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时代·高校食堂往事·其一

之前聊了高中时代关于食堂的一点儿事儿,现在聊聊高校食堂的那些事儿。

其实,大学食堂的整体质量要比高中好上不少,主要原因当然是存在市场竞争,学校里的食堂要和学校周边的夫妻档、大排档竞争,学校里的食堂内部还要相互竞争,价格可以贵,但味道和质量要让人满意才行。
你要问哪家食堂的味道最好,我想,当然是离行政楼最近的食堂最好,用十六字概括,自然是“菜色诱人、品种丰富、口味多样、价格亲民”。
不过,如学校宣传栏描述的那般——
“校方心系学子,不仅想学生之所想,更想学生之未想,竭尽所能地让为了灿烂未来而奋力拼搏的莘莘学子在一天的寒窗苦读后,除了可以大快朵颐地享用到可口的美食,更能切身地理解祖国乃至世界传承千年的饮食文化。“
我们是不信的。
民以食为天嘛,到底是一门生意,无利不起早。
无论如何,学校里的食堂无论在价格还是距离上都有天然的优势——你总不能三顿饭都跑到校外去吃吧?
其实,学校食堂总体质量有所改善,还是因为前两年有好多前辈齐心协力“闹过”。
下面的故事,是我们从某个学姐那里听来的。

话说,当年承包食堂的几位老板极有默契地“各种偷工减料”,实在是让人很难长期忍受:
比如肉包子,咬第一口吃不到肉,这是因为面太厚;咬第二口还吃不到肉,是因为包子里的肉丸太小;
至于小荤,自然是能放肉片就绝对不会放肉块,能放肉沫就绝对不会放肉片,当然,放肉沫的风险更大,你根本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掺杂了槽头肉。
反正相信能看懂的朋友必然各种会心一笑。
另外,就是食堂的“美食”虽然质量不咋的,但起的名字都特别有趣,一度让我觉得这帮起名字的不去做广告文案简直是可惜了。
说白了,就是华而不实。
比如,我们食堂里有个做面的铺子——著名面馆“一珍斋“。
他们家的招牌面叫“豚味精芯面“。
豚为何物?并非河豚——豚者,猪也。
这“豚味精芯面“,听上去霸气,其实,不过只是三鲜面罢了。
比如,我们食堂里还有个炒饭的铺子,给自己取名叫——”尚饭堂“。
这家的招牌炒饭叫”五色御品“(还是叫“五色贡品”我忘了)——所谓五色,就是青豆的绿色、胡萝卜的红色、香肠的紫色、鸡蛋的黄色和米饭的白色。
现在你明白了吧,这就是再常见不过的扬州炒饭。
我还记得,那家以骨汤为特色的麻辣烫店唤作”任君挑轩“;而专做石锅拌饭的那家店,则叫做”食器石代“。

重点聊聊“一珍斋“的故事,这可是个典型。
“一珍斋“面最大的特色在于一个字——”细“,传说首席白案师傅拉出来的面可以穿过一根小号缝衣针的针眼,故以“一针”为名号。
当然,更牛逼的那个首席红案师傅,据说这位首席红案刀头祖上善做金箔,到他这一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秉承家业——常见的理由肯定是“家道中落”——做金箔的手艺却传了下来,由锤头转移到刀尖,切下来的肉片居然可以薄到透光。
那时候,食堂老板对红案师傅这出神入化的刀功倍加赞誉,只恨自己不是书法大家,否则早就提笔留墨、装裱赠匾十个大字——“天下刀法无出其右者也”。
在食堂老板的威逼利诱下,红案师傅及他手下的几个徒弟被迫对每天的荤菜尽可能的偷工减料,后来,这肉丝普遍精细如米粒。
然而,正如古典哲学中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的那样,要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在某一方得益的条件下,就有另一方受损。
当食堂老板对这个可以堂而皇之削减成本的方法十分满意时,拥有雪亮眼睛的广大学生却对此耿耿于怀,毕竟,如此净含量甚低的“肉成品”绝对是触及到了数以千计的食肉动物所能容忍的底线。
面对这的的确确可比拼鸡肋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少人曾向学校投诉,得到的答复虽然是——
“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校方高度重视,正着手组织人员进行调查,一旦搜集齐必要的材料,将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惩”。
但下文,就像是诺亚在方舟上放出的那只探路的乌鸦,再也没有了。

