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上海长鸣凭什么出类拔萃?
这期专栏聊点别的正能量话题。咱们聊聊长鸣,看看当年的长鸣身上所体现出的出类拔萃是怎么炼成的,注意是长鸣哦;而不是现在这个“柳鸣”。
说起长鸣,上海长鸣,一些老玩家会想起“冉科”。为了统一称呼,本文将坚守匠心的上海长鸣简称为“长鸣”,将敷衍了事的柳州玩具厂称为“柳鸣”。尽管大家都知道长鸣和冉科有那么一点关联,不过时间久远,众说纷纭,我也就给大家点到为止了;这并非本期讨论的重点。

百万城在推出终极细节怪SS7C后,趁着坚挺劲儿顺便把SS3也补完了,这之后就没啥存在感了,中间倒是折腾了解放和新版上游,只不过这俩蒸汽热度远不如SS7C了——不过上游后来价格起飞是我没想到的。
自从SS7C推出后,大家对于这种新奇的3B0结构的火车模型一直津津乐道;当然,这后来有两个厂子“顺应民意”在百万城的基础上对3B0火车模型推陈出新,一个是在质量比拼中位列下等的工业垃圾:猩猩出品的SS7D;另一个就是本期主角,上海长鸣的投石问路之作,目前国产3B0火车模型的集大成者,位列三款产品最强王座的东洋电力机车——6K。



3B0的审美简直独特,让那些着迷的人欲罢不能(比如我)。一旦涉足这个已有前辈留下痕迹的领域尤其是这个前辈做出来的车还贼牛逼的前提下,势必会让大家津津乐道不同厂家的比拼,猩猩的垃圾除了与百万城价格持平,其他方面不敢恭维。猩猩本就是个做垃圾的厂子,在3B0这场比拼中下场如何大家也都看见了,显然,初出茅庐的长鸣并不属于前者。
国内的3B0机车前前后后就那几款,后来到来的买办时代,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锅贴再未下达研制3B0机车的指标,SS7家族就此成为了绝唱——连带着那位东洋来客,6K。


长鸣在选择题材的时候直接“剑走偏锋”怎么复杂怎么来。虽然轴式都相同,但6K作为国产3B0的始祖,顶着“非标,实验,引进”的光环,怎么说也是要比后来国产化的车更加复杂的。这里并不是说越复杂就越好,真车不是模型,运用意义远大于观赏效果;模型当然是越复杂也能体现精密工艺,真车越复杂反而会带来维护周期短,维护成本高,运用故障多等问题;这倒是扯远了。
总之,在百万城已有大几千台产量的情况下,再去复刻SS7C,一来是难以用产量摊平价格来与百万城较劲儿,二来是... ...SS7C不够复杂!是的,长鸣自己曾不止一次在公众号和一些媒体平台上提到过,自己要做3B0而且一定要做最复杂的3B0!

“一直以来,欧美日的火车模型才是车迷心中好模型的标杆所在... ...我们不在乎投入成本与回报,只求做一款让国人真正满意的火车模型”
现在看来,长鸣做到了!
然后,柳鸣又把这标杆口碑还给了欧美日火车模型——
且不说当年公众号的推送有多高的质量,但说产品本身——我觉得惊艳都不足以形容了。
彼时的MTC早长鸣一步推出了细节进步的合金DF4C并在圈内带起了一股“合金高端”的风气,如果不算百万城和博万德搞出来的那些妖魔鬼怪的话?MTC这个合金秤砣一经推出,大家发现合金车拿到手确实质感没的说,随之而来的就是因工艺不达标带来的裂纹,鼓包,掉漆问题;让大家对合金车又爱又恨,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讲真,长鸣的6K也被波及,上市前也有很多人不看好这款车,比MTC还复杂的设计,尤其是转向架上那些纷繁复杂的独立件与浮雕,稍微处理不到位任何有转角的部位都是掉漆的重灾区!如何让纷繁的细节保持高锐度?如何将繁多的独立件按照图纸效果一样安装?
其实上面这些问题,只要设计分件科学合理并搭配一家实力过硬的代工厂就能解决,虽然现在柳鸣的品控下降不少,不过大多数玩家并不会太苛刻柳鸣的品控,大家不是不能理解小作坊工人素质,质检等方面的问题;设计上连车辆轮子大小都分不清的柳鸣早已不再是那个为了还原8K受电弓连夜更改设计的匠人了。大家为什么粉转黑我想柳鸣心里门清,滋尿叫不醒装睡的人。




