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棒注意点和技巧

本篇均为个人经验总结和从各个喜欢的鼓手身上总结的,不是专业教学也不是硬要求,纯属建议,欢迎交流,拒绝抬杠。


我一开始学鼓的时候,最喜欢的鼓手是Cobus,那时候看的画质不行音质也不行,不过当时也没有在意这些,只是觉得他打鼓很放松很自由,于是后来鼓的摆放和台风也慢慢的学习他。Cobus用的一般是5B鼓棒,握法比较特别,是尾端握法,就是发力点在鼓棒尾端,之后我用5B鼓棒的时候也是用这样的握法,所以先说这种握法的运棒技巧吧。嘿嘿
尾端握法其实简单点形容,就是吧鼓棒变成加强的前倾鼓棒,由于发力点在尾部,所以只需要一点力量就能让鼓棒下落的很快很重,但相对的代价就是需要更多的手部力量来控制回弹,但其中也是有技巧的。经常可以看到Cobus的单手双跳过鼓,我自己尝试很多遍之后发现其实和平常的双跳有所区别,平常我练习双跳的时候更多的是手腕来带动鼓棒进行两次挥击,而尾端握棒的时候进行的双跳,更像是加强的鬼音的打法。鬼音是通过控制鼓棒回弹时发力下压而形成的弱音,而在尾端握法的时候,因为发力点很靠后,所以鼓棒向下需要的力很少。当鼓棒回弹时,只需要加上较小的一个力,熟练了也可以不需要手腕去发力,就可以形成和第一次的响度差不多相同的音。嘛,其实和我们正常过鼓听起来没啥区别,但是也是一个技巧,现场的时候会很帅。以此类推,运用好尾端前倾这个优点可以很轻松的打出有力的鼓声,但是这种握法不推荐基本功没练好手腕没有练好力量的鼓手使用,会对手腕和小臂有很大负担的。我之前手腕就伤了一回,很难受的。
言归正传,正统握棒还是主要分为两种,虎钳式和对称式。其实关于这个我更想用另一种形式来说,就是Jojo Mayer所提到的两种腕法,一种是德腕,另一种是法腕。其中德腕也分为标准德腕和非标准德腕。
今天先说说德腕,明天再写法腕,因为我现在就再往法腕学习和靠拢,感觉法腕对我个人提升还是挺大的。
标准德腕如下


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住鼓棒差不多1/3处,然后剩下的手指轻轻包裹,打击练习的时候手背向上,手心向下,两上臂以自然放松的姿态下垂,小臂自然抬起,两手握棒成微微的八字。就是我们国内教材里的对称握法 这种标准德腕发力方式一般是通过手腕或手腕联动小臂的上下晃动来控制力度,发力点就是食指和大拇指所夹住的点,剩下的手指可以控制鼓棒的回弹方式和时间。这样的标准德腕打击力度自然并且运棒灵活,可以很轻松的移动。
非标准德腕如下

其实就是食指和大拇指夹紧并且剩下的手指也稍用力握住棒身,打击方式和上面的稍有不同。因为剩下的三根手指稍用力包裹住了鼓棒,所以鼓棒自身没有空间进行回弹和跳跃了,所以非标准德腕最主要的依靠手腕力量和手臂力量来增加运棒的灵活性,不过这样的腕法可以打出很有力很结实的音。不过要注意,因为没有空间给鼓棒回弹,所以打击的时候没有余量来止音和控棒,所以每次打击后需要将鼓棒快速提起,避免形成不完整的鼓声和避免手腕收到强震。

最后想给各位新进鼓手一些建议,练好基本功,走哪儿都不怕。不要觉得打哑鼓练节奏型很枯燥,这些对你的帮助远不止打好眼前的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