既然学校方面对此不管不顾,无奈的学生们只得边忍气吞声,边琢磨着对付的方法。
据说,某天某班长(一位学英语的学长)过生日,带着一众同学去校外打牙祭。
吃饭么,难免喝酒,喝酒么,难免就会聊身边的事儿,于是,对食堂的小抱怨很快演变成声讨会,众人数陈对食堂的不满,大家在彼此尖锐的语言刺激下纷纷义愤填膺,整个包间的气氛立马就不对了。
关键时刻,班长挺身而出,他示意全体成员切莫感情用事,一切还要从长计议!
然而,面对十几双注满沮丧恼恨却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的内心也是痛苦的,复杂的心情不亚于浓妆艳抹的姑娘在街上突然被泼了卸妆水。
悲愤交加之际,这位平时寡言少语的班长突然有如曹植附身,灵感喷薄而出,纵使酒精让自己的大脑出现眩晕,他也毅然决然地奋笔疾书着。
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这位班长写下了著名的英文评论文章《My Greedy Porkism》(即《我的肉权主义观》),第一次在我们学校举起了捍卫肉权主义的大旗。
这就是在学校历史上千古流芳的标志性事件——肉肉大作战!
(反正我怎么想这都像是减肥宣言啊,发明这五个字的前辈真是天才!)
《My Greedy Porkism》在校园内网论坛上实名发表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几乎所有饱受“肉权欺辱”的同学,都用点赞、评论、转发等表达了对此文中心观点的赞同。

之后发难的是计算机系,有人黑了校网,将宣传栏的文字改成了——
”食堂心系领导,不仅想领导之所想,更想领导之未想,挖空心思地让为了自己盈利而无所不用其极的莘莘领导在一天的或阅报品茗或行走江湖后,除了可以心情愉悦全身放松地享用到可口的美食,更能切身地传承祖国乃至世界传承千年的饮食文明“。
受此影响,有位崇拜梁启超的,撰写了明确反对食堂偷工减料的雄文——《异哉!所谓食堂问题者》,吹响了全体学生向“敌人”战斗的号角。
文学社则组织骨干成员耗费七天七夜,编出了鼓舞大家积极争取自身应有权利的两篇重要“檄文”《食学未经考》与《肉欲改制考》。
诗社则推出了应景的时代力作——《警!食!盅!》,其经校园十佳歌手谱曲后广为传唱。
不甘示弱的某历史学专业学生则与其他班级成员呕心沥血完成了详细阐述我国人民食肉传统的编年体专著——《滋食通鉴》。
最狠的还是传播学院的那些人,看准机会来了一次社会实践,将各种各样的声讨文进行“病毒传播”——正如大家所知,食堂“偷工减料”是各大高校的普遍问题,于是,其他学校的人也都被煽动起来了。
事情一闹大,正愁没有素材的媒体反而是更兴奋的,纷纷做专题性接连报道。
等媒体一介入,学校食堂想不整改都不行了。
之后么,就是常见的“道歉、调查、整改”,食堂的整体面貌很是焕然一新。
总之,我们这些之后考进来的,算是“坐享其成”。
还是以“一珍斋”为例,说说变化吧。
比如“一珍斋“以前的炸酱面,浇头的面积是新西兰,加钱后的面积是澳大利亚,现在不加钱的面积就已经是一整块——欧亚大陆了。
这浇头的量就很足了,可以说是具备了吸引人的三件套——品相讨喜、口感甚佳、价格公道。

故事还没完。
刀工了得的红案师傅,由于以前的“屠龙术”无法施展,先是跟着白案师傅学拉面,后来不在食堂给人打工了,在校外的巷子开了间拉面馆,自己给自己当老板。
如果说,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标志着人类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那么,这位大师傅在“寻常巷陌”的铺子里,稳持面团,双手做大鹏展翅状的一瞬,则标志着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或许是这位大师傅天赋异禀,这一拉,不仅拉出了风度,还拉出了气度!
面是越拉越细,劲道是越来越足,味道是越来越好,再加上切肉的手法精妙,堪称“刀尖上的艺术”,自然名声是越传越远,以至于很多外省的人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只为了尝一尝这传说中“未尝者愧于为君也”的人间美味。
所以,方法总比问题多,人生是没有绝境的。
好呗,大家就当是听个乐。
(未完待续)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精彩: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