设计图与供应链都是后话了,从结果来看,6K一鸣惊人!
作为一个被MTC的DF4坑过的人,我最开始接触到6K的时候是非常胆战心惊的,如此精密的车还是合金的,这怎么舍得拿出来跑?后来时间长了,我发现我多虑了... ...6K的漆面水平远超当时乃至现在的合金车,是的,包括曙光DF4B。纵观整个外壳主体,漆面分布均匀无颗粒,厚度适中,漆面附着力非常牢固。转向架主体是塑料,漆面没得挑,细节繁多工整,构型分件设计合理,出厂标配牵引杆联动,可转R3弯道。


这个联动牵引杆在当时是什么水平?百万城SS7C最大的遗憾在长鸣这里“梦想成真”。大家惊呼,原来牵引杆是可以联动在转向架上还不影响跑车的呀!那个时候,很多国车玩家想都不敢想的设计,并不奢求厂家能实现的设计,长鸣二话不说直接统统满足。大家都觉得,其他厂家做不出来不要紧,让长鸣来做这个车一定能实现!玩家对长鸣的期待,信任,甚至是追捧也让长鸣在后续的8K和NY系列上再接再厉创造神话;尽管还是有磕磕绊绊,但意外总归不是主旋律。


现在大家看法是啥呢?这个车柳鸣来做吗?算了,观望一下,不敢随便买;球球柳鸣不要嚯嚯题材了,反正又做不好... ...如此云云。
长鸣出品的四个车,四个都是毫不相关的独立项目,几乎不会有零件上的通用——8K,6K,NY6/7,ND3完全不一样;这也注定了项目一旦开始进行,互相之间是极难进行成本摊派的,真是真对得起那句“长鸣不惜成本”。2020年在柳鸣出生的ND3早在2017年就在冉科的铺子上放出了预告,后来又传言取消,实际上这就是匠心的长鸣留给玩家最后的告别。
接来下,就是背离匠心的时代了。
柳鸣,从DF7D开始,一套转向架直接出品一个系列的车;当然节约成本通用模具没什么错,只不过是所有轮子全错罢了,大家再也不奢求柳鸣能像长鸣那样仔仔细细,精益求精去打磨什么作品。因为要搭配错误的轮径,后续调机的转向架尺寸依旧严重错误,而官方对此没有任何的解释,甚至因为烧壳事件让大家还没来得及注意到脚下的问题。

那时的长鸣,为了遮盖8K密接杆的空档,愿意将管路浮雕单独做成盖板嵌进连接处;为了还原连接处的细节,毅然放弃电联钩却保留类NEM滑槽,为了转向架的美观,连一个金属独立件都要单独做表面处理... ...那时的长鸣没有什么官方站台,没有什么文创联动,没有什么国际友人赞誉,甚至也会被人诟病是饥饿营销被诽谤,被攻击;实际上这么多年过去大家才发现闲鱼上长鸣的车数量也极其有限——但那个时候的长鸣,绝不是大家口中的题材毁灭者,“良心质量与良心价格”永远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作为一个抵制倒狗并喜欢在闲鱼捡漏的咸鱼,我一般不会购买溢价的车,什么百万城,百老汇,TRIX我能原价买回来就算对某款车的尊重,大多数时候还是好价捡漏来的
——除了上海长鸣的车
说我天天喷长鸣,长鸣的车我宁愿多花几个钱也要买回来收藏。精巧的设计,出色的工艺,简直不要太棒。讲真,我的6K和8K都是溢价捡来的,DC溢价200,DCC溢价500;甚至木盒版8K平均一台车溢价400(整盒也就溢价一块ESU音效芯片的价格)。
是的,我很喜欢长鸣的产品,而不是柳鸣!
所以,究竟是我和长鸣过不去?精品和柳鸣过不去?
我是你兔,谨以此篇纪念消失在大家心里的白月光“上海长鸣火车模型工作室”,记住这个在曙光问世之前让大家明白了火车模型如何达到新高度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