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拟剧理论!100个经典理论(11/100)人文社科C刊核心毕业论文必备!人生如戏

2023-02-23 00:52 作者:宬野君  | 我要投稿

拟剧理论

【拟剧理论是一个关于象征界的假说,是对自我理想的建构,不论前台还是后台,人总是围着ego行动,人的自主意识在于对这个身份形象质疑的瞬间】

个体或群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技术使得他人产生行动者所期望出现的印象,这种“印象管理”【表演角色(对“自我”的理解)+剧本设计(互动情境的设计策略)当剧本不明或情况复杂时,临时创作】好比一种戏剧表演。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戈夫曼

框架【框架】:人们内化了的现存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准网,是一系列的惯例和共同理解,也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舞台上进行演出的依据。


剧本期望【期待视野】

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限定。个人行动的后面隐藏着强有力的“剧作家”【社会体系,大他者】以及受其他演员和观众的影响。


剧情

  • 表演,为了给他人留下某种印象而做出的所有活动。每一个人都在表现角色【自我理想】,即剧情表演者。
  • 表演的目的是表达某种意义。
  • 表演者可能相信他所表演的行为,也可能不相信自己所表演的行为【而是做给别人看的】

eg一个女大学生周末接到男友约她去看电影的电话时,可能会故意大声说话,该表演的意义就是要告诉其他同学“有人约我去看电影”。

假面具

(≠欺骗)是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前台行为,是角色面孔。


积极理想化    

   艺人为了使“表演”与其所处的社会趋势和社会期望相符合,往往会呈现出理想化倾向:

   通过运动锻炼形成好身材、通过训练技艺提升某方面能力、通过整容变成大家喜欢的样子。

   有些不一定是自己本身想做的,也不一定是原本就具备的条件和习惯,这么做只是为了通过“积极理想化”来达到粉丝的期望。


消极理想化

   以剧班导演(娱乐公司)为视角,可以看到在娱乐产业的流水线上,常常存在着“消极”之处:

   隐藏过程而强调成果、一些事情有利可图但不能让粉丝看见、偷偷牺牲某些标准(如健康)来达到其他标准等等。

   这些涉及到艺人所遭到的不为人知的待遇、身心安全和个人利益被践踏、人权受到侵犯等等问题。

剧组表演某种剧情时进行合作的一些人

剧组成员间关系的重要性

  1. 当剧组正在表演时,每个成员的演出都依赖于同伴的合适行为;
  2. 剧组成员都了解他们正在上演同一幕剧,了解舞台演出技巧中的秘密,都是“知情人”,他们彼此熟悉,共同保守剧组的秘密【彼此知道相互的丑事吧

表演区域,包括前台与后台。

前台是按固定方式进行表演、为观众规定的特定情景的舞台部分,主要由布景、个人外表和举止等三个部分组成。

  1. 布景:演员表演必需的场景(装置、舞台装饰、道具)eg会计的电脑、学者的书架、医生的手术室
  2. 个人外表:反映表演者的社会地位的那些标志(年龄、性别、种族、服饰,提示地位信息eg穿着件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表明这是一个医生)
  3. 举止:人们期待如何行为的特定信号(一种亲昵的举止就表示期待一种亲密的行为)
  • 个体对持续在场的观察者面前呈现能被他人所接受的形象【观察者也以特定的参与者及其表演作为参照点进行表演】
  • 前台早已设计好,只能按规定去进行表演
  • “观众”知道表演者有前台行为和后合行为,但很少对表演行为可信度质疑。还会对表演者无意的、不合适的行为“笑而不言,视而不见”,以共同维护双方的面子。因为在社会互动中观众也是表演者,他也知道在特定情况下自己应该怎样做,即选择自己是实施前台行为或后台行为


“后台”

  • 不让观众看到的、限制观众和局外人进入的舞台部分,只有关系更为密切的人才被允许看到“后台”正在发生的一切;
  • 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把他人和社会不能或难以接受的形象隐匿在此,通过幕布把通过表演的世界与现实世界隔离,也把演员与观众分隔,使观众暂时认同表演的角色,并一起进入另一种生活体验。在后台补偿在前台区域的紧张;
  • 后台也可以仍是前台:eg寝室是教室的后台,但又是室友的前台,家是公司的后台,但是家庭的前台


后台与前台是相对的,不能讲前/后台行为混淆,而应该依据社会的规范【社会对角色行为的规定】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该场合应有的行为。




印象管理【拟剧论的实质

  • 人们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形象的策略【当人们观察某个人时,他应该如何表现自己】
  • 面子工夫是印象管理的重要形式,人们总是希望在他人的角色期待中呈现出能够胜任和充满自信的形象

印象管理策略

一是理想化表演

  • 表演者【社会事件和社会行动】要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不一致的行动,而努力表现出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行动。
  • 还应重视对环境和位置的选择,选择一种有利于角色表演的背景(大公司的总经理应选择在大办公室的大办公桌上办公,应该有专门的地方接待自己的主顾)

二是误解表演

  • 使别人产生错觉,得到假印象的表演。
  • 误解表演两个目的
  1. 获得利益,获得社会尊重或社会地位(一个本来没有学问的人装得很有学问)
  2. 满足某种虚荣心,掩饰自己的缺陷。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努力地使别人对某一项具体活动产生误解,这种欺骗有时是善意的,有时则是恶意的。


理论评价

  • 前台具有一整套抽象的、模式化的期待,是“拟剧实现”【表意性行为与其结果之间存在的沟壑】的领域,帮助表演者在既定的互动中传达出他们希望传达的信息。
  • 作为表演者一方面需要明确它的角色【ego】,另一方面要对互动的另一方作出一种主观的判断【期待视野】。
  • 了解社会内部各成员对一定社会角色所赋予的共同价值观。了解社会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各成员在享有资源和权力方面的差距。
  • bug:在戈夫曼对人际互动的论述中,他引用表演、期望、剧组等一系列概念。人为地夸大了人在行动中的虚假的一面【理性人假设,个人主观情感需求忽视】


思维导图:

up主:猫七二十一 ,阅读干货 0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思维导图 / 提炼总结 / 延伸探讨

参考论文:

雷猛猛,曹电康,李晓栋,魏德琦.表演与互动:互联网新场景下“运动打卡”现象分析——基于拟剧理论视角[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1,36(02):16-20.

李庆真.场域论视角下的青年网络行为拟剧化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7(08):132-140.

朱逸,尹卫华.网络直播购物情境下的拟剧化营销——基于抖音直播平台的分析与诠释[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1,28(02):114-124.


拟剧理论!100个经典理论(11/100)人文社科C刊核心毕业论文必备!人生如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