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吴军《硅谷来信》目录(精简版)
2016年
10.10第001封信丨不做伪工作者
10.11第002封信丨也谈10000小时,四大困境(重复劳动、习惯性失败、闭门造车、量变与质变)
10.12第003封信丨再谈10000小时,三板斧破四困境(目标与阶段性节点、遇事想三遍(三层境界破恼怒自卑)、凡事做记录)
10.30第021封信丨西瓜与芝麻(简单重复捡芝麻,专注优势创造西瓜,思维方式之争,二选一)
10.31第022封信丨宽容失败才可能是人生赢家(淡定面对失败,但不要习惯性失败)
11.21第043封信丨常识和《巴菲特方法》(低买高卖,而不是高价买,更高价卖)
11.28第050封信丨这个世界没有欠你什么(世界是个金字塔,受害者模式。停止抱怨不公,放弃幻想,脚踏实地,专注努力)
12.02第054封信丨五级工程师和职业发展
2017年
1月:很精彩的故事
0208第119封信丨我对年轻人第一份工作的建议:不要太在乎工资
0221第132封信丨在大学学什么(付诸行动的习惯,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表达友善与爱的能力,总结、写作和逻辑推理能力)
0323第162封信丨起跑线和玻璃心、运气的重要性、对话庄子1:谈谈见识、生也有涯知也无用(做减法)
4.1第171封信丨上帝是要看效果的(努力未必会有回报)、4.2第172封信丨上帝垂青主动的人
4.17第187封信丨成功并不难,在于少犯错误(四大误区:静态看问题、能力,积攒资源而不是利用资源,太在意一时之得失,全局领先而非部分时段超神(要指数增长不要线性增长从零开始)
5.8第208封信丨职场上的四个误区和四个破法(工作与职业不同,你是公司的主人而非过客,被语言暴力扰乱心智,疏于沟通。解决方法:待人谦卑,三思语言暴力,为自身职业发展积极主动,学做领导工作,注重三年长期效益)
6.16第247封信丨做事前不要过分算概率(人太精明了,就不聪明了。对于年轻人,千万不要过早地精明。特别是对于你而言,逐梦)
我在之前第189封信中讲,世界上什么事情做到最好的前5%的人,都是兴趣使然,因为他们做事的时候能够不在乎失败,即使是很小的成功概率,也会去追求。做到前20%-前5%的人,常常是利益驱动,因为他们会知难而退,虽然能把握住很多稳妥的机会,但是那些机会的回报未必高。
6.20第251封信丨三种好公司和三种职场聪明人(公司对员工好,对顾客好,对投资人好,三选一;正如对公司负责,对老板负责,对周围同事和员工负责,不可能三者兼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其实才是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则,如果想脚踩三只船,最后只能掉到水里。不存在中立一说。)
6.21第252封信丨什么是好老板(今天在单位里的管理者常常包括两类人,一类是人事主管,另一类是业务主管。作为人事主管,关键是要能识人,用人,为专业人员做好后勤,在必要的时候保驾护航。作为业务主管,需要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在工作中了解每一个细节,并且起到表率作用。不好的主管是什么样的呢?一些人事主管喜欢争功,遇到问题又不肯承担责任,而是把下面的人抛出去挡子弹。不好的业务主管则是没有远大目标,平时高高在上,对下面的业务情况缺乏了解。)
7.3第264封信丨一位输在起跑线上的精神导师(输在起跑线上的贾里尼克教授是如何成为那么多著名科学家的精神领袖级人物的呢?我觉得秘诀有四条,第一条是自我的动力,要改变自身命运的决心;第二条是博学和丰富的经历;第三条是年轻时受到世界级大师的指点。当然,最重要的是第四条,就是长期坚持。)
7.4第265封信丨我的精神导师富兰克林(1)——获得财务自由的启示(第三,见识的重要性。“凡存于世间的都是公平的,但愚钝之人只见眼前的陈列,看不见天穹之上的天平横梁,看不见悬于万物之上的砝码”。很多人之所以难以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是抱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只关注眼前的利益。)
第三,见识的重要性。和很多印刷工不同的是,富兰克林阅历丰富,他去过很多地方,甚至到过英国,眼界要比费城当时一般的印刷工宽得多。当时大部分熟练工人只是不断重复自己的工作,而富兰克林却能看到未来。
首先,是掌握一个技能。第二,信誉来自于勤奋。第三,见识的重要性。第四,品格的力量,或者说人格的魅力。第五,今天的工作要成为明天成就的阶梯。一个人要想较早地获得财务自由,就需要让自己每一份工作和经历奠定今后不断提高的阶梯。我们要做的事情比我们时间所允许做的要多得多,因此我们就要选择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不该做,否则财富的增长只是线性的,而不是指数的。
7.5第266封信丨我的精神导师富兰克林(2)——培养品行(1.节制:食不可饱,衣不过量。
2.慎言:只讲对人对己有益之言,不说无聊琐碎的话。
