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理解“先/后,之间,强/弱”

2023-07-24 00:34 作者:维翠丝_official  | 我要投稿

Q:塔尔霍夫大师,里希特瑙尔大师的五词(Five Words)真意究竟是什么?

A:把你的四个指尖和拇指尖连接起来。你看像什么?

Q:它看起来像骰子上的数字5。手指两两相对,两两相邻,拇指在中间。

A:这就是五词真意!

Q:但我怎么才能在实战中运用它们呢?

A:用相邻的概念战胜相对的概念。


opposita iuxta se posita magis elucescunt / vel exposita oppositorum cui autem

亚里士多德在《解释篇》(Peri Hermaneias)中指出四分法之间具有逻辑联系。(译注:见解释篇卷10)这些关系演变为了波爱修斯(6世纪神学家,经院哲学体系奠基人)图表的基础。在“里希特瑙尔流派”中,所有对立概念都是互相矛盾的,被定义为“弱”的事物不可能强。

一旦某事件得以被观察那它必然非“强”即“弱”,而若它无法被观测(无法被感觉到)那它就是未知的。

opposita iuxta se posita magis elucescunt / vel exposita oppositorum cui autem

对立面毗邻时更显闪耀,即便他们互为对立。

这句亚里士多德引言摘自希特瑙尔传统下最重要的手稿(GMN 3227a, Nürnberg)。其佚名作者玩弄了里希特瑙尔“Swach weder stark / herte weder weich / et sequitur”(弱与强,硬与软,等这些对立面间的几何关系。

让我们浅读一下Dierk Hagedorn转录版本的44a8手稿(Peter Von Danzig)中记载了哪些对立面。

【原文中此处是一段对Peter Von Danzig原文的引用,英译已出版但不在维脑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于亚马逊及各大海外hema经销商处购买



所以可见,我们得到了两组互相矛盾的对立面。然而我们仍然少了第五个词:Indes/之间,在几乎所有手稿中都找不到它。我们只知道Indes在招式中对立面相转换时出现,且手稿的剑招中indes从未在两名对手还未接触时出现。


五词的模型

里希特瑙尔的五词是由两组对立面和他们“之间”的某玩意儿组成。为了更好了解这里所使用的类比,我们不必看得太远,因为我们知道,三大剑术行会与自由剑客正好应对福音书的四位作者。

· Lukasbrüder – Luke/Ox 卢卡斯兄弟会——路加/牛

· Freifechter – Matthew/Man 自由剑士会——玛窦/人

· Marxbrüder – Mark/Lion 马克思兄弟会——马尔可/狮子

· Federfechter – John/Eagle 羽毛剑士会——若望/鹰

在福音书作者之间常常会展示一只羔羊,正如这块十世纪象牙板所示,在饰以福音书四作者徽记间的神的羔羊(Agnus Dei)一样。

为了将里希特瑙尔的五词运用于战斗中,我们可以将他们在图表中可视化。其包含了时间与感觉两大方面。相矛盾的对立面安排于彼此对面。这张图表只适用于五词。如果你将时间改为感觉上的其他因素,它将无法生效。

如果我们在思考时运用他们的多重含义,我们就能理解五词。这将帮助我们正确评估我们在战斗中的状况。


五词何处寻

亚里士多德认为观察至关重要。我们应当观察的是外部世界与内部情感。

手稿中并未忽视内部情感(“by guter vornunft“, „habe froelichen mut mit limpf“ , „mit gutem mute“, etc.) ,但本文不讨论这一点。

你可以观测外部世界。在战斗中,外部世界由你的对手再现。你可以好好地观察他。然而,没有镜子你无法观察自己。所以你只能通过对手的映射和反应来观察自己。

这种映射在如上引用的手稿44a8中有所解释:

· 如果你的对手需要反应你的动作 例:他需要格挡你的攻击——则你处于先(vor)

· 如果你的对手在你之前,且如果你不使用技术破坏他的招式就会受击——则你处于后(nach)

所以你的状况如镜子一般映射出了你对手的状态,正如规则所示,如果观察正确,那么两名对手中只有一名处于Vor,而另一名必须处于Nach。正确观察且不陷于错误猜测的唯一方式便是观察对手。因为,如果你正确观察了对手,你便知道你应该在镜子的另一侧,不然你就犯了错而且很快就会被击中。

