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架空篇】盘点网文键史大神佳作——历史文的爽点究竟在哪?

一、为什么历史文越来越卷了?
作为从诞生之初就被高水平作者和读者扎堆的特殊题材,历史类网文向来是大神云集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类小说的内容往往涵盖穿越、官场、武侠、争霸,但确又无法被局限于以上体裁之中。
从上古先秦再到明清民国,其故事背景也从最初的先秦百家扩大到整个古今中外。
书中的主人公们往往会运用已知的历史,在国内动荡的局势中镇压各路野心家、从而将所在的朝廷与天下导向一条新路。
早期的历史小说,往往传统的武侠风为主,并不重视作为背景的历史朝代细节,金手指也往往开的很大。
发展到中期,则讲究科技和力量的碾压。而现在,往往会更注重思考时代烙印和社会本身,甚至进一步考虑政治哲学这些的书也逐渐出现。
比如《窃明》、《赤色黎明》、《临高启明》等等。历史类网文的整体套路也从早期利用信息不对等制造的单一爽感,逐渐演变为结合权谋斗争,以及细节考据来完成的一场历史推演。
正因此,在其他题材小说整体越来越向通俗化轻松化发展的当下,历史文却另辟蹊径,走上了一条越写越深的道路。
随着很多历史爱好者对历史文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对作者来说,不懂历史往往比不懂写书会更加致命。
那么,是否严格考据就能成就佳作?
在易得佳作,难出爆款的今天,历史类网文的爽点究竟在哪?
二、时间线盘点历史文热门朝代

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历史的冷峻,又在于它总把假设永远置于假设。
让强者低头,扶弱者上位。
绝大多数的历史类小说,根本目标其实是“弥补遗憾”,读者们想看的,也是一个了解历史进程的现代人,如何通过唯物史观和人民史观扭转历史进程,挽救神州于蒙昧、落后和战火之中的逆袭故事。
写秦汉要有秦汉的气度,写隋唐自然要有隋唐的风骨。
基于此,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代入感和爽点所在。

前秦时代涵盖从上古春秋到公元前221年左右的历史,穿越到这一阶段的小说可以用十六个字总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主角往往穿越为宗室子弟、底层行(hang)伍、或结局令人惋惜的知名历史人物;在群雄角逐的复杂环境中,利用外交与军事相结合的合纵或连横战略,走上权势巅峰,从而为大秦续命,奋六世之余烈,兼并天下,征服草原,占领西域,远征倭岛,掠夺南洋,兵指中亚,最终利用先期优势,碾压楚汉势力,击败秦二世,建立全新的大秦。
自此,六合之内,皆为王土。在小说《秦吏》中,主角以捕盗、破案一路加官进爵,到达一定程度后开始改革社会制度,推演社会演变,从小兵到封侯拜相,不仅击败项羽保卫秦朝制度,也稳固了秦始皇死后的大秦,避免了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乱,保存了国家元气,顺便带来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然而始皇帝始终放不下他功盖三皇五帝的骄傲。及至驾崩,天下大乱。穿越者要做的就是统一之后整个制度的重新设计,让统一维持下去。他没有改变秦的国号,只是作为大秦的摄政,依然是一个秦吏。但是后代会不会改,他不知道。他要法治的精神一代代的传下去,要文明真正的传承下去,至于是否为秦,都已不在重要。因为,在吏之下,埋藏得更重要的,是法。
至此,小说摆脱了传统历史争霸文的套路,放弃宏大叙事,并在细节考据的基础上一路高歌猛进,开启了探索人性幽微的历史风潮。
②两汉(回首千年,汉宫明月依旧)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如果说秦朝描写的是谁主沉浮的群雄争霸,那么,背景为汉代的历史文往往会着墨于对西域封狼居胥的征服乃至横贯欧洲、中亚的版图扩张。
汉末三国时期横贯从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的历史。
从虽远必诛的民族意识觉醒再到王朝末期,忙着搞门阀党争的豪强大族。
内有权臣当道,外有匈奴未灭,丝路不绝如缕……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纨绔走卒,有的英勇无畏,有的品性高洁,有的阴险残忍,有的刻薄寡恩,呈现出一副带有历史宿命感的时代众生相。
主角往往会穿越为皇室、小吏、将军、逆臣之后等等。所有人的目的非常统一:要么打败诸侯重新统一,要么除外戚、灭宦官、打压士族门阀、解决党锢之祸 ,目的都是防止长时间内斗消耗完中国元气导致异族入侵,最终,开疆拓土,海外殖民,与波斯、罗马等海外强国争夺商道,铸就万国来朝的局面。
在小说《赤旗》中,主角穿越到新朝末年的赤贫之家,知晓王莽改革将要失败,天下大乱,于是主角整合草莽力量,韬光养晦,大搞基建,种田存粮,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准备,走上争霸之路。以真穿越者挑战历史上疑似穿越者王莽,与开挂者中兴之主位面之子刘秀争霸。
书中人物群像,主配角塑造栩栩如生,群像描写较为出彩,塑造了大量有血有肉有自己思想的配角,用书友的话说就是:“从王莽倒行逆施的大背景开始,郡兵,力子都,董宪,刘昱,从大到小的一个个敌人粉墨登场,平民,豪强,宗室,王公,一个个阶级争斗不休,止不住的冲突,化不开的矛盾,才扯起了这号召万千健民的赤旗”。
但见凛凛英雄犹在;而汉鼎余烟未尽,孰能续之?
这一时期内外局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主角身在其中,不得不卷入历史大潮,通过自己带来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在寒风刺骨中挺立胸膛,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全新篇章。
③民国——携手挽澜扶倾颓,浴火重生造乾坤。
从1900年至1949年的这段历史,囊括了从晚清到北伐再到中日战争的进程,代表了中华民族三十年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史诗,三十年的苦难行军和三十年的破茧化蝶。
国外,世界大战横扫欧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建立苏维埃政权。
国内北洋军阀矛盾重重,革命思潮风起云涌,无数有识之士历尽艰辛寻求救国救民的御辱安邦之道,正如黎明前的黑暗,魑魅魍魉、百鬼夜行。
穿越者只有只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方可救国于危难。
作者和读者都希望有这么一个人,能力挽狂澜,将矛盾的前因掐死在摇篮,所以赋予了主人公很多附加属性。
于是大家带上人力、物力,抵达二十世纪初,为即将诞生的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这一时期,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主角往往会利用现代人的知识进行维新改革,将先进的机制引入到国家机器中,从而闯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在小说《文明破晓》中,穿越者跳脱国家、民族之间的限制,尝试建立不断解放世界各国的联盟体系。
最终,当赤色洪流席卷欧洲,摧毁并且重建欧洲之后,世界上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在内的国家,组建起了新的时代。 苏联和美国成为了世界的边疆,共同见证了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快速发展,只有人类团结起来,才能向着星辰大海的方向前进。
④架空王朝——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