3.条理:让拥有的每件东西都各有其位,让要做的每件事情都各有其时。
4.坚毅:一旦决定做一件事,就马上义无反顾地去做。
5.节俭:将钱用在于人于己有益的事情上,杜绝浪费。
6.勤奋:不耽误任何时间,总是在干有用的事情,终止不必要的行为。
7.真诚:不采用任何有害的欺骗行为,想问题和说话都要公平公正。8.正直:绝不做损人利己之事。
9.适度:避免极端,避免别人对你产生怨恨。
10.清洁:决不允许身体、服装和居所不洁。
11.心静:不为琐碎之事,寻常之事,和不可避免之事萦绕。
12.贞洁:不过度行房事,也不因男女关系损害和他人的关系。
13.谦卑:以耶稣和苏格拉底为楷模。
以十三个周为一个周期,每周注重一个品格的培养。每天记录)
7.20第280封信丨专业和业余的区别(首先,好的专业人士要在任何情况下为工作本身着想,他们不会因为看到患者是个罪犯,态度就和对待一个社会名士有所不同,也不会因为最近自己的一些家庭变故就影响自己的工作。其次,专业素养意味着遵守流程和行业规范。第三点,是否有专业素养体现在是否愿意花工夫寻找更好的答案,而不是交差了事。
第四点,专业人士常常有完整的领域知识,或者说掌握了成体系的知识,而业余人士常常只掌握了一些知识点。前者因此具有分析问题,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后者常常只能应用所知的一些知识。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是在动态中进步的。无论是当工程师、医生还是会计师,一流的从业者都是不断学习和进步的。)
如何什么事情不必要做。我的标准是,那些你花了精力,别人未必会觉得有价值的事情,即使有人请你做,你也要尽可能将它们舍弃掉,集中精力把更重要的事情做好。
7.31第291封信丨如何体面拒绝他人,而不得罪人(1.能力不及,不能帮上忙,要在第一时间委婉地拒绝,具体做法我等会儿会讲。2.能帮上忙,但是犹豫要不要帮,如果不想帮,也要尽早通知对方。3.不论多困难都愿意帮,而且极有可能办成,这个时候,答应对方,然后就全力去做。4.愿意帮忙,而且也有可能帮上,当然也有可能帮不上,这时要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对方,千万不要轻易许诺,拍胸脯保证。)
如果办不到,就千万不要轻易承诺,拒绝别人并不丢什么面子,答应了不去做,或者做不到才丢面子。如果做成这件事的难度是X,而我的能力和面子有3X,我就答应下来。帮人不在于次数多,而在于成功率要高。
8.4第295封信丨如何在单位里进行有效沟通(面对面的口头信息传递对人决策的影响力最大,比如传销。相比之下,网上那种铺天盖地的舆论轰炸,效果却要差得多。1.好消息要当面通知对方,细节要当面跟领导汇报,拿offer也要当面或电话接受。2.对于坏消息,视情况而定。如果自己有责任,需要解释的,依然不能用微信通知。3.主观的事情要尽可能面对面沟通,客观的则可以用邮件。在单位里凡是涉及说服别人的事情,都属于主观这一类。
4.涉及到法律问题的事情(比如专利),或者讲竞争对手坏话的言论,一定不能有文字记录,以免将来到了法庭上成为不利的证据。告同事状乃至诉说委屈也一样。5.公事和私事使用的邮箱不要混用。6.约人说话的时间也很有讲究,作为下属,不妨约老板比较晚一点的时间,即使快下班也没有关系,因为老板通常会走得很晚,他也会觉得你工作得很晚。)
8.7第298封信丨廉价的拷贝,重复的愚蠢。很多失败,其实在一开始就注定了。
人逐利的本性导致人会永远重复简单的愚蠢,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常讲,只要我们远离愚蠢的失败,成功其实并不难。聪明一点的人会远离那些愚蠢的事情,但是更聪明的人则会将一次次泡沫加以利用。
8.14第305封信丨娱乐至死的时代(造成娱乐至死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物质过剩,另一个是信息过剩。如何破除娱乐至死的局呢?其实也很简单,既然原因来自太多低品质的物质和混杂的信息,我们不妨抛弃掉那些东西,追求一些高品质的物质和有用的信息。)
8.21第312封信丨大富靠命,小富靠运(要想命好,首先要认识命的重要性,要信命、认命。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认命则是不超越命运给自己划的线,孔子讲“不逾矩”就是这个道理。命是环境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一辈子走向划定的两条线,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走不出这两条线。个人的努力、运气等不过是让人在这两条线之间作微调而已。
环境的因素不能忽视,但是从人的角度看,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的方法和做事的方法,如此而已。它们决定了人的一生。人在中年之前,如果能有意识地学会看问题和好的做事方法,这个命还能改,否则一辈子就只能按照原有的轨迹发展了。)
