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在你们离开以前
在你们离开以前
毕啸南
229个想法
◆ 01 离别
>> 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爱过谁、怨过谁吗?可曾有过像我一样的理想和追求?甚至他们的性、那些掩藏的欲望和不甘呢?他们有只属于自己的巨大的遗憾吗?
>> 我像打开自己一样打开过他们吗?像爱自己一样爱过他们吗?或者,像看待一个平等、独立而完整的人那样看待过我的父母吗?
◆ 生无悔,死无憾
>> 我们缺乏性的教育,便对生命的起源充满蒙昧;缺乏爱的教育,便对情感与灵魂的感受粗糙干涸;缺乏死亡的教育,便对生的意义和追求失去信仰。
>> 但慢慢地,随着年龄日长,已知众生终归平凡,见多了离合无常,悲欢有恙,自己也不肯再轻易地把“死”挂在嘴边。生活已是不易,何必再徒添残忍。
>> 有些无畏的勇气,也多亏了年少的无知。
>> 还是孩子的时候经常想,长大了偶尔会想;父母在的想,父母已经离去的,原来也会想。回想,假想,梦里想。
>> 如果这辈子人生的诸多身份,只能择一个圆满,我选尽力做一个好儿子。
>> 顺利的生活是梦,意外会告知我们人生的真相。
>> 生活常常很无情,很多事你一直做得很好,偏偏只疏忽了一次,就是一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 成人的世界就是这样,现实总是迫使你在两难中做出选择。回家,是情也是本能;工作,是理也是责任。
>> 在两代人的文化语境里,这艰难尤甚。
>> 一个人的自我和解是场终生之战,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这场战争中最关键的一役。
>> 父母之于子女,或是子女之于父母,都是如此。
>> 主持人这个行业,聪明的人想风光其实特别容易,但得失往往在一瞬间,路要怎么走,走多远,还是得看自己心里的那杆秤平不平,稳不稳。
>> 如果可以拥有和和美美的人生,谁又愿意留下一身刺和伤疤呢?
>> 奶奶和爸爸的命运让我从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大的时代面前,个人的爱恨悲欢如沧海一粟,不过是汪洋里随波摇摆的小舟。
>> 这也深深影响着我的职业观念,我从不激烈地表达什么,历史和命运面前,我们都太渺小了。我竭尽全力,只求在风雨中护所爱的人一方平安。
>> 在这样一点一滴的日子和成长里,我试图通过带他们旅行,带他们拥抱世界,让爸妈在大山大海的抚慰中更好地去弥合心中一个又一个遗憾。
>> 他们那些曾经的委屈或是怨恨,不甘或者留恋,都随着说出来的话,在时间的风中飘啊飘,飘得远远。
>> 记忆总是美好的,如果你愿意把遗憾弥合。
>> 我想,爸妈活着的时候,他们能有机会把各自生命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遗憾自我完整——不是忘记,不是放下,而是平静而温暖地去填补完整,虽不可能事事尽美,但已自得圆满,应是足矣。
>>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心里想:“生无悔,死无憾。”
◆ 最好的告别
>>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痛苦与遗憾。与父母的告别,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永远不会停止的思念,永远不想等来的明天。
>> 人之孝,首先是物质层面,我们中国人讲“养儿能防老”。其次,是精神层面,愿父母老有所依,活得不孤独。
>> 而在人的根本意义上讲,父母作为独立、平等、完整的生命个体,是否被儿女足够理解与关照,是文明发展到今天,两代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 为人儿女,我们常常渴望来自父母的理解与关怀,仿佛一切都是天经地义;可我们又何曾真的了解与尊重过他们的一生呢?父母之于子女是,子女之于父母亦然。
>> “其实一个人如果真想走的时候,不需要打招呼,他只要自己放弃,自然就走了。而我们作为亲人,不需要替他去做选择。任何人都无权决定亲人的生死。我们只需要去陪伴和爱。”
>> 无论做怎样的准备,父母的离去都是巨大的悲伤。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往后余生你就是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了。
