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阴阳学说”
人们或许经常在中医嘴里听到一个词语“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什么?就是关于“阴”和“阳”的学说。这不是废话嘛!其实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只有两个字这么简单。因为太简单了,想对其进行更多的了解,反而无从下手。 其实,凡是古籍中提及到阴阳的内容,都属于阴阳学说,比如【易经】。 易经的内容就是由纯粹的阴和阳组成的,不含一丝除了阴阳之外的因素。也就是说,易经只是阴阳学说的一种展现形式,阴阳学说包含易经。 所以,并不是中医都会学习易经,而是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顺便就掌握了易经的内容。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可以反证的要点,那就是不懂易经的中医,代表对阴阳学说的认知是非常粗浅的,甚至是错误的。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不懂阴阳怎么可能看的好病?所以,鉴别一个中医水平深浅的第一步,就是试探他对易经的理解程度。 五运行大论,把阴阳学说划分了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阴阳:即是指人体中的阴阳。人体之阴阳是可以通过数术进行推算清楚的。 广义的阴阳:就是指人体外的阴阳,也就是自然界中的阴阳。自然界中的阴阳太复杂了,是没法以数字来推算的,只能以征象来揣测。 对广义阴阳的学习,人们往往会搞反。比如用来算命。阴阳学说最初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以象测藏”、“以表知里”、“司外揣内”这些高明的算命用法。能运用到这种程度,代表阴阳学说已经大成了,还谈什么学习。阴阳学说最初的学习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观察。观察所有事物的规律,总结所有事物的因果。当观察的足够多了以后,就会在一件事物中看到阴阳。初步会理解“规律”为“阳”,“结果”为阴,这样一件事物里就找出了完整的阴阳,这时对阴阳的理解就达到了“两仪”阶段。再进一步会发现“规”为“阳”,“矩”为“阴”;“结”为“阳”,“果”为“阴”。这样一件事物里,就找出了两组阴阳,两组阴阳就是四种征象,这时对阴阳的理解就达到了“四象”阶段。四象的每一象再分下阴阳,就成了“八卦”。在一件事物里找出的阴阳越多,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这一过程就“看的”越清楚。每一组阴阳都是相对应的。见阴必知其阳,见阳必知其阴。达到最高境界即可“见微知著”,通过一言一语、一行一动即可推算出整个事件的全过程。 之前有个学中医的人嘲笑易经说,易经不就那64卦嘛!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那阴阳学说不就只有“阴”和“阳”了,岂不是更好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