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V Reading|d15 向往自由的年轻人为什么却越来越“钟意”单位?

2023-07-04 13:14 作者:仲思枣  | 我要投稿

从制度分析到功能分析:单位研究的视角转换 简记: 一、从“制度”到“制度化” ,从单位到单位社会 制度化社会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对特殊性的漠视,对具体情境的抛弃以及对自身理性的盲目自大。人们过着一种组织化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已经隐退。 “制度”到“制度化”完全不同,从“制度”到“制度化”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制度的合法性来源发生了变化,更意味着对人之生存状况出现了全然不同的理解。如果我们还局限于从制度层面去理解改开后的单位,那么我们不仅无法看到人自身的任何能动性,也看不到具体情境中可能孕育的变革萌芽,更无法理解为什么改革后,单位仍以一种独特的形式顽强地存在。 二、单位:从一种制度到一股势力 单位作为一种势力表现为:对单位成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获得比较优势,能够为成员提供比较稳定的岗位,收入和福利保障;对于非单位成员,则因为集体记忆的缘故以及单位所具有的各种比较优势而使得人们对它趋之若鹜…… 从表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单位势力是通过两种途径在发挥作用:一是通过内部机制影响成员的利益,二是通过社会“舆论”影响更多人的利益。 单位社会已经成为历史,作为一种制度确实已经终结,但我们依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其踪迹,感受到它潜在的巨大“魅力”。 三、不断被复制的单位 (一)“美好”:集体记忆中的国有企业 由单位所获得集体记忆,不断被能动的复制(下岗老员工的美好回忆) (二)“面子”:国有企业的象征性 人们通过仪式上的互动和生活中持续教我不断加深已有关于国有企业的印象。国有企业不仅活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中,更活在人们的当下实践中不断复制。(婚礼上以国有企业职工为主要择偶对象的意识得到一致认同) (三)“稳定”:国有企业的比较优势 单位所具有的强大魅力,它一方面来自于曾经作为制度的单位给予其成员的利益以及融入其内心的集体记忆,也因为现实利益的考量而不断在实践中上演针对单位的社会行动。单位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被不断复制。(一学生如愿“上岸”国企后的“震惊”) 四、单位的未来:一种势力还是回归制度? 改开前:是一种制度 改开后:是一种势力 未来:?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单位不存在了,这种主动的选择就会因为失去了载体而自然消失。但我们需要看到,这种行动表面上看是一种利益驱使下的理性选择,实质上背后潜藏着一种单位文化,一种弥散于整个社会空间的舆论氛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种文化现象是不可能随着有形组织和制度的消失而同时消失的。 因此,对于当下单位的分析应当从制度分析过渡到功能分析。功能分析的要点在于,既要看到单位组织对于形塑个体行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单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更要看到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利益的博弈过程会通过个体文化心理结构的作用而塑造出别样的行动力量。 如果说改革的一个主要环节就是消解单位的力量,那么它的一个副产品就有可能是大量被复制的“新单位”。任何组织都有可能在内部建立起“单位文化”,从而具有或多或少的单位特征,也许一个“新单位社会”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简评: “单位”的影响力在当下的社会,在许多年轻人之中甚至不减反增,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为什么?”,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于00后来说略显陌生的“单位社会”制度与当前的单位势力是如何塑造人们的心理结构,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社会行动的。

V Reading|d15 向往自由的年轻人为什么却越来越“钟意”单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