>> 八年里,她把母亲一点一滴地还原为那个独立的、平等的、完整的母亲,那个独立的、平等的、完整的人。
◆ 迷恋这人间烟火
>> 生活窘迫,一段短暂喘息的时间对他们而言都是奢侈。
>> 为人子女,总是忧心于父母某一日终会老去,终将离别,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却不承想,命运无常,苍天无情,也有人青丝黑发年华正好,却不得已要和这个世界先说再见。
◆ 为父亲建造的小花园
>> 人们常说父母对儿女的爱大多是无私无悔,但儿女对父母的爱却是有折扣的。这其实是一件将心比心的事。绝大多数的父母,他们倾尽所有,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了孩子。而绝大多数的儿女,又何尝不想把这世间最美的风景、最好的东西也都让父母看一看。
>> “子欲养而亲不待”,何止是“遗憾”两个字说得清,道得明的。但无奈,这就是人生。
>> 活着本身就已是一件耗尽心力的事,深埋在内心的那些孝敬父母的念想很多时候愈发力不从心。
>> 在精神与灵魂层面关照父母的老去,更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
>> 李琴和儿子说:“我们应该感谢这些磨难,他带给你的是成长,让你更成熟。生活就是如此现实,无序是人生的常态,你只能坚强地走下去。”
>> 坚强乐观的背后,委屈和脆弱或许才是她最真实的情绪。
>> 当你觉得生活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到你的时候,你心里一定要跟自己说,我一定可以,我拼尽全力一定可以。
>> 就算他是植物人,我也想尽力让他像一个有灵魂的人那样,体面地活着。
◆ 生命是独立的美丽
>> 以往,我总以为天下父母大都是一个样子,舐犊情深,人之常情。年岁渐长,才知不过是我幸运,这世间父母愁,儿女怨,数不胜数。
>> 但生活从来没有剧本。比来不及表达的爱更痛苦的是,你根本没有机会理清一切。
>> 秋的眼泪像瀑布,顺着山包滚下去,冲刷着这破败的村庄。
>> 沉默像这个夜一样,深得看不到远方。
>> 秋说,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为,自己和父母就如同沙漠中的仙人掌,截了一段下来,各自生长,彼此便毫无关联。
>> 直到办理离婚手续的那天,前夫跟秋说:“你以前总抱怨你爸妈这样那样的不是,但你在感情中却总是在重复他们的错误。慢慢学会和他们的错说再见吧,你得允许自己过得更好。”
>> 意识的阀门一旦被打开,迷局瞬间变得清晰。
>> 秋发现自己在情感中的很多自我甚至自私都藏着父亲的影子,在感情中遭受痛苦时的躲避和懦弱与母亲如出一辙。
>> 她竟然在无意识而又深刻地重复着父母的错,那些原生家庭的模式、曾经伤害过自己的言行,都在她身上自然又意外地流淌成河。
>> 一颗流星从她眼中滑过,她低下头。
>> 也许,所有子女都犯了一个错误——父母被我们神化了。
>> 儿时,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天,他们无所不能,他们就是一切。等我们长大了,才渐渐明白,他们也是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如何做一个好父亲、好母亲。
>> 又过了许多日子,我们也要开始学习为人父母,又发现,真的就像是小时候上学那样,有人考出了好成绩,有人确实会不及格。
>> 有的父母,他们缺乏知识,不懂方法,做得很糟糕,但只要爱是真实的,时间总会让你感受、理解和体谅。
>> 有的父母,他们面对不同的子女,即便都深爱,但人性使然,总会让他们潜意识里更偏向一个,而“冷落”了另一个,就像父母两个人在我们心中也会有些微妙的差别一样。
>> 有的父母,他们真的就是不及格,甚至连分内的爱都没有,那就勇敢地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但不要因他们的错而绑架自己,也要学会与他们的错慢慢分离。
>> 生命不是谁的延续,它就是独立的美丽。
>> 不要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即便这个“他人”,是父母。
◆ 我爱你,仅此而已
>> 有些离开只是物理意义上的一瞬间,而许多真正的告别,是在一个人走后的很多很多年。
>> 我喜欢与陌生人间的这种对话,那是一种遥远的熟悉,望穿的诗意,直达生命底色的回声。
>> 这个人的名字,随着母亲的落水,也一同永远地沉溺在这个世界上。