8.22第313天丨一巴掌扇出的命运(而所有看问题,做事情的方法,都可以被概括为对挨了一耳光的反应。无外乎三种:第一种,一巴掌扇回去,象征抗争,报复,惹麻烦;第二种,认怂了,捂着脸走开,象征软弱,忍受,放弃;第三种,先冷静分析一下,视情况而定。人一辈子的经历,说得难听点,其实就是不断被“人”扇巴掌的过程,当然我把“人”打上了引号,它可能代表一种客观的现实。
人一辈子被扇巴掌的情况和原因很多,各不相同,但是处理的方法非常有一致性,扇回去的人一辈子都在扇人巴掌,认怂的人一辈子在认怂。家长没本事,实际上是挨了社会或者周围人几巴掌。梦想着孩子将来成绩好就能翻身,其实就是认怂的表现。等到孩子大学毕业,发现还是没有机会,就等于是认怂的行为既没有打动对方,又挨了对方一巴掌。一个人的命运在挨巴掌时,就已经决定了。)
8.23第314封信丨命运之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人出生的时间当然无法选择,不过可以到哪座山唱哪山的歌,时代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不打无准备的仗,要重视理论指导,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决定什么样的命运。要有系统的研究方法。)
8.24第315封信丨比穷更可怕的是什么(首先是缺乏见识,其次是缺乏爱,小家子气,最后是缺乏规矩。没有钱,有一辈子的机会能够获得,而缺乏前面这三样东西,后天再获得的难度就非常大了,而它们的缺乏其实和穷没有必然联系。)
8.25第316封信丨明白的大妈和糊涂的记者
改变本身不是目的,因为有好的改变和坏的改变之分,搞好才是目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希望通过“改变”来让自己的命运变得更好。比如有读者问我,自己到了30多岁,感觉事业前途一般,是否该开始学习编程,这样可以踏上技术革命的快车。
虽然我不能否认极个别的人可能有过去没有发现的计算机的天赋,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更何况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计算机工程师,除了要有近万小时的刻意练习,更重要的是学会计算机科学特殊的思维方式。今天大部分科班出身的计算机从业者尚且没有掌握这里面的精髓,更何况30多岁改行学计算机的人了。因此,这样的改变几乎可以肯定并不能比原来改得更好,他们多少有点为了改变而改变的意味。
9.5第327封信丨共赢和此消彼长(下):迷失在全球化中的西方世界(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或许能得到这样的启发:
1.新人在单位里不要介意做脏活、累活,没有这个起点,就没有今后的发展;但是不能满足于一辈子做脏活累活。比如中国。
2.改变自己的地位常常需要很长时间,多思考欧洲的商人和亚洲国家是如何改变自己地位的。
3.如果你的老板不是一个能一直往上走的人,你只有两个选择,适当的时候换老板,或者找到机会取而代之。很多人想到的只是第二条路,常常忽略第一条路。
4.任何人的老本都吃不了太长时间,尤其是名校毕业这种所谓的光环,只在获得入场券的时候有用,一旦开始工作,能力就比光环重要了。同样,过去的职级并不会让一个人的工作变得更安全。因此,不断地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5.欧洲衰落的一个原因在于今天工作不工作,干活多与少,结果都差不多,这种公平要不得。如果你在这样一个单位,不要觉得工作轻松是好事情,要趁早离开,因为这条船是要沉的。同样,如果在工作中有了那种欧洲人的心态,那就要给自己敲响警钟了。
6.最终硬实力可以改变软实力,但这需要时间。光有软实力,没有硬实力,但这需要时间。光有软实力,没有硬实力,就如同光有光环而囊中羞涩的贵族,最终是要被淘汰的。同样地,一个人,一个家族也是如此,过去积攒的那点老本,比如家族的财富,个人的学历,不过是如同多了一点软实力,如果后面没有硬实力撑腰,用不了多长时间,这点老本就会被吃光。)
9.20第342封信丨在单位中五种容易被腐食者盯上的人
1.为了找到那最有用的10%-20%的人,一个老板不得不招100%的人。
2.老板的老板其实都知道中层干部那点小九九,因此他们每年会要求下属淘汰一些绩效差的员工,而中层干部又不愿意缩小团队规模,因此他们会在能扩张时尽量扩张,以便到了年终时有人能被淘汰掉。
3.对单位贡献最大的这10%-20%的人是变动的,今年是这些人,明年可能就是另外一批人。由于不知道明年哪块云会下雨,只好先保留着。
第一种人就是刚才讲的在老板心中本来就会被淘汰的人。这些人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被淘汰,以便老板们可以向上交差。比如一个单位要求未位淘汰3%的人,这件事常常既不会有明文规定,也不会有文字记录,只会通过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传递,以免搞得人心惶惶。
