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师
一、
我的学校上的信息技术老师是高婷图,他对人很有善意,教学思维很抽象。记得有一节课,他给我们讲授了“逻辑联结词”的知识,其中有一点,那就是用or联结的两个表达式联结起来,只有输入结果都为False时,输出的表达式才为False,其余情况都是True。还有一点,那就是信息技术中的等号和数学中的等号、不等号是不一致的……这节课上每个学生的思路都跟着老师走。为了能学好它,老师的提问、小组讨论我们一直也没有停。
高婷图把这节课的知识点在课间传授给了我的数学老师李青。他记忆力非常好,常帮助学生解决难题题。在课堂上,李青括号内被加式平方前老师在讲完全平方公式时,告诉了大家一句口诀:括号内被加式平方前,加式平方后,两个加式的两倍放中间。并提到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a±b)(c±d)=ac±ad±bc±bd搞混了。因为在这堂课上,李青告诉学生们解数学题只要有一步错了,剩下所有步就一定会全错。比如(2a+3b)²≠4a²+3b²,而是4a²+12ab+6b²。
第二天早自习,班长从班主任那里得知一道习题:判断[(2a+3b)²!=4a²+3b²]or[(2a+3b)²==4a²+12ab+6b²]表达式输出的是Ture。所有学生都判断成错误。测试结束后,班长告诉大家:“你们全错了,还记得数学中的等号、不等号与信息技术中的等号、不等号有什么区别吗?”许飞回答:“数学中的等号是=,不等号是≠;信息技术中的等号是==,不等号是!=”接下来班长又说:“再看,中间的连接词符号是or,那答案不是正确吗?”通过班长给学生们的讲解,大家不但学会了这两节课所学的知识,还被早自习上的班长所说服。
由于大家都希望考试拿高分,再也不敢做题失误了,越来越慎重。从此,信息技术课对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套子”高婷图总是想办法把学生装尽自己的套子里。然而正是这样,才使我们解决问题是思维越来越有创造性,教我们学会了如何去需要接受引导听课变成主动思考问题,逐渐适应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数学课对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坑”,给我们讲课、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相关问题都先挖好一个坑,然后再让大家去做。然而正是这样,才使得我们生活中做事情变得慎重起来。正如一句话:一刻也不能错,一时也不能停,一步也耽误不起。另外,这些学生在中考时主科都是90多分,副科都是70多分,实现了初升高的理想。
二、
李娜是我们的的体育老师。他给我们讲了关于中国申办、筹备、举办夏、青、冬奥会的知识。说因为夏奥会的体育赛事影响力最大,我们是中国人,为了尽可能让我们看到北京夏奥会,由通过奥委会代表团投票、办赛事的努力成功举办了北京夏奥会。虽然青奥会的影响力太低,但举办城市是南京,也是中国,所以也是有一点办赛价值的。最后国际奥委会的委员猜透了大家一个想法:那就是北京是否能够成功举办一届冬奥会,尽管冬奥会的影响力远小于夏奥会,但同样是北京。而且现在夏冬奥会还能和夏冬残奥会比赛场地共用。所以综上所述,中国到2022年为止,成为了首个五奥之城。等到放学后,大家回家写完作业后在复习时把当天体育课学的知识也融入在内了。
后来,老师给大家做了小考,考的从头到尾全是老师上节课说的话。老师对大家说:“今天考的内容就是我上节课所讲的内容。答对的同学到我的左边同目视前方,答错的人到我面前和我面对面。”结果意想不到的是,所有学生都到老师的前面与老师面对面了。学生们想:怎么竟然会这样?我们昨天都看了《双奥之城》,讲的就是从北京夏奥会申办到北京申办冬奥会的过程,中间并没有提到残奥会和青奥会。这到底是什么逻辑!
“问题简单得已经不能再简单了。”李娜解释道。“有关各种奥运会的赛会问题的全部都是我随便编出来的。正确答案就是北京夏奥会和北京冬奥会,因为列举残奥会和青奥会那样不是影响力一般小的奥运会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你们才必须到我前面和我们对面。”
难道伪命题也可以出吗,这位老师一定是在故意为难我们。连理论都不懂,还谈得上什么实践?这位老师根本就不配得教体育!
“其实你们能猜透我的心理,那这道问题已经绝对不再是问题了。”李娜又说。毕竟这种话是玩笑话,你说对对方就说错,你说错对方就说对。所以从这一句话看来,李娜并不是想为难学生,而是想逗学生们玩。而这就使我们平时所说的开玩笑,你不懂幽默就会与对方产生某方面的误解,同理对方说正经话是你当开玩笑也会产生误解。这就是李娜心里的想法。
但结合现实而言,老师难免会有讲错的时候,这时学生就可以适当反驳老师的观点,让老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我为例,与老师矛盾消失后,这位老师就是我最好的老师。
只有我们把所有对体育认知的主义交给老师后,他才罢休。我们开启了这种教学模式,从而服从了其他老师。
我和同学从李娜那里学到了几种表现:不要试图说服对方,指责别人要温和并且有道理,要做个有幽默细胞的人使得胜过千言万语。
一次,我把李娜最初说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他说:“他这种问法纯属于画蛇添足!”我向这位老师说:“Sorry,you speak 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