>> 我们是各自不同的生命,在相互了解、相处、理解、原谅和爱恨之中理解人生,完整自己,也滋养着对方。然后我们各自长成自己最好的样子。
>> 这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缘分,也是我们唯一能为对方做的事情。
>> 有些情分,天高海阔。人一代一代,就是一个循环。生无悔,死无憾。
>> 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多多陪伴,把父母当作鲜活的生命去体会。在他们离开以前,把他们还原成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了解他们真实的人生过程,理解他们年轻时的阵痛、性格的残缺、曾经的爱恨。
>> 如果父母已离去,那就让自己带着他们生命的印记和对照活成更好的自己吧,不要让遗憾成为更大的遗憾。
>> 也许,与父母真正的告别,并不在他们离去的那一刻,而是在之后很长很长的日子里,你终于成为一个独立、平等而完整的人。
◆ 02 老去
>> 青春从来不晚。请你们为自己而活。让我们各自精彩。这是我们父母儿女一场,彼此间最好的命运与馈赠。
◆ 时间不等人
>> 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
>> 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 生怕稍慢一些,自己就要被这离别的悲伤吞噬掉。
>> 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 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 体面地老去
>> 到了三十岁的年纪,爸妈已经奔六十而去了。此时关于他们“老去”的话题已经不再是年少时的臆想,而是摆在眼前的一件又一件具体而紧迫的事了。
>> 我悲伤伴以恐惧,忧愁夹杂不安,才意识到,这原来是不可逆的生命历程,
>> 我在向中途走去,父母却将行向终点。
>> 每每提到这些,爸妈都表现得漫不经心,但我知道,他们其实越来越在意。
>> 所以当我懂事后,感知到的其实并不是贫困,而是一生与贫困苦苦纠缠的他们为我付出的所有努力与牺牲。这种感知也成为我人生很长一段路程中最重要的支点:我必须同样拼尽全力,以回报他们曾为我逝去的青春。
>> 爱美,是她与岁月抗衡的武器。
>> 为人儿女,总觉得父母似乎应该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但慢慢才明白,如同我们小时候踉跄着脚步,并不懂得该如何面对成长一样,我们的父母,其实也并不知道该如何体面地老去。
>> 老去,是身体的衰老,也是灵魂的孤独。
>> 他们拥有了相对充足的生存基础,却被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甩在时代之外;他们希冀一种精神的追求与生命的启蒙,却羞于开口也无所适从;他们想最后的这段人生路,哀而不伤悲而不凉,却并不知向阳的出口。
>> 我们是这片沉厚的土地上,第一代不必苦苦挣扎于温饱,有机会仰望星空的灵魂。而我们的父母,在辛苦了大半生后,也终于在他们的尾声等来了接近生命丰厚的机会。
>> 这个机会,需要我们带着爸妈一同去体会,去创造。
>> 父母子女之间也是一场轮回。
>> 小时候,他们陪着我们一起学会快快长大;长大了,我们陪着他们一起学习慢慢变老。两代人之间最好的缘分,也许不过如此。
◆ 让我们各自精彩
>> 旷野知无味,南山轻轻挥。
>> 青春是张望世界,成熟是守住自己。
>> 我在往独立的人生出走。
>> 这种亲密的原生家庭关系构建了我此后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和生命底色:相信、热情、宽容、悲悯。
>> 但事物总是一体两面,亲密并不意味着绑定。人走水流,从依赖父母的孩童到独立生存的个体,生命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回归原位。而生命的原位,只是属于我们各自本身。
>> 任何人的生命本质都是属于且只属于他自己的,儿女是,父母亦然。儿女终要成为独立的自己,父母也应过好自己的人生。勉强不得,也拧巴不得。
>> 我当然期待自己的孩子,他是那样干净,那样美好。他的到来,应是上天恩赐的缘分,是我生命最好的礼物,而非糊涂刻意的强求。
>> 期盼着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命呱呱坠地是人类真挚朴素的情感和愿望。但我未来的孩子呀,你的到来不必是为满足我,更不是为了他人的目光与期待。
