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 12.桥
六上 12.桥
主题: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镇定、无私地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内容:1-6段 写人们在山洪来临时都惊慌的涌向窄窄的木桥。
7-23段 写老汉为了让村民安全过桥,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
24-27段 写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来桥边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重点:
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难点 :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参考设计】这篇我又没标来源啊啊啊 想找配套视频 有点王崧舟他们特级教师的味道
第二课时,
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导入,
读课文(洪水1-6)再次感受黎明时的严峻形势,过渡:在形势严峻时,出现了谁?这个人在木桥前做了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理解。
自学:画出写雨、洪水、桥的句子,读中感悟,说说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分享:
自学:重点最后,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有何好处,小组讨论。分享:
小结:
01开场白
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XX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桥》,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02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桥》这篇课文知道了在那个可怕的黎明时山洪爆发时刻,出现了两座桥,一座窄木桥,还有一座无形的桥。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可怕的黎明。请同学们用上节课老师教你们的方法读一读第1—6自然段的内容,再次营造一个洪水咆哮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吧,注意读好短句子。(板书: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木桥前又发生了什么呢?那座无形的桥在哪里?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这里面有一个AABB式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
师:是的,跌跌撞撞,那跌跌撞撞是什么样子的?
师:对极了,找的真准确!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们这样跌跌撞撞的样子?快速默读,找一找。
师:他说因为山洪来了,非常迅猛,所以他们慌张得跌跌撞撞。从哪些词看出来洪水的迅猛?
师:同学们找得真好。那请同学们跟老师来看课文第一段话。
师:谁愿意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是的,这样写可以表达暴雨来得突然。所以我们要读出它的突然,读出它的迅猛。还有哪些词可以看出洪水的迅猛?
师:“跳舞”本来是个美妙的词,对吧?可是,它跳的是优美的舞吗?它的跳舞让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师:害怕、恐惧。舞蹈没有让我们感觉到美好,反而让我们感到恐惧,像这样令人恐怖的句子还有谁找到了?
师:“狞笑”是什么意思?从“狞笑”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师:是的,死亡已经逼近,那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师:是的,还有一座木桥。此刻窄窄的木桥在人们心中变成了什么?要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话?
师:对,变成了救命的桥,所以我们要在绝望中读出希望。
师:如果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此时的桥还会是生命之桥吗?它会变成——
师:是的,会变成夺命桥,通向死亡的桥。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重要的人物——老汉——出现了。
师:老汉在危急关头有何等壮举呢?又是如何扭转当时危险形势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师:老汉也不健壮,他随时都有可能被洪水冲走。还知道什么?
师:他盯着人们,那这是怎样的一种目光?
师:沉着、冷静、镇定的目光。老汉这种镇定自若的态度正好与前面谁的表现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是的,与群众的慌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老汉的威严,冷静。通过学习你还知道什么?
师:危险的形势扭转了。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老汉如何让人们从“乱哄哄”变成“依次”的?
师:找的真准!是啊,老汉让群众走在前面,接着是党员,最后是他自己。
师:同学们想一想,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
师:是啊,老汉的这种先人后己的行为的确让我们感动。
师:就在老汉组织群众有序撤离的过程中,揪出来一个人,为什么揪出来?
师:是的,小伙子是共产党员,按纪律应当排在后面。老汉和这个小伙子是什么关系?从哪看出来的?
师:文章到最后才点明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揪出来时局势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是的,更加严峻了。在形势如此严峻之下,老汉揪这个动作很可能把小伙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的这种做法又是什么行为?
师:他不允许党员损害群众的利益,哪怕是自己的儿子。老汉的这种不循私情,舍己为人的品质让我们感动。
师:但是这么危险的情况老汉想到的却是村民们的安危,还把自己的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知道的?
师:桥马上就要塌了,老汉却“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但是最后一条通往生命的路却马上就要没有了。“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么写的好处是什么?
师: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木桥马上就要塌了。所以老汉想把最后生的希望留给儿子。这用力一推,可以看出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这段话。
师:读得很好!这一推是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一个动作!让我们带着对这位伟大父亲的崇高敬意再次朗读这一段话。
师:你们读得真是太棒了!老汉眼看着儿子被洪水吞噬,是何等痛心,他忘了自己离死亡也是只有一步之遥,眼里、心里只有儿子,他想喊什么呢?
师:多好的父亲呀!故事写到这并没有结束,我们来齐读最后一部分。
04总结全文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永远记住这美丽的画面吧,这是一位平民英雄,危难关头一瞬间的生死抉择,诠释了大爱如山,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来读这篇课文。让我们永远记住课文中和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
05板书设计
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