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学就懂 | 18.市民社会

2023-04-28 09:17 作者:小马大研-马理论考研  | 我要投稿

        市民社会是指制约着国家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经济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市民社会”的概念时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资产阶级社会,另一是指制约社会政 治、思想文化生活的经济基础。

        市民社会的概念渊源

       “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其基本含义是“城邦”, 指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态。近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源于洛克的学说,将市民社会视为从自然状态经过订立契约而形成的政治社会,而且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是重叠甚至是等同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广泛使用“市民社会”这一概念,通常表示与“政治社会” 相对的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关系和财产关系。黑格尔进一步对国家和市民社会做出严格区分,并展开了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他认为市民社会是具有特殊性的利己社会,与作为普遍利益的代表、理性发展最高阶段的国家相对立。

       市民社会的“资产阶级”含义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早期,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神圣家族》等著作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抽象性和神秘性, 转而在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意义上理解市民社会,并指出,作为近代政治革命结果的市民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私有制。同时,马克思还指出,黑格尔将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颠倒了,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而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进而揭示了财产关系对国家的决定作用。

       市民社会的“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含义

       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逐步形成,马克思使用市民社会一词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般作为从社会的生产关系、交往形式、交往关系上来理解。“受到迄今为止一切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反过来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这个市民生活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给市民社会下的一个经典性的定义:“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第十条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这里所讲的“市民社会”有“资产阶级社会”的意思,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 是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作为自己的立脚点的。旧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决定了其在理论上对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的非批判性。而新唯物主义则是把真正人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社会的人类——无产阶级视为自己的立脚点,这样的阶级基础据定了它能够而且必须对资本主义持彻底的批判态度。

       新唯物主义就是要以超越资产阶级社会、实现全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为目标。同时,无产阶级是超越资产阶级社会、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主体,以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




一学就懂 | 18.市民社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