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海鲜爆红!这些海鲜都是哪来的?
多少人因为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担心失去了“海鲜自由”。谁承想,在新疆的大漠戈壁、盐碱湖泊,竟然养出了几千吨生猛海鲜,着实令人震惊。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新疆地处内陆,缺乏海洋和水源资源,但是最近有消息称新疆能产出丰富的海鲜,不仅三文鱼获得丰收,大螃蟹也发货了,那么新疆为什么有海鲜?

在新疆没有海水资源的限制下,科学家们通过创新技术,创造了一种名为“人造海洋”的环境。这个“人造海洋”包括先进的水质处理系统、复杂的调控设施以及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模拟海洋环境,为海鲜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传统上,大部分海鲜都是依赖海洋来提供生长所需的海水。但在新疆,创造“人造海洋”环境后,养殖海鲜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科学家们结合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开展淡水养殖和温室养殖,成功培育出适应新疆环境的海鲜品种。

2018年,宁大水产博士王欢回河南老家,看着大片的盐碱滩,萌生了养殖海鲜的想法。第一次试验,王欢团队把200多只青蟹苗投进盐碱水里,几乎死了个干净。这样的失败,跟别人几乎毫无差异。但王欢却很欣喜,因为他看到的,不是死的那一片,而是活下来的那几只。这些“希望的种子”说明,总有蟹苗能适应环境,只要想办法培育,大量养殖就有戏。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种盐度逐级下降法,让蟹苗一点点适应盐碱水的低盐环境。这个过程,很考验耐心和精确性,稍有不慎,蟹苗就会成批死亡。与此同时,他们又在数以万计的蟹苗中,不断筛选存活率高的“种子选手”。双管齐下,终于大幅提高了蟹苗的成活率。仅靠这手苗种淡化的“绝活”,2019年,宁大拿下了发明专利。

例如,新疆红虾,它是在特定的养殖环境中培育出来的,肉质鲜嫩,味道醇厚,给人带来无比的享受。还有新疆特色淡水螃蟹、鲈鱼等品种,它们生长在新疆的独特水域中,口感鲜美,别具一格。新鲜的石斑鱼,肉质鲜嫩,适合清蒸。将石斑鱼洗净,用刀在鱼身两面各切几刀,让调味汁更容易渗透。在蒸盘上铺一层姜丝,然后将鱼放在姜丝上。将蒸鱼豉油、姜丝、蒜末、香菜均匀撒在鱼身上,蒸10-15分钟,或直到鱼肉变白。南美白对虾适合用来制作各种料理,如辣椒炒虾、蒜蓉烤虾等。辣椒炒虾是一道简单而美味的菜肴。将南美白对虾去头去壳,留下虾尾,然后加入切好的辣椒、蒜蓉和葱段。翻炒至虾变红,即可享用。
往小了说,“新鲜”让“核污染时代”的中国人能吃上一口安心的海鲜,极具小确幸的大价值。往大了说,这进一步保障了粮食安全、治理了生态环境、助力了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