>> 若有缘分,你我父子一场,我们结伴而行。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精彩,你不是我人生“好”的标准,我也不是你奔赴自由的阻碍。我们只是两个血脉相连的行路人,相伴一程,终有别时。人生苦短,各自珍重。
>> 而我亲爱的父母啊,小时候我跟着你们走,长大了我想带着你们走,我们永远都是去往同一个方向。直到某一刻,我意识到,我真的要走自己的路了。这条路,与父亲的远望、母亲的等待已是殊途。我双眼满含泪水,郑重地转过身去,与你们作别。这一刻,属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 我亲爱的爸妈,你们终究要独立地面对生命的老去。
>> 就像儿时你们搀着我教我走路,可依然需要我自己迈开那小小的不安的脚丫,坚定而结实地走下去。年华眨眼之间逝去,你们应珍惜岁月的美,放下肩上那些沉重的包袱,勇敢地对自己好一些,再好一些。
>> 你们的生命是属于你们自己的,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我。
>> 青春从来不晚。你们的余生,是你们此生唯一的机会。请你们为自己而活。
>> 这是我们父母儿女一场,彼此间最好的命运与馈赠。
◆ 一树盛开的海棠花
>> 那种美好人性的火花真痛快。
>> “是啊,成熟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无论此后你贫穷还是富有,爱过还是恨过,那金子般闪闪发光的青葱岁月终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也曾是那天真无邪的少年,趴在课桌上酣眠,梦里全是对生命的期待、烂漫的烦恼、纯纯的爱恋。”
◆ 野草的诗
>> 他们的人生这般贫瘠,他们的诗意如此磅礴。
>> 我认识许多像阿浪、像野草一样的同龄人。他们被这个时代激发了梦想,却并没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他们的父母已竭尽全力守护着儿女,为儿女创造更多的可能,却终归不敌命运的安排;他们在生活的两难中挣扎摇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陪伴着父母老去。他们,都是好孩子。
>> 我并不知道他们的人生将去往何方,我只能道一声珍重,给所有温暖的儿子,美丽的母亲。
◆ 六十岁女人的爱情
>> 生命力,你偏见以为花落日落已苍老,却见她藏香满地,星辰入海,灵魂不死,便是勃勃生机。
>> 年龄这样沉重的东西,在爱情面前变得毫无意义。
>> 我一直以为,这样热烈的纯粹的爱恋,只发生在人年少时。我一直以为,成人的爱情随着世俗的沉淀会是另一种平淡的浪漫。我甚至以为,人生老去,哪里还能奢望生命最初的萌动。
>> 这些回答告诉我:人生最可贵的,原来一直都是爱与希望。
>> 也许,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生命走到最后,老来的生活都很难得偿所愿。人类本来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从历史中走过来的。当你回望一生,劳动了,尽力了,这其实便已足够;如果养育了儿女,他们也都能够自食其力,有自己很好的生活,那就是生命额外的恩赐。
>> 身体的衰老,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精神的孤独,是人类拥有意识与情感的代价;老去这道难题,是人类集体的宿命。
>> 为人儿女,我只希望爸妈的余生能为自己而活,而丰满,而体面,而不同,而快乐。我会陪着他们慢慢变老,慢慢变老,直到离开的那一刻。
>> 在陪他们慢慢老去的路上,我也寻找着关于自己的爱、远方、希望。
◆ 03 和解
>> 我们是各自不同的生命,我们各自有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只有真正了解、理解并接纳了他们真实的一生,两代人之间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和解,而我们,也才能从中寻找到真实而完整的我们。
◆ 尘归尘,土归土
>> 情绪并没有瞬间崩溃,我似乎一直没来得及做好准备。
>> 那是一种巨大而直接的生理刺激与情感刺痛,这个世界上曾经与你最熟悉、最亲密的一个人,就这样在你面前即将彻底地、无可挽回地消失了。
>> 我眼睁睁地看着她肉身入大火,这一次,我安安静静地站在这里,她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而我们的再见却是永别。
