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首师大347应用心理专硕导师介绍!等你来pick~
24打算考首师大347的同学,今天学姐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各方向的导师(23上岸考生基本上导师都逐步确定下来啦),首师大347应用心理专硕一共有五个方向,分别是: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人力资源与测评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与健康用户体验与人因分析
不同方向都有哪些导师呢?跟着学姐一起来看看吧!
01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崔丽霞

基本情况: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荣誉所长。研究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预防和干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亲子沟通等领域。学术兼职与学术经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系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系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委员会注册心理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报心海导航》栏目和国家图书馆学津堂特邀心理咨询专家;上海中智德慧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特约顾问和兼职心理咨询师;
于萍

基本情况: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兴趣:风险决策的神经环路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电生理机制研究;妇科肿瘤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 学术兼职与学术经历: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2006-2010北京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2010-2014北京市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科研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项目: 前额皮层-杏仁核-伏隔核环路在风险决策中的作用研究(KM201410028019),主持。学生培养: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有3人考取美国杜克大学、犹他大学、德雷塞尔大学的博士,有6人次获得赴美国MIT、杜克大学、德雷塞尔大学的实验室进行1年以上学术交流的机会。
王岩

基本情况: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1. 乐观的行为与认知心理神经机制2. 教师乐观与幸福感3. 正念训练的认知心理机制课题情况:积极心理学研究项目基金:乐观的认知心理机制;主持:(京民基证字第0020344)。
首都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课题子课题:教师乐观与幸福感;主持。
首都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幸福心理学为依托的人生教育体验式教学改革”;主持。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项目:“创伤性记忆的心理机制及干预”,主持:(SM201010028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5次。
上官芳芳

基本情况:心理学博士,医学硕士。职务: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性健康教育基地副主任2002-2005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13-2014年作为CSC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焦虑及相关障碍研究中心访问。目前为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女保健专科能力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DC旗下期刊《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编委,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Frontiers in Psychiatr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等期刊审稿人。 研究兴趣: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学。研究兴趣包括儿童焦虑/抑郁认知易感性的发展及其相关认知神经机制,儿童焦虑的普遍性干预和选择性干预(一级、二级预防),健康教育相关的心理学模型(健康信念模式等)。
咨询方向除了以上老师还有岳晓东、邓衍鹤等。
人力资源与测评
田宝

基本情况: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员工帮助计划(EAP)研究中心主任。社会职务: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智力和发展性残疾分级、评估和康复(运动)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听力康复》杂志编委。研究方向:致力于心理学在社会各类组织中的应用。具体领域有:康复心理学、人际沟通分析学、员工帮助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运动心理学等应用领域。
罗峥

基本情况: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情绪与动机,心理测量。
主要论文或著作:
罗峥,常凡(2015)。积极重评和分离重评对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3(4),639-642;罗峥主编 《学生情绪调节与辅导》, 开明出版社, 2012-10-1;罗峥,付俊杰,(2012)。情绪调节策略对日常生活事件与情绪体验关系影响的多层分析,心理科学,35(2):481-486;研究项目: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习兴趣现状研究,201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项目编号:16JYB008,主持。
除了以上这些老师人力方向还有吴玄娜、朱冬青等。
儿童心理发展与健康
邢淑芬

基本情况: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发展(儿童的生理、基因与家庭因素的联合效应)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促进学习经历:
2017.08-2018.08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访问学者
2005.09–2008.07北京师范大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博士学位
2002.09–2005.07北京师范大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硕士学位
1998.09–2002.07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理学学士学位
社会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学术编委;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幼儿体育分会委员;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邢晓沛

基本情况: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儿童认知与行为发展,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发展 近五年承担及参加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71074,主持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400894,主持3.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JYC016,主持3.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科研水平提高定额-交叉科研项目,主持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0994,参加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SH144,参加
程南华

基本情况:博士 讲师 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儿童社会权力和道德的认知机制儿童早期家庭养育与后期社会能力发展的关系教育背景: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15.9–2019.1教育学硕士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012.9–2015.7理学学士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008.9–2012.7研究兴趣:采用行为学、功能磁共振成像、近红外成像等实验手段,研究儿童早期对社会权力的认知及其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集中探讨儿童早期对于社会权力的认知机制,丰富朴素社会认知理论。 采用纵向队列研究的研究手段,研究早期家庭养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集中在于儿童早期共情能力的表现形式及其发展以及家庭养育在其中的作用。
儿童方向还有张琳琳、王争艳、卢珊、梁熙、赵婧、周蔚、韩俊霞、王异芳等老师。
心理健康教育
肖晶
基本情况:临床心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背景:应用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师大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所长首师大心理学与工作研究中心 主任现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评估专委会中小学学校评估组组长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国际学术期刊前主编研究方向:心理障碍发生及干预的心理机制与神经机制数字心理诊疗技术;人工智能心理咨询诊疗技术;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建设;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训练与体系建设;工作定位: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生机制、知识内容、心理大数据与心理干预的科研与成果转化实践。并在心理人工智能以及儿童心理 健康及学习类程序化训练工具开发等新兴交叉领域开展工作与合作。近年来多项青少年儿童心理训练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儿童行为矫正技术获北京教委社科重点计划项目;儿童心理健康预警与识别工具建设科学成果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近年来在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SSCI论文40余篇。承担或参与心理健康类别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谭藤藤

基本情况:博士 职称:讲师 学习经历:2012-2015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 教育学博士2010-2012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教育硕士2002-2006 英国 南安普顿大学 电子与计算科学学院 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神经机制酝酿效应的无意识心理与认知神经加工机制心智游移与创造性顿悟承担课题:“青少年创新能力的认知神经基础及其培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ABA080004) 主要参与者
心理健康教育方向还有吴琼、郝坚、师保国等老师。
用户体验
汪亚珉

基本情况:
男,副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
工作简历:
1997年华东师大心理学本科毕业后在安徽中医学院应用心理专业工作;
2004年中科院心理所硕士;
2007年中科院心理所博士;
2007年至今在首都师大工作。
研究领域
创建首师大心理学院“虚拟现实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领域: 应激与认知,情境认知,情绪与认知,虚拟现实环境的用户体验,面孔识别识别的认知机制等研究方向。相关实验室介绍见网页:vrlab.palmclass.com科研成果:
主持、参与或指导研发的产品:1、小风筝作业:www.palmclass.com2、心理学院实验室虚拟漫游系统3、基于浸入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4、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放松岛
丁锦红

基本情况:
教授,博士生导师
《心理学报》编委(2018年-2021年)、《心理科学进展》编委 (2021年-2025年)《心理学报》副主编(2022-2025年)学习经历:1989和1992年在杭州大学心理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视觉认知
张钦

基本情况: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教职委主任委员学习和工作经历:1987年至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4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行为科学系做访问学者。1997年起在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任教,现为基础心理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研究课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1年度社科计划重点项目:(SZ202110028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09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070902)。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KM200810028020)。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041D0501607)。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汉语词汇学习的脑机制研究。
用户体验方向还有张力、黄贤军、李琦、梁佩鹏等老师。
其他老师
除了以上每个方向的老师,还有一些其他老师很优秀的老师如汪玲、魏萍、吴婷婷、李新旺等。由于文章的篇幅有限,只能给大家介绍部分老师的信息啦,更多老师的相关个人信息欢迎咨询学姐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