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报考、入围、校考到录取,北大学长3000字讲透强基计划

2022-03-07 15:01 作者:猿辅导竞赛强基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白昊天,2021届毕业生,曾获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银牌,在北京大学强基计划被数学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录取。下面我来和大家聊聊我的强基经历。

3月底:关注招生简章

强基的流程开始于高三下半学期,3月末或4月初各高校会陆续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公示位置:【阳光高考网-特殊类型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强基计划-各高校】

同学们可以让家长关注一些公众号,来及时了解哪些高校新发布了简章。在简章中会确定每个学校的报名条件招生人数报名方式考试形式后续时间安排等重要信息。

大家需要注意简章中的笔试科目,如北京大学2021年理科组(物理化学数学等专业)的校考统统只考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科目有特长的考生在保持特长学科优势的同时要加强校考科目的准备了。


4月:选择合适的高校并完成报名

强基计划中只能选择一所高校报考,而且报名截止后不能更改高校。

这就意味着同学们必须在离高考还有2个月左右的时候,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做一个预估(因为在强基中高考成绩依然非常重要),以此来确定自己在强基中选择哪所高校更有把握。下面介绍一些有助于同学们做出选择的信息。

通过强基计划进入一所高校需要经历入围、最终录取两个阶段。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入围的唯一标准是高考成绩。

判断是否有把握入围,需要从该校在该省的招生人数来看比如入围人数在全省范围内把报考A大学的同学按高考成绩(不计加分)顺次排序,最终入围的学生数量是A大学在该省份招生人数的6倍。相应地,会存在入围的分数线和省排名,如2021年在河北省北京大学入围分数线为672,清华大学为671,名次则为省排300左右。同学们可以在搜索引擎直接查询心仪高校在自己省份的入围情况作为参考。

而最终录取则要看高考成绩和校考成绩换算后的综合成绩换算公式为:85×(考生高考分数)/(该地区高考总分)+15×(校考分数)/(校考总分)=一个百分制的综合成绩各高校的校考部分差异很大,但大都分为笔试和面试,共占15分。


6月:确认、出分、入围

高考后直到出分前,都要密切关注阳光高考网和高校指定的报名平台,来进行“确认”操作。

高校为防止大量入围同学在校考中弃考导致资源浪费(这在2020年确实发生了)而设置了确认环节,理论上进行了确认而不参加校考会受到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确认”的时间一定会放在高考出分之前,如果你进行确认,出分之后也达到入围线,那么就正常参加校考和综合成绩的比拼;如果逾期没有确认(有些学校也设置了“确认不参加校考”的选项),就算出分之后发现分数足够入围,但也不能参加校考和后续录取。换句话说,未进行确认,那么你的强基之路就到此为止了。

如果觉得高考没有发挥得特别差,我个人建议进行“确认”操作,保留参加校考的机会。我有一位朋友就是高考压线入围但参加校考后凭综合成绩被清华录取。

高考成绩公布后的2~3天都要密切关注阳光高考网和高校指定的报名平台(如果有的话),来确认你是否已经入围,以及了解后续考核安排。


校考

前面提到过,是否录取看高考成绩和校考成绩换算后的综合成绩,换算公式为:85×(考生高考分数)/(该地区高考总分)+15×(校考分数)/(校考总分)=一个百分制的综合成绩

虽然校考看起来只占15%,等同于百分制的15分,不如高考分数占比大,但校考与高考同样重要。以全国卷地区750分制为例,校考中多得1分可以抵消高考分数上750/85≈8.82分的差距,所以说校考真的很重要!

校考分为笔试、面试以及体测,我分别叙述。


笔试

北京大学2021笔试是在全国各地设置考点,共计2个小时,统一考查语文、数学(一共两小时,时间应该是相当紧张的),其中语文40题,数学20题,均为单项选择。语文每题2.5分,共100分;数学每题5分,共100分。

以北京大学的数学笔试为例,强基校考是难于高考的。其中有较大可能性涉及平面几何(初中学过一点,高中几乎不用)、初等数论(从来没学过)的知识点,也会有一些比高考更有难度的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复数题目等。抓好高考后的这段时间,劳逸结合的去加深、新学一些知识点,对于取得更好的校考成绩会有一定帮助。

由于强基计划往年题较少,所以一些往年自招、竞赛的题目可以拿来练习。


面试

面试当天要注意整齐的仪表,自信的谈吐,自然地展现你的学识和修养就行了。

老师先让我来了一段自我介绍,我在介绍时着重强调了我对于报考学科的兴趣,老师也就此进行了追问,所以我的面试完全变成了展现我的强项的平台。虽然老师开场说我们只是放松地聊聊天,但老师通过面试知道你对于报考的基础学科有热情,在同龄人中有一定水平,那一定是个加分项。

我的面试话题是就数学展开的,面试老师所关注的不是关于一道具体的题目,而是关注你对于学科的认识和思考,是否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就此我可以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备考方向:关注学科前沿、对于学科发展史的思考、对于学科内重要思想方法的对比和思考等等。

我了解到的其他高校的面试形式还有:有设置了实时新闻问答(某球队是几号夺冠的),另有高校的面试试题是阅读某社会问题的调查数据并向老师作关于该社会问题的报告,这些都是对于合素质的考察。这就要求同学们既能读圣贤书,又要闻窗外事,能够关注社会事件并做一些深入思考,对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校测

理论上校考还有体测,体测的作用是“综合成绩相同情况下体测优者优先录取”,但去年因为疫情北大强基的体测取消了;而且我的强基录取页面上显示的得分精确到了4位小数,所以“综合成绩相同”这一条件达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平时保持规律的锻炼,既能强化体能增强体质,又能在成绩相近的情况下,让你获得优先选择权。

强基需要同学们具有对基础学科的热爱、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以及很强的定力。报考强基意味着你在高考结束后不能全身心放松,还需要学习拓展知识来备考笔试和面试。笔试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很困难的,但坚持到考试结束就是一种胜利,而面试中学科素养无疑是靠同学们对学科的热爱在平时积累下的,没有什么速成的法门。


关于录取及录取后

我是7月5日在北京大学指定的报名平台上看到的被最终录取的信息。

我们专业在本年级约150人,入学半年的感受就是同学们的水平都很强,大多有数学或计算机方面的竞赛经历,有不少是拿过牌或是省一的同学,跟他们交流能了解很多新知识、新思想。

我的专业的两门数学课是和数院同学合上的,本专业也有一门专业课,还有若干的非专业课,总体来说很考验同学们自我规划学习的能力。


我的建议

1. 一定要认真看招生简章不要仅看名字来选专业,简章里有对各个专业更详细的描述。例如:信息与计算科学看似是个计算机类的专业,但它在高考志愿里100%归在数学类,但是中的但是,在北大的强基计划中信息与计算科学真的是计算机类专业,所以,看简章!!!

2. 高考后调整心态,不论估分好与坏都要认真备考强基。

3. 确认自己的专业兴趣再报考因为一旦被强基录取,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

4. 尽可能地参加高校举办的各种夏令营、金秋营等等活动。有类似经历的话极有可能影响一些初审评定、面试得分之类的东西。


一些碎碎念

强基的最终录取时间一定在高考志愿填报截止之前,一旦被强基计划最终录取就没有机会参加高考志愿录取了!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强基报名时选择了B校,但高考成绩出来发现若走高考志愿则能去更好的C校,但因为B校强基录取在先,就失去了冲击C校的机会。

最后,我详细地列出一个报考之路的时间轴,让大家更了解整个流程。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对强基计划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从报考、入围、校考到录取,北大学长3000字讲透强基计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