◆ 奶奶,咱们各自珍重
>> 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刻独自想,像我这样的人,只要心中守得住一份温情,便可抵御无情世事,悠悠岁月。
>> 离去的人,给活着的人一次靠近彼此的机会。相互挂念的人,在死生面前再一次体会相依为命的意义。
>> 逝者已矣,留下的人清醒过后,日子只能一如往常。
>> 我们就这样沉默地往前走,只有深秋积叠了一地的落叶被鞋子踩踏出“窸窸窣窣”的交响,伴着萧萧风鸣与啾啾雀语,演奏着天地的寂寥与辽阔。
>> 老庄哲学认为,人类的感情是可以通过理性和理解去化解的,认知了生死的规律和道理,也就不会过度哀伤。但凡人毕竟有深情。
>> 也许,在这样的时刻,他们更需要有个人能说说话,说说心底的哀伤,生命的无情,难止的思念。
>> 有人在用语言说话,有人在用灵魂。
>> 圆满,不只因她离开得如此痛快,八十五岁大睡一场一觉而去;不只因她自己摆脱了病痛缠斗,也未半点拖累儿女;圆满,更是因她活着的时候与自己、与父亲、与母亲彼此间的和解与自度。
>> 任何一位至亲的离去,都是人生无可避免的遗憾。
>> 活着的人,如果在他们离开以前没有完成彼此内心的和解,那他们离开后,这份遗憾便会是加倍的,并会侵染人的一生。
>> 人与人之间,无论有多大的矛盾或埋怨,只要存有一分爱意或善意,便总有一分等待和解的可能。
>> 曾经以为人世间最大的事便是生与死。奶奶走后,我意识到生死其实只是人生的一道自然题。这道题目有无数种答案。有一种,是成全自己。
>> “每一位至亲的离去,都让我们更接近生命的真实。死亡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要懂得在活着的时候成全自己。你说是吗?”
◆ 一株落寞的树
>> 我像一只欢快的云雀,冲向蓝天云朵;奶奶是一株落寞的老树,守着大地的昏黄。
>>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钉住了,我的脚也被钉得死死的。
>> 她是多么需要和孙子共进一顿晚餐,这不仅是因为她更需要陪伴,需要精神世界的温暖去抵御岁月的凉薄,更重要的是,这顿晚餐必须是她亲手做的,哪怕她八十多岁了,她也在顽强地向最亲近的人宣告:她还有用,她还有活着的尊严与价值。
>> 生命不可逆地走向衰亡,连最亲近的人都觉得糊涂也无关紧要。
>> 奶奶眼睛一横说:“老了更要计较,什么都不计较,怎么活下去。”
>> 人老了,真的就跟小孩子一模一样了。情义是真的,别扭也是真的。谁都不肯先认输,谁也不能先妥协。儿女们笑她们“老不羞”,胡搅蛮缠。但我知道,对她们来说,她们就是彼此生命尾声最后一分光照,在精神的上空,她们拿出了生命里所剩无几的力量,全力以赴地为对方去爱恨。这是她们彼此的陪伴。
>> 我的心被这初雪打得潮湿,黑暗里那月色映着的黄晕也被渲染得越来越大,奶奶单薄的身影被笼在这昏黄里,是那样孤单。
◆ 醉酒的父亲
>> 我的内心也迅即涌上一股巨大的悸动,那一刻,万物静止,我的世界里只有父亲。
>> 我从未曾想象到,我们父子之间,一句普通的感谢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我反复回味着这片刻奇妙的生命体会,如夜行百尺举首明月,黄沙千里望眼绿洲。
>> 这简简单单的“谢谢”二字,是一种胜过千言万语的心理抚慰,被这生命体验所恩赐的,不仅是父亲,也有表达谢意的我。
>> 亲密的人,相互之间要学会说感谢。表达爱,是弥合创伤最好的药。
>> 我的心像烙铁过金水,被惊得滚烫。
>> 时间加重了尘埃,直到完全掩盖了真相。
>>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语境中,家长一直就是家长,而孩子也从来没有把家长当成一个鲜活的生命去体会。我们是各自不同的生命,我们各自有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只有真正了解、理解并接纳了他们真实的一生,两代人之间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和解,而我们,也才能从中寻找到真实而完整的我们。
>> 姥姥姥爷,爷爷奶奶,是挡在爸妈和死亡面前的一堵墙。
>> 面子,是他对我的职业最大的在意。还有许多他欲言又止的时刻,我总是一面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他的渴望,一面又试图努力摆脱他的影子。我的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的一生,不只是你们的孩子。”
