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说说我遇到过的乞丐(散文)

2022-04-30 18:47 作者:气候学子  | 我要投稿

       如今的乞丐--或者更礼貌的说法:乞讨者--也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了。千真万确!最近我每天下班的时候,总有一个乞丐携妻带子地按时出现在地铁口,并用他那不甚美妙的歌喉试图感化不停涌入地铁口的沉默冷漠的上班族。然而感化的效果似乎并不佳,因为在他那张开口的旅行箱中除了几张也许是他自己放进去的十位数面额纸币外,就只有寥寥的几张一元纸币和几枚硬币,其中有两枚是我放的。

       你以为当我施舍给他硬币的时候我在想什么?对有手有脚却去做乞丐的鄙夷、怀疑他是诈乞、还是觉得群众冷漠世道不古?其实我想到的是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27课 “Nothing to sell and nothing to buy”(不卖也不买)。虽说这篇文章讲的是流浪者因没有买卖关系的限制而最为自由的观点,但这篇文章也提到过乞丐并作为对比,并认为乞丐是出售自己的尊严来换钱,也是一种买卖关系,因而和流浪者不是一类,而且远不如流浪汉自由。其实我倒觉得,尊严这东西得自己认为有才有,而当下的乞丐可能大多并不觉得自己有,他们又怎能出售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来换钱呢?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同流浪汉差不多,所以乞丐至少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第二自由的人。

       我遇到过的乞丐也不算少,这里就谈一下我见过的广义上的乞丐以及和他们打交道的经历。

       我年幼时遇到过的乞丐可真是又吓人又让人同情,他们的肢体基本都是不全的,且绝不会仅限于少了一条腿或一只手臂,而是两条腿或者两只手臂都没了的那种。看着这些乞丐坐在或者趴在地上,试图发表“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劳动”的嘴巴自然就被堵住了。不久,新闻里就曝光了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被犯罪分子拐骗来故意弄断手脚后赶到街上行乞的,坐实了那些都市传说的说法和《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里的情节。想必那些被无辜裹挟进犯罪团伙受难的人也早已得到解脱了吧,这里万分真诚地祝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而此时诈乞的看法也被坐实了,我曾在地方新闻里看到一个下肢参加的乞丐在被揭发后,竟然好端端地站了起来,原来他是将下肢包在编织袋里伪装成下肢残疾的,令人瞠目结舌之余不免也让人啼笑皆非!

        当然除了被裹挟进非法“丐帮”或者自行诈乞,也还真有在尚未全面脱贫的当时因贫穷所迫而出来乞讨的。在南边的一座省会城市里,还是小孩的我晚上在和夜空一样乌黑的街上吃过小吃后就在街上看到我的同龄人在街上乞讨,从他们极其朴素单薄而不像是买来的衣服来看,这些小乞丐的确是穷。不过让我聊以自慰的是,当时这些小乞丐也没有老实在铁碗后面讨饭,而是自由自在地玩弄着铁碗,大概他们今天的饭钱已经有着落了。在全面脱贫的今天,想必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也早已在外部帮助和自身努力中摆脱了贫穷吧,这里同样真诚地祝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足。

        后来的乞丐可就比早年间仅配备一张瓦楞纸板(或一张编织袋)和一个讨钱的碗,最多再加上一张写有自己悲惨经历的纸板的乞丐要强的多了。不仅形式由姜太公钓鱼式的沉默着等人施舍变成了卖唱,装备也大幅升级成了一台或两台音响、一只麦克风连线、一张折叠椅和一张由支架撑着,印刷有自己悲惨经历的一人多高大幅彩色海报了。而且不管是用小铁盒、吉他盒还是行李箱,他们绝不会只用一只铁碗或者瓷碗来装讨来的钱的。当然,这种类型的乞丐诈乞的几率就要高得多了,试问他们买或租音响的钱是哪儿来的?而且这些乞丐全部都是四肢健全的,也充分支持了以“有手有脚为什么还有乞讨”为中心思想的的乞丐怀疑论。

       其实到几年前我都还没见过文艺作品中,那种端着碗凑上前来主动找你要钱的乞丐。直到到了某西方国家读书,才发现那里的乞丐掏钱都挺直接了当的(才不是为了富裕的西方国家竟然有乞丐而感到惊讶,他们的贫富差距早已众人皆知)。有一次我采购完生活用品从百货超市出来,迎面碰上一个高大的白种女人,她在我脸前张开了手,手上托着一些硬币和两根香烟。“Would you give me some...can you give me twenty?”(你能给我点吗?能给我二十吗?)在我打开钱包找零钱的时候,她开口了,这真是有点直接了当。我猜她说的二十应该指的是二十元,但我还是坦然地在她手心里放了枚20分硬币,她道了谢就走了。事后我发觉,她的用词可能比我们这些“I want”张口就来的中国留学生要委婉礼貌得多呢。其他人则一般会即兴(编出?)讲个说法试图说服我掏钱,比如缺两元钱坐公交车回家。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在大学校园里被一位说是为东南亚孤儿募捐的人拦住了,他还带着pos机呢,自然除了直接走开,没带零钱的借口也不能帮我免于掏钱了,但礼貌的我经过一番周旋还是以上图书馆看书,不买东西也就没想到带银行卡的借口得以顺利脱身了。至此外国乞丐给我留下的直接了当,主动说服的风格算是忘不了了。

       然而时势总是在变,似乎国内的乞丐也开始向他们的外国同行学起了主动。我在西边的另一座省会城市某景点参观的时候,被一位穿着似导游的乞丐扯住了衣服,她还向我比划她脖子上挂着的“聋哑人证”和付款二维码。这下不给钱看来是不行了,不过我并没有掏出手机,而是用手指从衣兜里夹出了一枚一元硬币,她从我手中拿走(夺走?)那枚一元硬币后就走了。

       但总的来说,我遇见的乞丐不管乞讨方式如何动机怎样,基本上没有一个是如文艺作品勾勒的乞丐那样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乃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骨瘦如柴还光着脚的,而且看起来他们的确是非常自由。因此当我看到现在乞丐也像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时,你可以想见我是有多么的唏嘘感慨,以至于要写这篇文章了。最后我要说,我还是会给乞丐一点钱,不是因为同情乞丐而只是为了安抚我自己的一点善心,但我只会给很少的一点钱,因为我决不会过多地奖励可能的不道德诈乞行为。

       如果你有幸看到这篇文章,却觉得我是缺乏同情心,又或者觉得我是傲慢地居高临下先入为主,因此写的并不客观乃至于是谬论的话,甚至让你觉得冒犯,那你觉得是这样那就是吧!

       

       

       

说说我遇到过的乞丐(散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