第二种人其实是因为各种原因被照顾进来的人,他们的能力远达不到单位的要求。在美国,这类人通常是因为平权的目的而被聘用的,而在中国,常常是因为人情关系。这一类人常常以为自己很安全,但他们在私下里是被歧视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被照顾进来的。
第三种人是一些职级和承担的责任不相称的资深人士。很多人会觉得,资深人士照理说人脉广,过去的功劳大,应该是最安全的,其实不然。从腐食者的角度看,他们中的一些人恰恰可能是脆弱的。
第四种人是不能为老板带来价值的人,或者说既不能帮助老板成功,也不能给同事带来帮助的人。
第五类人是还没有证明自己价值的新人,这既包括刚入职的员工,也包括刚刚从其他部门换过来的人。一个公司一旦大规模裁员,这两种人都是首当其冲的,因为裁掉他们,对单位的业绩影响几乎是零。不过,在一个单位迅速发展时,这两种人是安全的。
9.27第349封信丨关于继续教育的问题(提升学历,转行,混圈子)
10.2第354封信丨成长的过程就是否认掉我们心中的孙悟空(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受到挫折的过程,而在挫折之后又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于是越来越认命,放弃掉越来越多想要的东西。中国人总爱说中庸二字,仿佛50%:50%居中就是最好的,岂不知失败是容易的事情,成功是困难的事情,从失败中学习经验的机会有的是,通过成功保持勇气却是千难万难。因此,虽然我们不怕失败,但要尽可能少受挫折。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在我看来,这句话最多对了10%,一个经常失败的人会习惯性失败。相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如果一件事情一次做成,会少一分经验,但是会多保持一分自己无所不能的勇气。相反,如果一件事情做到第五次才成功,会长不少经验,特别是懂得人情世故,但是,离过去心目中的孙悟空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以至于都不太想成为孙悟空。)
10.3第355封信丨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其一,人只有在经济上独立,才能在人格上独立。其二,年轻人有时也搞不清自己将来喜欢做什么,可能适合做什么,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工作才会有答案。第三,想在未来做成事,知道怎么做很重要,即便因此三观碎裂。第四,任何经历,只要善用,都是有价值的。
第四个误解:要求老板好。好老板是可遇不可求的,人应该学会到哪座山,唱哪山的歌。一开始不要对单位,对老板期望过高。遇到好老板,一定要对上帝感恩,对缘分珍惜,遇不到也没有关系,职业的过程还非常长,好运气总会有的。)
10.4第356封信丨创业与择业(第一,不管是择业还是创业都要符合大环境。我在之前的信中讲过,我们最大的命运来自于时代和地点,也就是说有什么时代就有什么英雄,有什么样的山,就有什么样的歌。第二,人的兴趣是会变的,这也是我鼓励年轻人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因。第三,择业不仅要考虑到自己当下的长处,还要考虑这个长处能否在未来不断发展。
第四,虽然我们说不怕失败,而每一种尝试也会伴随着失败,但是无论做什么尝试都要尽可能把事情做成功,做好。我在第279封来信中讲,跨界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在原有的领域成功过,因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我见过周围一些人择业不顺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做事的时候,做一件失败一件,而其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一个要将事情做成的坚定态度。
我一直认为,一个职业人士最基本的工作态度应该是,即使这件事自己不喜欢,但是一旦做了,无论是自己决定做的,还是不得不做的,都必须认真把它做好。)
10.8第360封信丨怎样提高幸福感(从幸福学上讲,坏消息要晚一点通知对方,如果提前通知对方,对方会一直痛苦,直到这件事情发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常想这件事情,痛苦感会加倍。医治癌症的医生们讲,1/3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就是这个道理。
1.好消息要早告诉对方,坏消息要晚告诉对方。
2.几个好消息要一个个告诉对方,几个坏消息要一次告诉对方。
3.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先讲坏消息。
4.要想办法把一个好消息拆成几个好消息,把几个坏消息合并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