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扎尔铁骑:第三节:抵抗

国外部队在进入匈牙利境内时虽未遭受军队的抵抗,但一些地方的警察,宪兵,铁路人员,官员和地方防御部队还是进行了作用有限的防御。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双方爆发激烈冲突,两边都有大量伤亡。虽然匈牙利人民试图进行抵抗,但他们根本不可能击退正规军。在种种不利条件下,卡洛伊政府被迫在1918年11月13日和协约国签署协定。胜利国所划分的国境线深入匈牙利内部,将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分割给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此外,这场协定还要求缩减匈牙利陆军的规模。根据协定,匈牙利只能保留6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且不得拥有空军和海军。双方的敌对行动正式宣告结束。
新组建的匈牙利陆军被称作匈牙利国防军,舍弃了“皇家”二字。同时,匈牙利境内还有一个独立的非官方武装部队,主要由右翼志愿者构成。他们将自己称作“皇家匈牙利国民警卫队”(Magyar Királyi Nemzetőrség)。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推进至多瑙河(Danube)后,卫队撤退到了匈牙利西部。
到了1919年,匈牙利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塞尔维亚人的军队因不满先前划定的国境线,再次入侵匈牙利,而法国则对此心照不宣。“宽容”的协约国再次划定了新的国境线,割走了匈牙利更多的土地。然而,这并没有结束:这三个国家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土地,又一次越过了国境线,直到匈牙利最终签订特里亚农条约才作罢。

在1919年2月26日,亲罗马尼亚的法国人在巴黎和会对匈牙利施压,提出了新的裁定(即Vix Note)。匈牙利领导人认为这将会成为新的边境线,匈牙利国内民众也对此感到愤怒。这一次,软弱的左翼政府倒是没有接受条款,他们打算利用威尔逊原则(Wilson Principles),保护马扎尔人占多数的地区。卡洛伊自知无法从军事上保护国家,为此他在1919年3月21日辞职,并将政权拱手让给了社会主义份子。由库恩·贝拉(Béla Kun)创建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迅速夺取政权,并在上台后立即开始组建一支新的部队:匈牙利红军(Vörös Hadsereg)。许多前奥匈帝国士兵和军官都回到了军队之中,而且大部分人都不是为了政治利益:对他们而言,军人就应该避开政治,参军只是为了保护国家。




在这紧要关头,前奥匈帝国上校奥雷尔·施特罗姆费尔特(Aurél Stromfeld)被任命为匈牙利红军的参谋长。在上任后,他立即提出了一个对付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的单线作战计划。在5月9日,一支规模达15万人的红军在空军和河内舰队的支援下,开始攻击捷克斯洛伐克干涉军。面对士气高涨的匈牙利人,捷克斯洛伐克人完全乱了阵脚,他们向后撤退了超过150千米。

匈牙利红军的胜利让其它国家大吃一惊。罗马尼亚与南斯拉夫原本认为匈牙利已经放弃了抵抗。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George Clemenceau)立即通知匈牙利,让其停火并撤回之前划定的国境线。作为交换,他保证不会让国外势力再动匈牙利土地的主义。实际上,对协约国而言,他们怕的不是匈牙利: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匈牙利的红色政权。他们害怕匈牙利成为苏联的傀儡,若是如此,那莫斯科一定会利用匈牙利作为布尔什维克宣传的桥头堡。最终,自封匈牙利人民委员的库恩·贝拉同意了法国的最后通牒,匈牙利红军极不情愿地撤回国内。为此,奥雷尔·施特罗姆费尔特和许多对新政权大失所望的军人纷纷辞去了自己的职务。虽然匈牙利人赶走了捷克,但和平又能维持多久呢?

在知晓罗马尼亚人即将发起一场大型攻势后,匈牙利红军决定主动出击。这场攻击由新任参谋长费伦茨·尤利尔(Ferenc Julier)策划,但胜利的希望十分渺茫。在1919年7月20日,匈牙利红军的部队渡过了蒂萨河(Tisza),发起了一场绝望的反击战。尽管红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很快人数更多,装备更好的罗马尼亚部队就开始进行反扑。在7天的激战后,匈牙利红军被迫撤回蒂萨河防线。此时的红军已经山穷水尽,内部的指挥链陷入混乱,士气低落,缺乏补给和中央政府发出的自相矛盾的命令更是让军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措施。在之后的战斗中,士气低落的红军士兵甚至就地解散或成建制向敌军投降。罗马尼亚陆军此时并未乘胜追击,而是在增援部队抵达后才向布达佩斯进发。双方都已经明白匈牙利红军无法再阻挡罗马尼亚干涉军了。



