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过分“内卷”与过多“改良”

2023-10-22 09:30 作者:Girl-Mistress  | 我要投稿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考试难度也在变化,这其中尤其以数学、物理为主,纵向比对近几年的考卷,呈现出爆炸式的难度上升。物理考试中,裸分成绩达到及格线以上甚至都是中高等分数的存在。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过分“内卷”而造成的知识膨胀不可缓和。

在考试制度最初诞生时,——这要追溯到隋唐时期,当时以“进士科”等学科为主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学生们只是通过钻研书本自习所获取的知识去考试。到了宋代以后,各种注解型书籍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状态,这成为了当时早期的“教辅资料”。条件较好的学生往往都手拿着一本“原本”和一本“注解”,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只有一本“原本”,于是早期的“内卷”便从这里产生了。

于是贫富分化造成了教育水平分化,如士族垄断。而在当代,这种现象也愈发明显,尤其是在近几年,人们为了挣钱,发明了许多路径,其中有名的范例便是诸如我们所耳熟能详的《5·3》等教辅材料,以及五花八门的辅导班。于是各种教辅材料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冒出,这也为学生们“内卷“埋下了隐患,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因经济问题引发的学业问题。

家长们试图通过购买教辅资料,上培训班等方式提高自己孩子的成绩,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支付不起这些金额,他们的孩子可能就会是所谓的输在了起跑线上。在这种“比着学”的情况下,本是件好事情,但比较是没有尽头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种无限制的比较造成的结果,就是知识的“通货膨胀”,当然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主要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家长们的需求。家长们的好胜心态是很强的,经常容易盲目乐观、盲目自信,过分抬高对于自己孩子的标准.但实际上这是情有可原的,作为一个智力还算正常的人,具有攀比心理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个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鹤立鸡群?我想并没有。家长们一味使自己的孩子获取知识,于是知识被逐渐贬值。

再是国家发展的需求。对于社会而言,这种比较是可以被禁止的,但国家作为使社会运转的主体,并没有禁止,这是因为当前的科技发展形势需要高精尖人才,所以知识越多,前途越广,知识在人们心中也变成了“津巴布韦币”。

但是随着知识的再度增加,试题难度也在不断扩大化,这也就造成了所谓“断层”分数的巨大差距,国家发现这种高难度的试题会湮没许多单方面缺陷的人才,因为想要做到门门全优已经越来越难。于是国家出台了“双减”,一来是为了上述原因的改良,而来是为了抑制知识膨胀带来的压力逐渐增大使得学生做出各种极端事件的比例越来越高的现状。

伴随着改良的进行,辅导机构愈发愈少,这又出现了两个矛盾。

首先是首先是关于辅导收入垄断与人们赚钱心理的矛盾。存活下来的辅导机构成为了孩子们辅导的主要来源,收入自然大有提升,但人们看到了赚钱的希望,便不由自主地加以开展这类机构,辅导机构越来越多,相当于回到了曾经的情况。

第二是家长迫切希望孩子受辅导的心理与国家限制辅导机构出现之间的矛盾,也是“双减”政策实施中需要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中国十四万万人口,家长少说也得有三分之一,家长们秉持着“别人的孩子能有辅导资格,我的孩子也能”的心理,无视双减政策继续使孩子被辅导。国家难以干涉这些家长组成的庞大群体,“双减”的实施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那么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有三个群体:学生,教育团体,家长。这之间的联系就是学生受到的教育不足以让他们出类拔萃,教育团体看到了挣钱的希望,开设辅导班、编辑教辅资料,家长受到辅导班的诱惑,使学生被辅导。这一系列最主要的受害者是谁?是学生。学生将会面临三重压力,第一是来自主要由辅导机构和学校组成的教育团体的压力,第二是来自家长的压力,第三是来自国家政策的间接压力。

为什么说国家政策的压力属于间接压力?因为这不会直接关系到学生,而是会通过家长和教育团体间接传给学生。家长和教育团体施加的压力中有一部分并非是自己想要施加的,而是因为国家所给予他们自己压力,他们便把这种压力再传给学生。因此学生受到的压力其实是三重的,“双减”政策不但不能减轻学生压力,反而会使压力成倍增加,像试题难度一样爆炸式的增加。

这几者共同造成的结果在上文也提到过,那便是试题难度的不断扩大。学习逐渐成为了优等生的事情,中等生一下断层的情况尤为显著,这样一来压力便会更加变大,一旦压力变大,家长便寄托孩子的希望于辅导班,这里就是家长的错误。家长开始不在乎学校,而是把学习好的学生的功绩归功于辅导班,这也就导致了学校的重要性逐渐变低。

学校的重要性被贬值后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是老师不再继续在乎课上教学,而是转战到课后辅导,因为这样收钱更多。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将导致一个共同结果:人们的课上教育理念逐渐淡化。

这总共的结果错误在谁?在家长身上。所以家长们,你们真的以为,自己的孩子上得辅导班多了,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吗?

十月二十二日。

过分“内卷”与过多“改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