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个人归纳---中世纪西欧(三)
查理曼帝国和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法兰克王国第二个王朝、751年宫相“矮子”丕平废黜墨洛温国王,建立加洛林王朝。查理曼统治时期(768---814),加洛林王朝势力到达鼎盛,同时完成封建化进程。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签订了《凡尔登条约》瓜分帝国,形成了后来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三个国家的雏形。加洛林王朝在名义上继承了古典时期的罗马帝国,开创了后世的神圣罗马帝国。
丕平献土,加洛林王朝国王丕平同教皇的政治交易。751年丕平废黜墨洛温王朝国王,建立加洛林王朝。754年,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来到巴黎,为丕平涂油加冕。之后丕平连续两次远征意大利,征服伦巴底人,把罗马城以及原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拉文那总督管辖区划归教皇管辖。这就是教会史上的丕平献土,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丕平之子。在位期间实行对外扩张政策,建立起了一个与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相当的庞大帝国。公元800年圣诞节,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举行加冕礼,称查理曼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对内实行集权统治,进行军事改革,支持基督教会的扩张,在全国推行采邑制,重视文化发展,出现了加洛林文艺复兴。

查理曼帝国,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曼建立的帝国,又称加洛林帝国。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帝国于公元843年,在查理曼三个孙子签署《凡尔登条约》后正式分裂,形成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国雏形。
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8世纪晚期到公元9世纪,由查理曼及其继任者在欧洲推行文艺和科学的复兴运动。查理曼在武力扩张的同时重视文化教育。奖励学术文化,聘请学者办学,改革拉丁文,统一《圣经》文本并翻译成拉丁文字使其成为日后天主教通用的定本。这些政策使得西欧出现了一个以宫廷为中心的短暂文化复兴。
《凡尔登条约》,843年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的条约。规定罗退尔承袭皇帝称号,分得意大利以及莱茵河和罗纳河沿岸地区;秃头查理分得了莱茵河以西地区,成为西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路易分得了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日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政治版图的基础。
法兰克封建化,始于6---7世纪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和大地产制的形成。伺候封建主在领地内逐渐取得完全的行政、司法等权利,也就是特恩权。8世纪时,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改革,以服兵役为条件分封取代之前无条件赏赐土地。这项改革确立了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促进了封建制的发展。877年,秃头查理颁布克尔西敕令,使分封采邑世袭合法化。自由农民农奴化,特恩权实施,世袭领地的出现标志着法兰克封建化的确立。
法兰克王国能够在罗马帝国后主宰西欧大陆的原因主要有四:
(1)政教合一,法兰克王国和罗马基督教会政教联盟体系建立。
(2)经济上封建化的确立,查理马特采邑制度,确立了法兰克的封建化。
(3)军事上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武装力量。
(4)文化上,保存自己民族固有文化传统,吸收消化被征服者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