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SONS Talk】如何一毕业突出重围进入3.1 Philip lim工作?





CHAOQI WANG, 2020年毕业于帕森斯服装设计专业。现在工作于3.1Philip Lim.

PARSONS 毕业生优秀作品采访
Q & A
01 The First Magazine
Uniqueness,Deepness&Cultural Exploration
CY:哈喽Chaoqi,很高兴你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纽约的局势可谓困难重重,你刚从Parsons MFA毕业,又开始了在3.1Philip lim的工作,在很多同学心目中可谓是让人羡慕的毕业状态,可以分享一下你对2020的感触吗?
CHAOQI:。。。。。(苦笑).2020这一年的经历也是很奇妙了,像是拍了一部科幻电影,每天的不真实感像是徘徊在世界末日的尽头。从3月份疫情的爆发,到全美停课,Online的毕业典礼,Black Lives Matter的游行,再到开始工作,第二波疫情高峰刷新着记录,美国大选。。。。形形色色,见证了太多魔幻的时刻。

CY: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去Parsons进修服装设计呢?给大家分享一下Parsons的课程设置吧!
CHAOQI:选择Parsons的初衷是来源于偶然看到的一本书(The First Magazine)。在大学本科期间,学校有组织过一场关于Parsons MFA的教学分享讲座,而主讲嘉宾正是Parsons MFA Program的系主任Shelley Fox。讲座的内容介绍了Parson MFA的Program以及分享了第一届MFA学生的所有作品的杂志(The First Magazine)。

第一次感受到服装设计并不是表面看到那样的天马行空,而是更加内敛和成熟,有着个人设计的独特语言(Uniqueness),多维度思考的深度(Deepness)和对社会多元价值(Cultural Exploration)的探索。




这些有着温度和深度的设计和当时盛行圣马丁学院派风格有着截然不同的对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的是在开学第一天,三年前觉得可惜没有拿到的杂志,这次变成了开学的礼物。

Parsons MFA Program分为两个学年,一学年两个学期,分春季和秋季。每学期都有主要的课程 ,像是第一学年Design Studio 1和Design Studio2,第二学年的Design Studio 3和 Design Thesis Studio。
同时每学期配有其他课程,有理论性质的Fashion Culture和Communication,还有纯艺术性质的Synesthesia As Methodology和Performance Of Design,旨在调动不同的感官去探索设计的可能性以及发掘个人的设计语言。

02
任角落都蕴藏着灵感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CY:在Parsons学习期间,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项目或者作品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CHAOQI:每个都还蛮印象深刻的,在这里分享两个最有趣的项目吧。

这是开学的第一个项目Creative Pattern Development,从开始发展到最后的Presentation为期一周。老师让我们以Studio任意角落为灵感去寻找自己Pattern Development的方式,抽象或者是具象都可以,桌子,插排,缝纫机或是马桶(我同桌就是以马桶为灵感)。


我自己的这个一周项目来源于一张随手拍摄的照片,对于Breakthough这个日常动作的联想。这是我每天都在重复的动作,像是和不同的物件以动作为连接进行不同互动,那我和Object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怎样的,身体在和物件互动后经历了什么变化,想要去探索人和Object的日常关系并且表达出来。最后的Presentation大家各显神通,有做青蛙,马桶,插排,门把手,缝纫机。。想到的想不到的应有尽有。

另外一个是第二个学期的Design studio2,老师会限定材料并且分三个组,对应组的每个人会拿到相应规定的材料,有水晶,蕾丝,丝带作为设计主体。当时我拿到的是蕾丝(实话说我内心很嫌弃,不过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是一个挑战),然后开始着手找自己和蕾丝这个材料的关联,可能是一段记忆,一段经历,一张存在手机里的图片,或是一种气味和形象,就这样开始了一周的疯狂的Research。


