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轻武器科普之1956年式冲锋枪(一)——保卫新中国的功臣

2019-07-05 11:34 作者:老Azzz  | 我要投稿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在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

锻压机匣的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与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

56式冲锋枪的折叠刺刀

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操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

快慢机有中文注释
在机匣左侧有厂标

长时间以来,我国战术指导思想是“全民皆兵”,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上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情有独钟。因此,一开始时,56式冲锋枪并未在全军战士中配备,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装,主要是用于提供近距离的压制火力,担当“冲锋枪”的角色。在中印边境之战后,56式冲锋枪的装备数量开始逐步增加,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56式冲锋枪已经成为步兵班的主要武器。

该图片原说明有误,这是一个步兵班的纪念照,只有班长和副班长装备56式冲锋枪,其他战士装备的步枪为56式半自动步枪。原认为是我军70年代以前装备情况的一张照片,实际上是某部队在即将开赴对越自卫还击战场前的纪念照,据当事人的后代说:“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卡车就来了,一拍完人手一支56冲……”感谢Lanman的指正

在抗美援越期间,中国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冲锋枪给北越军和游击队,据说当时越军手中的56式冲锋枪比中国还多,后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双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冲锋枪。中国生产的56式系列冲锋枪也广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被称为中国AK,同时,中国AK在美国的民间市场上也以其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而很受欢迎。虽然我军在1980年代全面装备81式自动步枪,但直到今天,56式系列冲锋枪仍有部分在我军中服役,在民兵单位中也装备有一定数量的56式冲锋枪。

侵越美军缴获的北越军用56式冲锋枪
越战时期的北越正规军
枪械数据
56-1式冲锋枪剖面图

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都是采用铣削机匣的,这种机匣的缺点是比较重,而且加工过程复杂,成本高,耗材多。赵瑞之在1964至1967年担任援建阿尔巴尼亚国防工程55项目专家组组长,期间接触过AKM,回国后便进行把56式冲锋枪的机匣改为冲压生产的攻关研究,因为冲压机匣便于生产,成本低,因此56式冲锋枪的生产线都逐步改为生产冲压机匣,不过原装备的铣削机匣的56式冲锋枪仍在使用。识别中国生产的冲压机匣与其他国家冲压机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中国的冲压机匣铆接方式与RPK类似,而与AKM不同。

冲压机匣的56式冲锋枪
冲压机匣的56-1式冲锋枪
出口国外的56-1式冲锋枪
56冲加装弹鼓
此图中的冲压56比较少见,其铆接位置与AKM相同,据说这是60年代第一批的冲压56,后来绝大部分都销毁了
另一支首批冲压56,感谢SB上OTV的提供
作者07年时接触过的一种冲压机匣56冲

下面是一组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历史图片,在中印边境之战后,由于战术思想的变更,56式冲锋枪已经广泛地装备我军各个兵种,但仍在步兵班中保留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用于对较远距离的目标实施精确的射击。


领导视察前线
对敌阵喊话
在同登市区的战斗
在同登市区的战斗‍
出发前誓师
搜索敌军藏匿的山洞
炮兵阵地
DIY的弹匣胸挂,比旧式多带1个弹匣
正在为GSL112轮式火箭扫雷车装填火箭的工兵
两山轮战期间的侦察大队
守护西沙群岛,这位女民兵的背上是56式半自动步枪
守卫南沙的海军陆战队战士
苏联原本为AK47提供的携具是弹匣挎包,但中国在装备了56冲后却首先设计了 胸挂式弹匣袋(部队中称为子弹袋,在军迷中俗称弹匣肚兜),因为比原装的弹匣挎包更好用,因此在国外也受到欢迎,包括苏联士兵在阿富汗战争中也经常使用从反苏游击队中缴获的中国弹匣袋,苏军也是后来才设计了自己的胸挂式弹匣袋
在阿富汗使用56冲弹匣袋的苏联士兵
在阿富汗使用56式弹匣袋的美军士兵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有些单位提出原来的子弹袋只能携带3个弹匣,而手榴弹袋又需要另外携带,希望能够改进。所以就有了多种试验装备的不同携具,比如此种可以携带4个弹匣而且还有6个无柄手榴弹袋的背心就是其中之一。在其他款式的携具时在,有些用松紧带(比魔术贴要安静)、有些甚至有空弹匣收集袋。这些携具主要由侦察兵装备和试用,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携具都没有得到推广或在战后保留下来
出厂时的枪箱
福建龙岩386厂生产56冲的情景

下期预告:56-2与QBZ56C

好吧,那么本期的内容到此为止,小伙伴们想在下期见到哪一支枪呢?可以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哦,点击头像可以查看往期内容,点个关注不迷路哦,让我们下期再见!

注:转载自枪炮世界(已获得教授的转载许可)

轻武器科普之1956年式冲锋枪(一)——保卫新中国的功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