库恩·贝拉在红军战败后敏锐的意识到机会已失,遂在1919年8月1日宣布辞职并逃亡奥地利,后转往莫斯科。在仅仅133天后,匈牙利革命即告失败。首先上台的是一个仅仅维持了6天的临时社会民主主义政府,由佩德尔·久洛(Gyula Peidl)担任总理。在罗马尼亚人的协助下,由弗雷德里希·伊什特万(István Friedrich)组建的新政府掌握了政权。




在1918年5月9日,另一个右翼政党组建于匈牙利东部的阿拉德(Arad),领导人为卡罗伊·久洛(Gyula Károlyi)。久洛政府的目标是击败布尔什维克人,结束无产阶级专政。在当月末,该党移动至由法国控制的塞格德(Szeged)。在一周之后,一名对匈牙利现代历史起重大作用的人加入了该党,他就是霍尔蒂·米克洛什(Horthy Miklós)。作为前奥匈帝国海军的著名人物,他在该党中担任日后的战争部长。

在6月6日,久洛的政党组建了一支临时武装部队,主要由奥地利东部的前奥匈帝国陆军士兵构成。该部队由上校安塔尔·莱哈尔(Antal Lehár)指挥,为避免解除武装,这批军队在8月9日渡过多瑙河,在匈牙利西部扎根。在8月13日,霍尔蒂飞往该部队组建的总部(位于Siofók),并在之后六周内召集了大约2000名军官和6,568名士兵,但十分缺乏重武器。

在协约国谴责之下,罗马尼亚最终于1919年11月15日撤离布达佩斯。他们无法就吞并匈牙利整个东部区域这一行动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因为这里的罗马尼亚人明显处于少数。罗马尼亚国王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也未能将自己加冕为匈牙利国王。到了11月23日,罗马尼亚军队已经撤离蒂萨河,而匈牙利边境卫队直到1920年4月20日才开始在这条边境线上巡逻。

罗马尼亚人当然不会空手而归,如果土地拿不到,那就把能抢的东西全都带走。他们系统性地掠夺了占领地区,拿走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军用武器、工业机器、所有的汽车和铁路火车、家畜、粮食、矿石都被搬空。大约35万匈牙利人因此逃离家乡。
在罗马尼亚撤离布达佩斯后,霍尔蒂骑着标志性的白马,率军于11月16日进驻布达佩斯,并于1920年2月16日召开第一次国民大会(Nemzetgyűlés)。到了2月27日,国民大会宣布匈牙利将成为一个王国,但王位空缺。在两天后,国民大会宣布国防军合法,并为其重新加上“皇家”二字。国民大会之后就摄政王进行投票表决,霍尔蒂被选为摄政王(Kormányzó)。

在取得独立后,匈牙利政府又不得不面临协约国提出的苛刻条款。他们要求减轻惩罚性条款,并恢复匈牙利人占多数的土地。可惜的是,协约国对于全民投票的要求视而不见。在1920年****,匈牙利代表团不得不在法国凡尔赛的大特里亚农宫签署和平条约。匈牙利陆军的人数被限制在3万5千人,装甲车辆,飞机和火炮的数量也均遭到限制。除去已经赘述过的领土和人口损失,匈牙利还损失了大量自然资源,工业生产能力也遭到大幅削弱。此外,逃离家乡而来的难民请求匈牙利政府收留他们,而前任国王卡尔一世也在1921年进行了两次政变,但均被霍尔蒂镇压。他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权力,并带领匈牙利走向安定。对于匈牙利人而言,特里亚农条约是一个无法接受的结果,但战败就是战败,他们别无选择。在经历了两年的内忧外患后,匈牙利的总体实力已经遭到大幅削弱,外国干涉军的到来更是让匈牙利人陷入了黑暗之中。匈牙利人深吸了一口气,开始重新建设国家。外国干涉军自诩为光,天行有常,光明之后就是黑暗。匈牙利人深吸了一口气,开始重新建设国家。混乱而又痛苦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匈牙利人民在黑暗之中再次见到了未来的曙光。

目前就这么点,想看更多也没有(
绝了,前两天无事,今天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给我掐了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