>> 人生中最隆重的时刻,原来不过只在分秒之间。
>> 但感恩生命给过我们这样的机会,以此为节点,我们将相互体谅,相互成全,共同成长,共赴此生。
◆ 爱给我们抵达完整生命的机会
>> 历史告诉我们,狂热地神化一个人和毁灭一个人往往不过一线之间。
>> 在人生得到和失去的天平上,我得到的东西要多得多,珍贵得多。
>> 奶奶的爱,是她在这个世界上面对一切的底气和底色。
>> 一个真正成全了自我的人,也一定是利他的。
>> 我想,公益对韩红而言,也不止于一份慈善,更是她与自己、与痛苦、与童年残缺、与灵魂深处和解的一种方式。这条和解的路,因为伴有悲悯心和使命感,让众人赞美与感动。
>> 爱给我们抵达完整生命的机会。
>> 生命里多少深情原来都珍藏在这点滴之间。
>> 我也才意识到,无论是谁,无论做出多大的丰功伟业,无论走过多漫长的岁月人生,我们对父母的认知其实永无尽头,父母赐予我们的爱也永无尽头。
◆ 所有人的命运都指向童年
>> 我同意一切以真实为前提,可往往情绪激烈时刻的真实未必是理性的真实。
>> 于公,我始终认为,不建立在理性意义上的大情绪并没有太多实质价值;于私,我不能因为嘉宾对我的完全信任和感性冲动而承担意外的风险。
>> 被最爱的人忽视所带来的伤害,六岁的孩子也许当时并不能说得清楚明白,但深刻在心中的伤痕却需要她用一生去治愈。
>> 随着身体慢慢发育长大,这个病表面上似乎是随着时间逐渐消去了,但心里那曾吞噬一切的阴影,却逐渐被记忆封存,慢慢隐匿在潜意识里,撕咬着她的心灵。
>> 教育心理学反复告知我们一个常识,当一个人在成长的关键期因为爱的缺失、生活环境的动荡等因素而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与稳定感时,他的心理便会在成年后长期处于一种比较幼稚的状态。
>> 社会能否以平等的心态面对他们,面对所有弱势群体,也在考验着我们的进步与文明。
>> 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体两面,在不同的状态中迅速找到自己、面对自己,将痛苦与黑暗的经历转化为力量与价值,是我们一生都需要面对的必修课。
>> 而一个人只有真正认知、接纳了自己的残缺,并寻找到人生的支点,生命才得以无限趋近于真实与自由。
>> “他们是爱我的。”言及此,婕眼中泪光弥漫,“人生有很多的无可奈何,也许强求两个人在一起,给彼此、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会更大。但即便选择分开,父母也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你爱他。毕竟,爱是两代人和解的唯一基础。”
◆ 两个爸爸
>> 时间真是世间最有趣的东西。我们曾家门相望,却并不熟悉。但因在心底刻下过最深刻的往事,多年不见,再见只是如假期归来的同学,分别数日的朋友,冬去又回的春天,并无半点疏离,只添了岁月的深沉。
>> 是啊,命运无情,生活艰辛,人性残缺,我们都无法掌握,也很难改变。但两代人之间,彼此的同情、理解与尊重,终能抵挡这人世的风风雨雨。
◆ 接纳生命的残缺
>> 阿武说,他哭,不是因为掉进了粪坑感到屈辱,而是他相信的人,相信的善良,相信的那一抹黑暗里的光,在那一刻支离破碎。
>> 只要有希望,痛苦便总能承受,也终会过去。
>> 阿武说:“如果说妈妈以身作则,给予了我绝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生底色,我的顾客们,便是在这底色之上告诉了我人生真实的模样,并教会了我如何去接纳自己,接纳残缺,与自己和解。”
>> 偌大的城市里,有着数不尽的衣着光鲜匆匆行路,却也同样活得孤独与艰难的人。
>> “所以你看,人间有太多的愁、太多的苦、太多的怨了。世相千万,每个人心里都深埋着不被他人理解的残缺与痛苦。所以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以前总觉得自己不一样,命运对自己特别不公平,心里多少是有恨和怨的,现在反而越来越释然了。人啊,得学会接纳自己,残缺就是残缺,改变不了的,就接受,与自己和解。人这一辈子,没什么是过不去的。”
>> 也许看不见容貌的相爱,反而真的是因灵魂而相遇,抵达了爱情的真谛吧。
>> 爱是最骗不了人的,感受得到就是感受到了,感受不到讲千万种道理绑架我也只会让我更痛苦。
>> 放下,是我接纳了我生命里与父爱没有缘分这个事实,而不是一定要强迫我与他晚年大团圆。
>> 保持彼此间最合适的距离与分寸,难道就不是与自己的和解吗?
