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练本手谋妙手,培基固本避俗手

2022-10-01 08:44 作者:霜霂薪苇  | 我要投稿

2022新高考Ⅰ卷作文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明练本手谋妙手,培基固本避俗手

方寸棋局见真义,楸枰虽小蕴至理。弈者手谈,欲求妙手之迭出,棋艺之精进,唯夯实基础一法。何也?本手熟稔,基础扎实,深研精思,循序训练,方能有所精进,下出妙手。本手不熟,而妄求妙手;基础不牢,而奢望创造,此犹先哲所言“根不深而求木之长”矣。是以,根基未固,何求木长;本手不谙,遑论妙手。甚者,俗手频出,满盘皆输。吾辈众人,当以为戒,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

观诸棋林,亦多如是。前有象棋许银川,年少学棋,打谱习艺,博采众长,夯实基础。而后棋技精进,妙手迭出;“鬼魅残功”,惊艳棋坛。今亦有围棋柯洁,寒暑不辍,踏实求进,勤修苦练,固本强基。而后力战“阿尔法狗”,“神之一手”,世人惊叹,虽败犹荣。是故,欲得妙手,须先“下好本手”;欲求创造,先致力于“夯实基础”。


然此中至理,又何独适用于弈棋之道。观诸文坛,古有李青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博览群书,含英咀华。因其扎实精湛的文学根基,乃有后来神韵天成气象雄浑的谪仙妙笔;今有叶嘉莹,少小习文学,孜孜以求索,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因其坚实深厚的学识根底,方能于学界发明新论,独出心裁。揆诸艺苑,前有梅兰芳,多年如一日,苦练基本功,而后于京剧界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后有张艺谋,勤习摄像技能,苦修光影艺术,而后于冬奥开幕会上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盛宴。


自弈棋而至文学,乃至于艺术,先强基础,再图创造,莫不如是。勤练本手,扎实基础,由卑登高,自迩行远,方能开拓创新,臻于妙手。

然今之众人,亦有不明此理者。似某些学子,不谙基础之功、积累之效,反妄求终南之捷径;似某些家长,不贵培基强本,反将孩子早早送入奥数学海;似某些明星,不思苦练基本功,反自诩以演技精妙,夸夸其谈;似某些企业,不思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反而多线经营,鼓吹“创新”。凡此种种,“吾未见其明矣”。此与先哲所言“企者不立”又有何异乎。“企者”不求扎根基础,反思一蹴而就,达至化境,结果自然难以立足,摇摇欲坠。而急功近利者,本手未熟,反思妙手频出,自然俗手尽现,仓皇败北。


一言以蔽之,精练本手,扎实基础,再图创造,另谋妙手。反之,未练本手而思妙手,不重基础而图创造,或许妙手未成,俗手已出;折戟铩羽,贻笑方家。弈棋之法,亦犹立身之道,处世之义矣。唯愿吾辈明晓至理,审慎而行。


后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以情而生,情因文而见。援笔涂鸦,或浇胸中之块垒,或舒心间之郁懑,或写平素之壮心,或记一时之惬意……无大无小,无庄无谐,世象万千,尽摄笔底。文以写志,贵乎情真;但求尽兴,遑论其他。


回想最初行文之目的,无非自娱自乐而已。而后,观者益夥,自己亦如惊霜之寒雀,惴惴而难安。深恐笔力之不逮,贻笑于众前。然今日思之,落笔行文,本不关卿,亦不关伊,唯一时之自我写一时之兴致而已矣。兴起而写,本无关旁人;或誉或非,于我何有哉?


箕山之侧,颖水之滨,琴棋书酒,老于其间,是欧公之所求也。一苇轻舟,浮乎江海。恣意往来,不知所止,是苏子之所愿也。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唯愿过往烟云,淡然视之;琐细尘杂,平心处之。


似闲潭流云,悠然自适;似泽畔芦草,昂首天地。可乎?


再回到此篇文作。通篇观来,琱琢之匠气、艰涩之文思,不惟有之,实己过矣。苏子云“作文如行云流水”,其中境界,吾实难至矣。然亦想尽力保持自己以前“一周一更”的发文频率。或浅薄,或鄙塞,或戏谑,或怨艾……圆融与否,皆是自我。破除执念,接受所有。可夫?


明练本手谋妙手,培基固本避俗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