因而,Vor和Nach总是由你的对手所展示。你只是在镜子的另一侧。

强(STARK)与弱(SCHWACH)适用于同样的规则,即使剑谱中只有用剑来进行的简化解释。但我们都知道一记有力的攻击可以以斩开“软弱”对手的强剑身,尤其是打在剑刃平面上。所以强与弱并非只是指的剑刃的划分(我们很快就可以在怒击招式中学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我们一无所知


五词只能从你的对手身上找到。所以你的对手一定处于强/弱或先/后或偶尔处于中间的状态中。

在我们观测之前,我们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对手究竟处于强、快、弱、硬或是其他任何状态。

在图表中,我们用一个毫无指向性的圆球区域代表对手。

但我们知道,如果不观察对手我们必死无疑,而在我们观察对手时,我们需要确定我们之间的距离并击退他。


我们知道我们所见与所感

观察对手最好的方法便是在以眼力观察之外加入听劲。这发生在我们与对手任何部分接触的Indes/之间时。

由于这一额外的感受只能在我们接触时使用,圆球现在与之间一样大或者更小。

如果我们将圆球移动到图表上的任意区域,我们会发现,它将永远不会同时处于四大区域中。此外,你越是了解你的对手,圆球就越小,圆球的定位就越精确。


我们所知的

如果我们观察正确,我们就可以将对手对应在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强”与“弱”如果出现那就说明我们正在交缠(bind)。


1. 交缠“强”但在“后”,因为他没能威胁到我。

2. “后”,因为他试图格挡但却没能成功。

3. 交缠“弱”但尚未确定在“先”还是“后”。

4. “先”,并且我没能让他进入交缠。

5. “先”,并且用他的“强”交缠到了我。

6. 我们在“之间”,一切都还未决定。


我们知道我们的境地如何

如果我们正确观察了我们的对手,我们便知道我们的境地如何。我们在强与弱之间被交缠的轴线给分割。沿着轴线,我们可以同时处于强或弱,但我们不可能同时处于先或后。

所以,如果他处于先和强,我们则可能处在强和后,或者弱和后。但我们永远不可能处在先的象限中。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在那里,我们就是在自欺欺人。

所以,最好不要在乎我们所处的状况,而是如何引导他到我们想让他出现的地方。


我们知道我们所欲为何

如果我们知道敌手所处的位置,而我们想让他来到图表中的某处,我们必须进行交缠。如果我们想让他停在原处,我们则要避免交缠。每个招式都可以用五词图来形象化。

橙色箭头代表了在使用第一招,怒击时所必要的行动。可见,这一招有两种选项(虚线表示):自弱剑与自强剑为始。这两大选项目便是古籍中招式所教给我们的。这些选项可被分割或组合(就像蛇形的曲线一样)。这样的组合应当如何变化,则是在接下来有关战争(Krieg)的部分被教给我们。

我们知道如何达成目标

通过分析里希特瑙尔传统的招式,我们发现成功取决于对对手与映照对手的你自己分别处在上图表的什么位置。

所以,如果他在你攻击时处在“先”,而你不愿改变先后,那你便应该对他使用属于后的技术如“Nachreisen”。

但如果你想改变他在先而你在后的状况,你将会经过之间。在之间,交缠将会发生,而在交缠之中蕴含着强与弱。为了在交缠中获胜,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你的弱剑经过他的强剑而攻击他。更复杂的方法包括通过在剑刃几何上做文章(例:交击招式中所展示的剑刃对抗剑面)弱化对手或玩弄关节与肌肉的机能(例:顶击中展示的通过使用伸展的手臂对抗收缩的手臂以引导他手臂举高)。如果你能够弱化强剑,你看上去是以强对强,但实际上你是在以强对弱(被弱化的强)。


结论

里希特瑙尔的五词真言不仅是评估你对手与战斗状况的方式,它还指出了取胜的明路。图表是一种将五词图像化的方式,以便相对而言更好理解。古代大师是否也使用过这种图表还有待商榷。我们可以假设,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中也许有人了解图表这种形式。但只有很少的证据表明这种图表在当时是极为普遍的。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招式与原则。它是否能提高我们的战斗技术又是另一个话题了,这个问题不能被言语回答,只能由场上的练习解读。不过,正确的观察战斗情况,战斗时用上脑子和身体,那么你获胜的机会说不定能更高。


Credit:

翻译自由Jens P. Kleinau发布于Wordpress上的文章On the Five Words “Vor/Nach, Indes, Stark/Schwach”。








如何理解“先/后,之间,强/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