最终经过大量的Research我找到,蕾丝在不同时代的有着不同的象征属性-像是16世纪时蕾丝作为一种不限性别的权利和力量,而如今Lace只被定义为富有女性气质的Social Stereotype,所以我想通过结合这两种对立的象征属性去重新定义蕾丝,用蕾丝结合不同的材料去探索模糊性别意识。



因为是以材料为设计主题,在初期就做了大量的面料改造实验,起码一周要做50-100个不等,尝试了不同方式和形式并结合针织去延伸蕾丝材质的更多的可能性。想起来当时压力真的是蛮大的,每周Tutorial都有同学经历着被质疑然后推翻重做,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又有着需要达标的的Deadline,大家都在努力的向前赶进度,所以养成良好的的时间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03
我与时间的联系
过去,现在和未来
CY:可以和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毕业设计吗~
CHAOQI:我的毕业作品算是我10年在外求学经历的一次总结。起点是想要寻找我和自己家乡的联结,而这个连接是关于我和时间之间的联系,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同身份转换之间的Tension。


过去是对个人身份的认知是构建于家乡的民族传统文化-新疆的艾特莱斯绸,抽象化记录生活自己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到面料上的图案,像是果实,耳环,梳子。。都是当时在家乡的生活痕迹的映射,而我把这个面料当作时间的载体,去代入我个人现在时刻的生活经历和痕迹。


像是用纽约的流行文化符号去替换带有过去的生活痕迹的艾特莱斯绸图案,重新织造出属于现在时刻的个人身份(Rewoven My Identity) 进而探索未来时,文化遗产在Fashion中的可持续性和可能性。



04
在3.1 Philip Lim工作
Professionalism
CY:我们关注到PARONS学习期间会去做很多实习,这对你自身有什么帮助呢?有什么实习经验可以分享吗?
CHAOQI:Parsons的课程安排还是蛮紧张的,所以实习阶段都是在研一的暑期完成。很幸运当时在3.1 Phillip Lim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对我来说真的受益匪浅。公司里有许多来自不同资深品牌工作超过10年的设计师,像是Celine,CK和Thom Browne。

而在工作当中就会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非常多。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我老板在当时面试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你想来3.1 Phillip Lim 学到什么?在我回答完后她的答案是:设计方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而我带给你的是如何变得更加Professional。而作为初入职场的小白,Professionalism依然是我现在需要继续学习的课题,不只是自我专业领域的深造,还有在职场中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表现自我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的学习。


公司窗户外的夕阳
CY:在你看来,国内外艺术院校在教学上存在什么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CHAOQI:主要的差别是对于个人身份(Personal Identity)的深入探讨-即对自我认知的探索。国内的教育强项是在于服装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法上的培养,而国外偏向于通过设计来探索自己来表达自己可能性和独特性。
05 获取灵感没有捷径
自我累积和思考
CY:你会有灵感瓶颈期吗?平时会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灵感呢?
CHAOQI:我觉得瓶颈期多像是一个偷懒的借口,一般这个时候都是负面情绪会让人变得无法思考,而如何对待处理负面情绪,在设计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获取灵感的方式这样的形容多少有些过于刻板,灵感多是自我的积累和思考。我是比较视觉性的人,所以我的方式就会刷大量的图片,视频,电影或者艺术作品来刺激更新自己。从而建立自己的灵感数据库。

手机里保存了很多感兴趣的艺术家作品
CY:分享最近在看的书或者电影吧
CHAOQI:一部叫 Amour法国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年迈的夫妻一起面对病痛以及死亡的电影。

CY: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有向往的同学,你有什么建议给他们吗?
CHAOQI:Do whatever you want ,do what you love and be yourself.
CY:你未来的规划是什么呢?
CHAOQI:现阶段想要在公司里继续深造继续学习,日后根据实际情况有考虑建立自己Studio的想法。
CY:谢谢!期待你更多的作品发布!
图片由Chaoqi Wang提供版权归设计师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TABLE TALK是一档由青年设计师,艺术家发起的采访。话题围绕 时下的艺术交流, 设计话题而展开深层次的作品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