◆ 04 礼物
>> 她对生命的爱与善意,对陌生人的悲悯与同情,对普通人的理解与尊重,都已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我的身体里。
◆ 童年的野蝴蝶
>> 不知父母这代人是否大多是如此,日子虽然好了,但过往的遗憾却总是在这样不经意的日常里反复闪现,儿女们面对美好的生活烂漫驰骋,他们却不时地感叹往昔。
>> 毕竟,最好的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生命的回忆里多是贫瘠和辛酸。
>> 可能,是因为妈妈为我付出了她的一生吧,她的青春、她的隐忍、她的美丽、她的追求,乃至她的一切。
>> 母亲,只有母亲,她在命运里燃烧,从不曾顾虑自己,只为爱你。
>> 她对人生的追求并未因贫穷而志短,因简陋而苍白,在那些黑暗的夜里,她的心如皓月当空,不落窠臼,照耀着我的一生。
>> 日子艰涩,却是她最好的年华,最自由的意志,最恣意的青春。
>> 辛苦而平凡的日子里,她一边努力赚钱贴补家用,一边带着我用咿咿呀呀的话语描绘世界,描绘自然,描绘这座小城的角角落落。这些,成了我日后从事语言工作的启蒙,也是我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底色。
>> 爸有些发愁过年该怎么办。妈说:“没办法,孩子都拿出来了。如果让他这么小就认为善良不是真心实意的,他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 人性摆在爱之前。
>> 童年时,她给予了我完整的爱与安全感;成人后,她又及时合理地退出了我的生活。
>> 她总是把生活的血泪变成大笑一场,让苦涩的日子淌出蜜般的香甜。
>> 她形塑我的人格,引导我的命运,她给我力量,并给我自由,她始终关心的只是我健不健康,快不快乐。她是我此生最好的朋友,她是我最伟大的母亲。
>> 生活是千千结。一头解开了,另一头却纠缠得更紧。
>> 我很少和妈谈奶奶的事,我总觉得,中国的婆媳矛盾就像流感一样,一季又一季地轮回,很少有人逃得掉,但咳嗽几声吃些药,很多事也没什么大不了,日子终归会过下去。
>> 原来岁月并非无声,只不过很多伤痛都被深埋在心底,谁都不肯再轻易说出口罢了。
>> 我理解。作为母亲,她希望以身作则,给我树立一个为人子女的榜样;作为一个人,她希望能尽量做到道德良善,不被周围人所指摘;但作为一个儿媳,她却始终未能与奶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拥抱。
>> 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她必须从心底放下这些伤疤,除非有一天,她自己接纳这一切。
◆ 妈妈的味道
>> 据说每一位妈妈都有一道自己的拿手菜,它色香味俱全,香气四溢,弥漫成我们回忆里童年的味道。
>> 生命给我们种下残缺的同时也给予了等价的馈赠。
>> 我的眼泪悄悄爬到眼角,跃跃欲试地想要向外涌动。
>> 这份礼物,是她不屈从于命运的骨气,是面对艰辛生活依然满怀的希望,是一位母亲全然无私的爱。
>> 在纯粹的爱的滋养中生长的人,拥有面对全世界的能量与底气。
◆ 她是一朵向阳花
>> 一饭一食之间往往深藏着最多的秘密。
>> 在那个物质生活刚刚开始起步,精神生活还一片匮乏的年代里,妈妈带我去吃的并不只是一顿热腾腾的饭,而是与许许多多个平凡生命相惜的温暖,心灵的陪伴。
>> 她容纳着我的热爱,闪烁着我的天赋,滋养着我的灵魂,承载着我的理想,是我在这个世界上谋生的工具,也是我与万物生灵同呼吸共生死的月光。她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 这莫大的幸运,皆因我父母给予我全然的爱与恩赐。
