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了50岁就感觉不太顺,也许是这些东西,暗中害你

命,不可能永远都顺,也不可能永远都有阻碍。顺的,那是好命。不顺的,那是歹命。
天道,为什么不能让人之命,平平顺顺一辈子呢?因为做不到。你顺了,别人不顺,最后你还是不顺。不可能每个人都顺。所以说,顺与不顺,那是有时间限制的。
比如赚钱,你今年赚了一笔大钱,觉得运气好到极致,希望下一年继续赚大钱。结果就是,到了下一年,你的运气会走下坡路,再也赚不到大钱了。
财运这种东西,会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来到你的身边。如果你有一定的知觉了,便刻意行事了,那财运,还能顺到哪里去呢?
所以说,主观能动性,在某些时候,根本无法对客观的现实,造成任何影响。就像天灾人祸降临,又有谁能躲避呢?
一般来说,命不太顺的人,多半是五十来岁的中年人。他们之所以不顺,也许是因为这些东西,在暗中害他们。

一、“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看起来完美的事物,肯定有大缺陷。一件事发展到了极致,就肯定会往反方向发展。没有什么,能逃过“枯荣兴衰”的定律。
某互联网企业家,在十几年前,就建立了强大的互联网电商帝国。由于吃了互联网的时代红利,他的事业发展迅速,财富累积了不少。
只不过,当他的钱财多到一定程度时,祸事就出现了。他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了。为什么呢?物极必反。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势头的变化,就不是人能控制的了。
哪怕是《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秦国的相邦,秦始皇的仲父,最后还是被秦始皇贬到了巴蜀之地。原因很简单,吕不韦的权势太大,影响到秦始皇的皇权了。
所以说,《道德经》中的“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便是真相。在物极必反的过程中,无法全身而退,问题就大了。

二、“祸不单行”的生活实质。
民间有这么一句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福与祸,那是有差别的。幸运的事儿,不会接连到来。而不幸的事儿,会接连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你的事业有所成就,了不起赚到一定的财富,地位变高了,其他的一切,貌似毫无变化。而你的事业衰退了,不仅你的财富会消失,地位会降低,你的家人会抛弃你,就连之前被你打压的对手,都会来为难你。
五十岁这个年龄段,就是“滋生祸事”的高发期。如果我们缺乏谨小慎微的做人态度,没有任何的防备心理,那祸患缠身,就是显而易见的结果。
躲避祸事,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做到降低祸事的影响程度。如何降低祸事的影响呢?多低调,少高调,谦卑点,别死板。
低调点,便减少了生活的仇人。谦卑点,等于不到处树敌。灵活点,等于另谋出路。如此,才是趋吉避凶的大智慧。

三、“人性本贪”的基因束缚。
从第一个人类出现在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开始,“贪婪”的人性,便早已注定。无论后人怎么改变,这贪婪的本性,还是存在。
人,之所以做不到知足,而愈发活得贪婪,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都成为了“基因”的奴隶。基因的束缚,便是人类屡屡犯错,屡屡欲望滔天的根源。
赚到了一百万,人们不满足,想要赚一千万。赚到了一千万,还想赚一个亿。如此下去,什么时候才到头呢?也许,等人离开了,这欲望就到头了。
中年期的不幸,十有八九都是“欲望太重”造成的。赚了点钱就跟别人攀比,买了点东西就到处炫耀。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就会越来越多。
降低欲望,才是修身养性的实质。首先,我们无法禁止欲望,那就降低欲望。其次,低欲生活,过得知足一点,总是好事。
别贪心,贪字得个贫,很现实。

四、“太在意他人眼光”的自卑心态。
这个世界有99%的人,都会因为别人的话语、目光以及态度,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自己就会特别生气。看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好,自己就会战战兢兢,生怕得罪了别人。如此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经历多年,明白了这么一个真相:别人说什么,那是别人的事儿,我们要尊重别人说话的自由。只是,他们说什么,我们当耳边风就好,丝毫不用放在心上。
至于别人的态度和目光,道理也是一样的。别人怎么看,随便他。别人怎么想,也随便他。反正,我们只为了自己而活,而不为了他人而活。
试想,整天活在别人的目光当中,不就跟行尸走肉的僵尸一样了吗?
生活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所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就是这个道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