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征夷大将军为什么是“汉室宗亲”?
对日本历史有了解的朋友来说,“征夷大将军”肯定不是个陌生的名称。从绍熙三年(1192年)源赖朝就任征夷大将军到庆应三年(1867年)“大政奉还”,征夷大将军基本是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这几百年就是日本历史的“幕府时代”。

不过征夷大将军并不是幕府时代才出现的官位,它在日本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要比第一个幕府政权镰仓幕府早得多。有意思的是,按照日本官方的传说,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征夷大将军还是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的子孙,是一位“汉室宗亲”。

西晋永熙元年(日本应神大王二十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按照日本的官方传说,当时一位名叫刘阿知的汉室宗亲认为晋武帝去世后的天下肯定会大乱,率领族人和段、郭、李、多、皂、朱、高等七个姓氏的同乡乘船东渡日本。

刘阿知竟然率领如此多的天朝上国人士来到穷乡僻壤的日本,可把当时的倭奴大王高兴坏了。于是倭奴大王尊刘阿知为“东汉使主”、“阿知使主”、“阿知王”,刘阿知的子孙此后在日本衍生出了几十个分支家族,其中之一就是刘姓坂上氏。

到了日本的平安时代,刘姓坂上氏出现了一位大人物,他就是坂上田村麻吕。当时大和王朝已经基本统一了日本中部,开始向虾夷人聚居的日本东部扩张。为了更好地夺取虾夷人的土地,大和王朝设“征夷大将军”为向东扩张的战争总指挥。

根据史料的记载,第一任征夷大将军为大伴弟麻吕。不过大伴弟麻吕此人没什么军事才能,他这个征夷大将军只是替大和朝中央督战的摆设。而实际指挥大军与虾夷人作战的将领是大伴弟麻吕的第一副将、刘阿知的后代子孙——坂上田村麻吕。

正因如此,后人一般认为第一任真正的征夷大将军是坂上田村麻吕。大伴弟麻吕当了一年后征夷大将军就回家了,坂上田村麻吕正式出任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此后十年率领大军在本州东部作战,将虾夷人赶到了偏远的虾夷地(北海道)。

坂上田村麻吕不仅外战有功,还率兵平定了“药子之变”,让嵯峨天皇的子孙世袭垄断天皇之位至今。而关东地区也是在坂上田村麻吕的经营下逐渐成为“武士之国”,为后来的镰仓幕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坂上田村麻吕被日本人视为“武神”。

不过在日本有很高地位的“东汉使主”刘阿知在中国史料中查无此人,刘阿知这个名字也不符合魏晋时期士人取名的习惯。因此刘阿知很可能是东渡日本的中国或半岛移民编造的“汉室宗亲”,坂上田村麻吕应该也不是真的“汉室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