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娘
她姓唐,也做糖。
在江南烟雨中,花季年华遇见心悦之人,美好得顺理成章。她觉得那个爱吃糖的男人是她天赐的幸福。
只是,那个男人不让她做糖。
他往她嘴里喂进一块巧克力,告诉她,这才是最美味的。
好吧,她妥协了。巧克力就巧克力,只要能与他在一起,心中甜蜜世间有哪种糖比得上?
她为他轻易抛弃安身立命之本,他却为了财揽上另一个女人的腰肢。那个女人是一家巧克力工厂的老板,能让男人下半辈子都在纸醉金迷里泡着。
她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上了那个女人的豪车,看他们在她面前亲吻。财富面前,一颗真心不堪一击。
她愤恨地质问他:“为什么?!”他不屑地转过头来,丢下一句:“你就像你的那些糖、糕一样,老土无味,枯燥过时。哪比得上巧克力细腻香醇?”说完,男人绝尘而去,独留她一人在街边不敢置信又满心悲凉。
她买了一板又一板的巧克力,回到家疯狂地吃着。她在泪眼中悲哀地想,巧克力到底有什么好,怎么就会比糖好呢?
她就这么混混沌沌地睡了一天,直到暮色降临,不得不出门去买点饭菜来煮。在便利店门口,她听到了“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转头看去,是一位卖麦芽糖的老人敲着手中的铲子。熟悉的记忆几乎是瞬间就被勾起,她迫不及待地买了一包来吃,自从与他在一起以后,她就已经许久没有吃过麦芽糖了。熟悉的味道重新弥漫在舌尖,所有的所有的委屈却瞬间涌上了心头,她觉得吃进去的巧克力在胃里翻滚,忍不住一阵恶心,抱着街边的垃圾桶吐了起来,她哭着吼着道,为什么不爱我?!巧克力哪里比糖好了?卖麦芽糖的是个慈祥的老人,似是见得多了,他拍了拍女孩的肩:“如果你已经两手空空一无所有,那何不把你扔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
她幡然醒悟,跑回了家里的糖坊。
回到了糖坊,她重新开始做糖。她心里一直铆着一股劲儿,愤恨地想,我一定要做出比巧克力更美味的糖,我一定要向所有人证明,我做的糖不比巧克力差!
可越是这么想,糖就越是做不好,在她又在一块绿豆糕里放多了糖的时候。母亲实在看不下去,把她叫了出来。看着她低着头搓着手指。满脸愧疚的样子,母亲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叹了一口气,问她:“糖能给人带来什么?
“幸福快乐,作坊里写着。”
“那你知道糖的这种力量来自于哪儿吗?”
“来自糖的甜和……匠人……祝福的心意?”
她并不笨,一下便明白了母亲的用意。母亲见她明白了,满意地拍拍她的肩,重又回去看锅。此后,她做糖的时候都有意地去回避这种想法。刚开始她觉得很艰难,总是不由自主地会冒出这种想法,会想起他。渐渐地,看着糖,她心中只会涌出客人们幸福的笑颜,只会想着怎样能让客人们吃得更开心。日子如流水般慢慢的就过去了,她专注于做糖做糕点,将他忘之脑后,偶尔想起来时,也只是对自己年少的荒诞报之一笑。
她做糖的技艺越来越高超,不仅完美继承了古法技艺,还将西方糕点的烘焙手法融会贯通。她整个人被糖温养得温婉内敛,她的年华却在糖里灼灼绽放。
母亲见她如此,便把糖坊的经营交给了她,转而在幕后辅助她做糖。
她让糖坊停业装修了一段日子,那两扇雕花木门上了新漆,陈旧的桌椅重新加固。新开业的那天,她挂上糖娘坊的新招牌,老客蜂拥而来。
她惊讶居然有这么多人喜欢这些糖、糕。那天,她简直忙得脚不沾地。当西边的天空被红霞染透之时,最后一位客人从她手中接过了装麦芽糖的牛皮纸包。
“谢谢糖娘姐姐!”
糖娘姐姐?
她细细地品咂着这个词,像是在心尖流过了一股糖浆,甜得她忍不住勾起了嘴角。她向那个孩子手里塞了一块糖,笑着回到房间里翻出了那件多年未穿的旗袍,再拿出簪子把发髻盘上。第二天开门时所有人都看见,糖娘坊的女店主穿着旗袍,束着玉簪,把自己整个人打扮的清清爽爽,站在一地阳光里。
来来往往的客人唤着,糖娘小姐、糖娘店主唤得最多的还是孩子们,糖娘姐姐糖娘姐姐地叫个不停,唤的她眉开眼笑。
她的生活归于正轨,过得平淡而幸福。
她本以为日子会这样过下去,做糖、卖糖,偶尔也与朋友去玩玩,陪妈妈打打毛衣,让时光顺着这样的安稳日子缓缓流淌下去,可生活偏要它搅起波澜。
那个男人隔着八年的时光再次站在了她楼下,这一次他回来不再是伤害她。她看着男人涕泪俱下地恳求自己跟他去美国生活,她许诺他会给自己最好的条件,再也不分开,过上富裕甜蜜的生活。
可惜她看着他却只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样子,也是这般满眼泪水,也是这般满心惶恐,可是如今哭泣的是他不是她,她的心已经不会在为他的甜言蜜语翻起涟漪,他如今只是她世界里一个无关紧要的路过人。
她婉拒了他要共聚晚餐的请求转生从房内拿出一盒糖。
但男人欣喜若狂,以为以为是她的示好,是她想重合的信号
打开糖盒,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盒盖上的两句诗。“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那男人怔怔地看了许久。最后。痛苦地抱住头蹲下身抱头哭了起来,那扇雕花木门仍在,可是他再也走不进去了。
次日清晨,糖娘早早的起来喝早茶。
她坐在楼上向下眺望,人间花红柳绿,车马嘈杂。雕花木窗散发着淡淡木香,她轻抿一口姜枣茶,觉得阳光真好。
楼下人敲门,“叩叩叩。”她向楼下看去,是几个孩子迎着融融晨光向她扬着手中的手工荷包。
好吧,她轻笑。挽好发髻,穿上旗袍,打开两扇雕花木门,霎时阳光遍洒青砖上。
糖娘日复一日地做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