牌椰汁后来居上,一跃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国民健康饮料。此后连续五年,销售额都超过了10亿。

但这还只是个开始,让椰树集团远甩对手几条街的,其实是它上游供应链的搭建,这也正是椰树独霸行业几十年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海南的椰子几乎占了全国98%的椰子产量,椰树集团就通过“助农脱贫”的方式,预定了当地的椰子资源。更何况椰子的产量本就不高,种个七八年才能结出五六十个,又被椰树集团全部吃下,其他企业要想做椰汁就只能用椰浆代替了。
那有人要问了:国内原材料买不到,难道不会去国外买吗?像印尼、菲律宾的高产椰树能结100多个椰子,把控住国外的供应市场,不也能和椰树正面竞争吗?
看起来都说得通,却忽视了本质的一点,成本。如果说其他企业要靠进口来打破垄断的话,那他们的整体成本就会更高,成本高自然导致零售价高。卖得贵还不一定比椰树好喝,那消费者凭啥要买你的账呢?
就这样,低端产品质量太差,高端品牌又价钱太高,椰树椰汁凭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上游供应链,几乎无敌。虽然单品的利润率很低,可是你架不住整个细分市场大部分都是人家的地盘,薄利多销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说椰树集团对于爆品和供应链的把控,让他们吸引了海量流量赚到了钱,那么之后他又通过土味营销,打造出了自己品牌的认知符号,几十年如一日地持续赚钱。
在过去的36年,椰树都在做一件事:扩大品牌知名度。在别的品牌坚持“伪日系、高级感”的包装时,椰树却始终坚持自我,红黄黑经典色的强烈碰撞,堪比大字报式的排版,简单直接地突出了品牌的核心卖点。
顾客购物时,货架上都是一排排小清新的饮品包装,突然一个看起来很土又不符合美学的大瓶子搁在中间,下意识地就会被它吸走注意力。在这个市场上,谁抢先接触到消费者,谁就赢了。
持续不断地灌输与强化之下,消费者已经将椰汁和椰树集团划上了等号。不局限于传统思维,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打造产品、品牌,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简单、差异化、洗脑式”的营销,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无论椰树牌椰汁看起来有多low,可是它在椰汁市场的地位已经堪比可口可乐。土味的文化符号早已深入人心。

看到这,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受,时代的不断变迁下,商业的逻辑也在发生转变。靠着产品赚差价的时代已经结束,谁能在市场之中,抢先占领用户心智,谁才是这场无声战争的获胜者。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牢牢把握住差异化这条路子。产品、渠道、营销,三管合力,或许才有可能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增长点,企业也才能够脱颖而出。
如果你也想这么做,那我强烈推荐你来学习一下我的《互联式盈利思维》在线训练营。
里面手把手教你关于创新转型的108大盈利秘诀,包括如何利用差异化营销,获得百万流量,解决产品不好卖的问题;如何利用私域社群模式,打造一个持续赚钱的系统;如何通过合伙人模式,把公司变平台,员工变创业者,激发员工动力等等。
今日下单,我还能送你88节强化大课,5小时干货直播,1套超实惠教材,以及专属老师咨询服务,关键是还不到一箱椰汁的钱!快查看下方小黄车,立即开学!花小钱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