架空历史小说,基于历史却也不同于历史,有着属于自己独创的故事,在偶然或者必然中改变历史的走向,带有独特的历史厚重感。
在小说《新顺1730》最大的爽点——那自然是改变历史,无论是坚船利炮攻克直布罗陀的大顺军队,还是一个农民从东北金矿到锡兰的奇幻漂流,都是一个我们可能拥有的更酷更宏伟的世界线的真实。
也许,当大顺王朝将倾之时,李淦又会想起他主导的军改,使得大顺可以北征准噶尔,东平倭国,南据南洋;
想起他扶持的松江府资本在江苏省内引领工业革命;
想起他向自己许诺的日行千里并将真正统一中国的钢铁运河;
想起大机器的轰鸣中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财富;
想起东北每年新增的百余个蒸汽工厂,想起苏南每年新增的万余台铁轮飞梭织布机,想起藩属争遣使节有类李唐之势。
这些在史家圣贤书中从未有过记载的盛况,就这样出现在眼前。作者没有避讳改革与现代化的阵痛,商路变迁引发的城市衰落、失业流民的反抗被残酷镇压等等,都在用现实证明没有无代价的美事。
殖民、贸易、工业、霸权、军事改革,这些概念也不是自动点科技树就能完成的“自发原生现代化”,而是其历史背景、现实需求和不同势力的博弈的产物。
正是这些难得可贵的常识,让这本书有了阅读的价值。
三、为什么说历史文神格难起也难落?
纵观各类历史文佳作,这类题材最大的爽点就是改变历史,让名臣良将改换门庭,推动科技飞速进步,重新构建政治制度。
基于此,新人作者擅长抄诗,经商,搞点小发明,然后封侯拜相入楼阁。
老作者熟悉朝堂权谋,世家斗争,经典战役,经典事件和草蛇灰线。
而大神作者在具有足够的历史学积淀的同时,还要花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文献史料的考据。
从而让读者甚至能够通过小说对某一段历史形成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乃至历史变迁背后的原因和真相。
这样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往往渗透着作者对那个时代的人物、政治、文化、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那个时代百科全书式的全景描摹。
这些见解并非简单臆造,而是经作者苦读精研慎重选材的结果,这对作者本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正因如此,历史题材的网文成为一个神格难起,但起来就没那么容易掉的特殊分类。也是它向来热度不减,却难出爆款的一大原因。
对作者来说,大家喜欢的是利用自己对历史事件进展的掌握以及先进的知识与理念,一步步的推动整个文明的进步。因此,如何把握考据与爽感的节奏平衡尤为关键。
对读者来说,好的历史网文亦需常读,常读常新。
毕竟,谁不想穿越曾经,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辉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