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文笔记】朱志勇.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和冲突论——兼论两理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解释

2022-11-09 13:43 作者:林夕尘dream  | 我要投稿

朱志勇.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和冲突论——兼论两种理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解释[J].上海教育科研,1997(06):6-9.DOI:10.16194/j.cnki.31-1059/g4.1997.06.002.

1. 教育社会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用社会学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社会学本身的理论去分析、解释、甚至于解决教育系统、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

2. 教育社会学三大理论流派中的“功能论”和“冲突论”的名称及其理论核心就是来自于社会学理论中的“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主义”理论。

3. 有人认为,有关“教育的社会学”研究是与社会学的建立同时开始的(②)。因为社会学早期的创始人法国的孔德(1798-1857)、英国的斯宾塞(1820-1913)都相当注意教育的作用,由此可见,教育社会学的兴起是有社会学家兴起与发展的。他们试着在发展社会学理论的同时或用已有的社会学理论来分析、观察、关心和解释教育现象及其问题。

4. 在当代盛行的美国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基础上,形成了最有影响的教育社会学一大理论流派——功能主义流派。社会学功能主义从斯宾塞、涂尔干(1858—1917)的有机社会论,发展到齐美尔的本源功能主义,直到帕森斯(T.Parsons)、默顿(RobertK.Merton)等为代表的现代功能主义其持续时间之长,原因是功能主义理论对社会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这个理论一个最大特点是,认为社会具有整体性的观点,认为社会是由功能不一的部分组成的整体.每个部分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他们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社会的存在。随着这些理论的发展、成熟,逐渐于本世纪50年代在美国形成了教育社会学的功能主义流派。在这种整体性”“均衡性积极功能的理论基础上,社会学家、教育社会学家大肆阐述教育的功能。如沃德提出了教育的社会导进原则(即教育促进社会进步涂尔干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青一代社会化”。即教育最基本功能是社会化

5. 帕森斯提出的新的社会观——整体观认为:每个行为只能从单纯的个体的目的出发,而有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个体的行为是从一定的个体需要岀发,但这些需要满足的后果超过个体的需要,岀现了整体效应——实现了个体在系统中的功能,维持了社会的存在。他的这种观点使教育者站在宏观的视角去观察分析教育领域中个体微观的行为——除了个体自身的动机外,还有背后的整体功能。这样,教育理论中很多用教育学理论无法解释或不易被人接受的解释的观点就变得“显而易见”和“相形见细”了。

6. 帕森斯在他的“整合、均衡”的理论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岀功能主义社会学的看家武器——以AGIL图式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功能主义理论对教育进行了古典性研究(⑤)。从(对内的——对外的)和(目的——手段)的范式,来对整个社会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得出四个功能:适应(adaption,对外——手段);目标实现(Goalattainment,对外——目的);整合(Integration,对内——目的)和模式维护(Latency,对内——手段)(⑥)。

 

7. 目前,我国教育处于社会转型期中.外部社会的变化对教育及其内部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教育的变化却在剧烈社会转型中有着很大的滞后性,思考其原因,笔者认为从教育系统内部各元素的功能分析可能是一条捷近的通道

8. AGIL模式的弱点

仅作静态分析,而无动态的研究;

二,仅从积极的、良好的愿望中去理想,而没有考虑到消极的因素;

三,仅从整体的功能、宏观的视野去观察,而没有从非功能、零功能,和微观的角度去作分析

9. 从我国目前教育尚存有不足与需改进之处使得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常岀现不对号的现象。这不得不使我们认为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是改变教育滞后性的迫在眉睫的措施

10. 帕森斯的学生默顿在帕森斯的“功能”(主要指“正功能”)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负功能”、“隐性功能”和“显性功能”的概念。使得我们从一直把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谐状态视为考察教育功能的不言自明的前提的泥淖中走岀来,从而进一步考虑到教育与社会之间可能会岀现的失落及至冲突状态。默顿认为:正向功能即指“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则是指“损害性”功能,显性功能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的功能,或曰客观与主观相一致的功能;隐性功能指那些未经事先筹划而岀现的功能,或曰主观愿望之外的功能。(概言之)正负功能是以要素对系统有无贡献为基准而对功能作岀的性质区分,显隐功能是以客观结果是否在意外之中为基础而对功能作出的形态区分(⑦)。正负功能、显隐功能在现实表现中有程度的不同,呈现岀强和弱两种程度。

11. (结构功能论/和谐论)它毕竟在“和谐”、“均衡”方面陷得太深,以致于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后继的冲突论对它进行猛烈的批判。

12. 社会学上的冲突论是与功能论相对抗,而且日益扩大其影响的社会理论。其基本原则是主张社会是不平等的,紧张的,冲突的。然而仍有人把冲突论称为功能主义的冲突论。只要比较两理论,就会发现两者思想实质是一致的。他们都主张整体性是社会的特征,不同的是社会整体的具体社会形式存在分歧

13. *冲突论主张整体性体现在冲突上,而功能论认为整体性体现在均衡之中。冲突论的理论观点是在功能论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教育社会学的冲突论真正产生于本世纪(二十世纪)60年代末期。它是从不同层面竭力否定功能主义理论所主张的社会均衡之论

14. 冲突社会学的代表着有:马克思、韦伯等。

(1)马克思认为:社会有不平等,存在不平衡,社会是处于不断冲突之中,通过冲突重新分配权力解决旧不平等确定新的不平等的权力秩序;

(2)韦伯认为:岀现组织冲突的原因有三个条件:

①一是权力、财富和声望高度相关;

②另一是报酬的分配或社会等级中(其中只有某些人拥有特权)部门存在高度不连续性;

③第三是低的社会流动率。

(⑧)

这些理论观点被一些教育社会学者所吸收用来解释当今复杂社会中的教育现象,从而形成了教育社会学冲突论。

15. 韦伯作为冲突论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其对以后的冲突论教育社会学者的影响是:

①其所提出的身份集团的概念;

②关于学校教育由社会支配集团利益所决定的观点。

韦伯认为,社会成员之间或因经济状况、或因权利地位、或因文化条件的不同而在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身份集团这些身份集团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反映于学校教育的理念决定过程之中(⑨)。

16. 【概述】中国社会现在(1997年)正处于有传统社会想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从而形成了纵向上“富裕阶层”、“中产阶层”、“贫困阶层”的“富者愈富,贫者不富甚至于愈贫”的现象,横向上沿海沿江发达地区(转型的优势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转型的历史地区)差距亦越来越大,从而大致“教育冲突”的产生。

17. 外在的权力因素】教育系统与其它社会子系统以及教育系统内部都会存在矛盾和冲突。我国现阶段,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存在着很大的冲突,尤其表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权力的因素。

18. ……(不适宜内容)……

19. *冲突论的一个致命弱点:其在批判功能主义陷入片面强调社会和谐的极端主义的同时,自己又陷入了片面强调社会冲突的极端主义。


【论文笔记】朱志勇.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和冲突论——兼论两理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解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