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术学基础知识 | 玩偶之家

2022-07-06 16:16 作者:深美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上期回顾

艺术学基础知识 | 欧那尼


亨利克·易卜生

亨利克·易卜生,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有诗剧《培尔·金特》(1874~1875),社会悲剧《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1882)、《海达·加布勒》(1890);其象征性剧作《野鸭》(1884)、《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等反映其“精神死亡”的思想 。


玩偶之家

内容梗概

《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


主题思想

《玩偶之家》为读者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娜拉,娜拉一直被认为是一位追求女性权利的战斗者。随着该戏剧剧情的发展,她从一个美丽、活泼、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形象,最后变为一个头脑清醒、向往独立、追求自由和平等,愿为真理而奋斗的性情高尚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像娜拉这样的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女性,注定是悲剧结尾,其悲剧原因也异常复杂。


玩偶之家

艺术特色

双重反讽

1、线索梳理:《玩偶之家》戏剧中有两条线索,娜拉与海尔茂夫妻二人是一条显性的主线,林丹太太和银行小职员柯洛克斯泰是一条隐性的副线。该戏剧一开场,便截取一段圣诞节的生活场景,展现娜拉与海尔茂的日常婚姻生活;接着,副线人物林丹太太、银行小职员柯洛克斯泰相继出现。在林丹太太与娜拉的交谈中,逐渐地把主线和副线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促成了戏剧冲突的关键导火索:娜拉帮林丹太太谋取银行职位,以顶替掉银行小职员柯洛克斯泰,但柯洛克斯泰手中却有娜拉伪造签字借款的把柄(冒名签字借款在当时的挪威是违法犯罪的行为,足以身败名裂)。而副线的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第三幕一开场林丹太太与银行小职员柯洛克斯泰的对话中得以揭露:二人在林丹太太结婚以前就谈过恋爱,如今在娜拉家再次重逢。最后,主线中海尔茂与娜拉翻脸决裂,娜拉出走;另一条副线,林丹太太与银行小职员柯洛克斯泰旧情复燃,走在一起。主副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共同推动剧情的发展,婚姻爱情观和叙事情境上的双重反讽便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2、婚姻爱情观上的反讽:在娜拉的婚姻爱情观上,易卜生一方面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反讽之中饱含着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以副线林丹太太现实与实用主义的婚姻爱情观,对娜拉的浪漫与自我牺牲婚姻爱情观进行反衬式的反讽,这种反讽产生的悲剧性更明显地表现在娜拉身上——最终离家出走震撼人心。


3、叙事情境上的反讽:《玩偶之家》在叙事情节的安排上,易卜生巧妙的设置了一种反讽,即叙事情境反讽,围绕着主线中心人物娜拉的日常婚姻生活得以展开。它在该戏剧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十分丰富,“是一种更具整体性的反讽方式,它是文本在叙事风格、主题立意与情节编撰等文体要素中呈现的对立状态共同孕育的一种内在的张力”。


玩偶之家

叙事技巧

《玩偶之家》成功地运用了“倒述法”。“倒述法”就是剧中某些重要情节在开幕之前早已发生,观众在开幕后看到的,只是幕前情节发生的后果。该戏剧剧本一开始,海尔茂就要当经理了,以前他生病,娜拉伪造签字借钱等都是运用“倒述法”描写出来的。该戏剧剧中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结构紧凑,容易显示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该戏剧剧本幕前最重要的情节,是娜拉伪造签字借钱。该情节对展开戏剧冲突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有很大作用。它既推动了柯洛克斯泰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又揭露了娜拉夫妻表面幸福而实际虚伪的资产阶级夫妇关系。如果没有“倒述法”交代了这个前情,就无法在短时期集中揭露海尔茂的伪善性格;同时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力地展开娜拉的叛逆性格。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相恋的悲剧,阮克大夫得了不治之花柳病的悲剧,也都是运用“倒述法”描写出来的。

艺术学基础知识 | 玩偶之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