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客运,满载历史厚重和幸福回忆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在2012年达到顶峰355.7亿人次,后续每年下降,2014年达到190亿人次,2019年为130亿人次。疫情之后,公路营运客流惨遭“腰斩”,2021年全年只有50亿人次。
与之相对应的,是客运站的关闭或停运。如武汉最大客运站汉口北客运中心,从投入运营到准备关停,不到3年时间;今年2月,已经投运30年的海口汽车东站,拟于2023年4月停止运营;同样是2月,湛江市汽车南站向该市交通运输局提出停业申请,该局同意自2023年3月15日起停止营业;今年1月1日,广州市罗冲围客运站因经营原因停止班车发班。等等,客运站停运,已成加速趋势。甚至有人认为,再过几年,汽车客运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客观地讲,现在就认为汽车客运要退出历史舞台,还为时尚早。尤其是交通还不很发达的地区,汽车客运仍然是主要运输手段,居民也比较习惯于使用汽车客运出行。但是,在交通发达地区,汽车客运的生存压力会越来越大,关停汽车客运站将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汽车客运企业也将寻找新的出路,否则,将被迫关停。
说到汽车客运,中国也有近百年历史。据《中国汽车年鉴(1983)》记载,1928年,浙江省利用美国REO牌2t货车底盘改装了国内第一辆城市公交车;1950年4月9日,北京市工业局制造出以煤气为燃料的公交车,被命名为“五一式煤气车”;同是1950年,上海客车修造厂推出了新中国第一辆改装公交车;1957年4月,上海公交公司客车修造厂首次采用国产解放牌CA10型货车底盘和全部国产设备,试制出全金属整体结构车身的57型公交车,也是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公交车;1988年,西安公路学院与扬州客车厂联合开发推出国内第一款卧铺客车。应当说,中国的汽车客运也是记忆满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人,当第一次坐上客运汽车的时候,一定都有过特别的感觉、幸福的感受。那时候,晕车的人也会远多于现在。特别是农村,要想买上一张客运汽车票,还真的不太容易。在客运站工作的人员,尽管从早到晚只有一趟车,却手握汽车票出售权,被人高看一眼。以至于建设汽车客运站,也成为政府的一大政绩工程。没有想到的是,也就短短的十年时间,公路客运量就从2012年的355.7亿人次急速下降到2021年的50亿人次,汽车客运站也面临大规模关停的格局。
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飞机、高铁,以及私家车、网约车、出租车等大量涌现,逐步替代了汽车客运,造成汽车客运客源大幅减少。应当说,这些确实是汽车客运走向衰落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但是,却不是唯一因素。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汽车客运比不上,但是,为什么网约车、出租车等汽车客运也比不上呢?要知道,从票价来说,汽车客运远比网约车、出租车低,为什么乘客要弃廉从贵呢?显然,与汽车客运在线路设计、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问题也是分不开的。

如果汽车客运公司在线路设计时,更多考虑一下需要的人群,而不是机械的城乡线路、城际线路,再如将运输客车设计得更舒适一些、空气流通更畅通一些,像铁路列车一样设计能够大小便的卫生间,服务水平更高一些,能够提供一些餐饮方面的服务,包括销售一些简单的食品、水果等,或许,还是能够拉回一些客源的。特别是交通欠发达地区,这样的服务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