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晌江湖 44:特长突出,全面无短板,哪个对业余更重要
我打了两场球,3:2和0:3,胜与败,都能有所启发,让人进步。
01
第一场,3:2前省队主力燕老师。曾经是马琳的陪练。没有让球哦!好吧,比让球的情况更严重。他主要是横板,W968+蓝奔腾+天极3-60;但对付我们这种不超过2000分的,他一般用直板,配胶还是一样,用极强纯木、老款岩羊, 我也打不过。2021年的时候,我一度跟他的直板打得非常接近。经常打到2:3。打到兴奋时,我夸下海口,一年之内赢你的直板。

(他之前“教训”我的板)
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自从我口出狂言后,开始被他干3:0,也有一些11:0、11:1的。在几个月内,每一次穷尽努力,都至多1:3。这让我感慨:真正的省队Top流,水太深了,胜负和差距其实是在他们操控之中的。原本他只是“调戏”,一旦发力起来,凶猛指数提升两个档次。但就是这样跟他打了后,慢慢地,我的“耐扛”指数也提升了。大部分时候,他的直板不好一板打穿我。对待同级别的业余选手,我防守起来更轻松了。
最近这场3:2,我是怎么赢的呢。尽管两局打到十几平······那天我只是想检验下Viscaria能不能成为自己的主板。配的是Glayzer。

用吉村限量+T05+T80的时候,其实我发上力,一两板也能冲死他,但机会还是寥寥无几的,更多的是他先起板,反手拧、挂,正手吊、冲。所以我还是扛得多,相持中借力贴或加力弹,找到机会,反拉一两板,得一些分数,另外就是他直板两面拉的时候,中间位是个小小的漏洞。他用横板的话,就技术上非常完美了。
用内置的吉村,防守也凑合,但不是特别稳定。燕老师有时加转,有时拉起来没啥力,有时又发力爆冲,内置的球板对于旋转变化总是过于敏感,失误多些。但用Vis的这次,赢了,是因为大部分都扛住了。不得不说,Vis比较木,但是对于各种力量的来球也能对付过去,防守的稳定性高了一档。虽然用Vis的时候,我的正手杀伤远不及喷弹的吉村,对1900-2000的选手,有些拉不死。反而是吉村,经常一板穿。
但是,无论用Vis还是吉村,对付燕老师,我都难以施展出真正的进攻杀伤,所以这时更耐扛的Vis,显得更没有短板,反而就更管用了。但后来发现,更全面的器材有时管用。但同级别的较量中,可能还是扬长更为重要。
02
第二场,0:3乒校小弟。前年我还能让分,去年咱们还能平打,这下,我每次打到7平之后,就发现再难得分了。因为,他没什么短板了。
他的配置,尼塔谷大鸟+狂飚+Moristo SP。黑马君留意到,其实这层纯木七层的底板,在体校、专业层面还是很受用的。反馈更忠实线性、有利于连续击打。看似放大感并不是特别强,但专业的发力不用愁,稳定性在很多时候是排在第一位的。况且一面颗粒的话,对手感的精准度和控制性,要求是比较高的。
打到业余高手的层面,水平越高,对你技术上“全面无短板”的要求也越高。
接他这个旋转一般的半出台球时,不好侧身,我只能反手挂或者拨。然后就被连珠炮弹地拉冲,只能扛住两三板,第四板我就失分了。他如果发得比较转,我劈长加转还能有更好的质量。这种低弧线不太转的球,摆也不好摆。限于我反手的功力,反手接发球抢攻不能起到高质量,速度和旋转不够高,他基本就全台正手,一板接一板了。
一旦你被他找到漏洞,就再无藏身之处。前两年能赢是因为他更多用生胶,其实手法比现在还凶,但我的一些旋转能限制他,导致他失误。现在他更多地用正手,步法和衔接都非常快。就招架不住了。
但是,假若用Vis跟他打的话,我估计就打不到7平以上。因为正手的杀伤没有内置的如W968、吉村这类放大感那么强,单板质量没有那么彪悍。一板冲不死,打相持就更打不过这些童子功的了。

对于技术上确实不如我们的,器材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对于专业选手来说,水平越高,甚至越能覆盖球板的差异,比如很多国手在Viscaria和W968之间无缝切换。全面和均衡性才是他们对球板的首要要求。
于水平接近的业余球友来说,在遭遇战中,更主要看的是:你是否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抓住了对方的漏洞。对付生人的时候,一开始往往是发挥特长更容易。所以黑马君还是推荐首先选用能“扬长”的底板。
如果首选能“补短”的底板,有可能最终啥也不突出。还是这样比较好:器材上扬长,而靠技术上来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