>> 我的母亲,她对生命的爱与善意,对陌生人的悲悯与同情,对普通人的理解与尊重,都已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我的身体里。这些厚重的礼物,不仅成全了我职业的理想,人生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它们首先让我成为一个真实、平等、完整的人。
◆ 四十一岁的婚礼
>> 每一代人的生活都有它的局限性。
>> 我期待婚姻,并非把它看作人生的必经路和终点,而是我想尝试与经历这种两性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 他拥有真正的快乐
>> 那份热烈、那份认真,是生命的芽,冲破他夸张的动作、肥胖的身躯、世俗的质疑与嘲笑、偏见与狭隘,径自生长,参天而上。
>> 那盛大的绽放的生命的美,从灵魂之内汹涌袭来。
◆ 生命依然值得
>> 但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还未曾感受过世界的五彩斑斓,没有沐浴过生活的和风暖日,却已经遭受了如此多的磨难痛苦,任谁听了都是心中难以安宁。
>> 说到一些关键处,他言语间竟流露出了些许骄傲的姿态,仿佛在向这个苦难的世界宣告着自己的顽强与坚忍,向想要打垮他曾经幸福家庭的疾病和无望宣告着乐观与不屈,向他的小女儿宣告他作为父亲为她付出和守护的一切。
>> 生活里那些无言的时刻,往往藏匿着人生的真相。
>> 世人皆仰慕那深沉的爱,但大多期冀的只是被爱,而不是去爱,只是得到,而非付出。
>> 这是一场爱与善意的接力。《布达佩斯大饭店》里,在逃亡的火车上,古斯塔夫对Zero(零)说:“即使世界混乱疯狂如屠宰场,还是有文明的微光出现,那便是人性。”
>> 有一天,她能看到,是她的父母、她的亲人,还有那些关爱她的陌生人,让她在废墟之上也能得见光明。
>> 我多么想和这位不幸又幸运的小女孩儿说说话:丫头,你的人生路接下来不好走。但相信你的爸爸妈妈因你而生长的坚忍、勇敢与爱,也能如沙漠里的生石花,牢牢生长在你身上。
>> 命运多么残败,生命依然值得。这是你的爸爸妈妈,送给你的最好的礼物。
◆ 十万中国远征军
>> 尽管这些战士已经死去,但他们的灵魂可以回家了。
>> 每一个走上战场的士兵,都有一位等他回家的母亲。
>> 在历史的洪流面前,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都微不足道,每一种渴望的命运都颠沛流离,每一次深情的离别都荒如草芥。
>> 未曾经历过时代动荡、战乱与灾难的我们这代人,理应感谢那些为了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他们中的许多人,少小离家老大回,再回已无家可归,父母坟前青青草,道尽多少离别泪。
>> 这是一代人,送给一代人的礼物。
◆ 一封家书 人生如何与父母说再见
>> 在我拥有呼吸的一万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去过的苍山大海,吃过的美食佳肴,见过的皮囊世相,爱过的灵魂人心,在我人生获得满足感的所有动人时刻,都首先要感谢你们,我的爸爸妈妈,是你们恩赐我生命。
>> 我思归途,生命的意义一在于其客观的过程,经历真,体验爱,创造美;二是以生命的追求与信仰超越时空的局限,乃至超越生死。
>> 人类一代又一代。我们背负着上一代人给予我们的包袱与礼物,活出自己的人生。
>> 这是一场独立。我渐知我一生所求,知我不可更改的残缺与命运,知我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仰与坚守。
>> 这是一场告别。与青春告别,与懵懂、肤浅、忧惧的自我告别,也是与深情缱绻的你们告别。
>> 这是一场成长。我曾想若有一天你们离去,我将无法面对,但今天的我却可以坦然和你们说再见。
>> 因为,我终于明白,世界上有一种爱永垂不朽,那就是你们永远在我心中。
◆ 献言
>> 谨以此书,献给此生最爱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