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做孩子们的“百科全书”|志青春

2022-07-21 16:32 作者:中国青年志愿者  | 我要投稿


本期导读: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闫邵航,山东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新疆省伊宁县第二小学。

        2021年7月29日早上7点,跨越了4000公里,我们一行13人来到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新疆伊犁。对我来说,这个曾经只存在于学长学姐口中的名字,一个代表着无限梦想的地方,如今如此真实地呈现在我面前。

        330个日日夜夜过后的今天,在家人问起我支教生活感受如何时,我也开始拿起笔,为我和伊犁、和孩子们、和支教团的故事画上那个最后的句号。

你的名字

        8月1日,在夕阳落下的10点钟傍晚,我们看到了伊宁县第二小学。没想到,在未来一年,我们能在这里感受到如此美好又或是如此奇幻的诸多事情。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山东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闫邵航,是你们未来一年的科学老师。”
        我被分配到二年级教授科学课。开学后第一次走进班级,班内少数民族学生比我想象的还要多,大概占全班学生的百分之九十,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以在山大附中的实习经验,我希望能记住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希望能以此和他们建立更深的师生关系,并且我曾以能快速记住别人的名字而自居,便自信地拿起了花名册开始尝试,但看着名单上少则六七个字,多则十几个字的名字,我深吸了一口气,念出了第一个名字“阿比提·吐尔逊买买提”,我听到下面开始没那么安静了,当我念到“法依再·阿布都外力”时,同学们开始模仿我的语气,一边笑一边喊“法依再”的名字,我故作镇定地点完了所有名字,正常地进行了第一节课。
        下课后,我找到几个比较活跃的同学问大家为什么笑。他们告诉我,老师们一般都是不念名字中点后面的父姓,而且一些名字并不是按照普通话来读,并教会我比如“阿比(bī)提(ti)”、“法依再(zāi)”、“祖力(lī)亚(yā)尔(er)”等等名字的读法。新学期第一课完成,只不过我是学生,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们是老师。

        五年级的学生们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我带的趣味创意社团中有二十多个五年级学生,当我没有“正确”念出他们名字的时候,他们会更大声地喊,“喂,迪力库提(标准普通话),老师叫你呢诶。”虽然很让人头疼,但和他们熟悉之后,我已经不再需要点名表就可以知道,是谁因为没有按时到班而要给大家唱歌跳舞表演节目了。

        尽管我在二年级每个班都点了很多次名字,但要记住七个班三百多人的名字实在是太困难了,我开始理解自己曾经的老师们了……惭愧的是,直到即将告别的今天,我也只能记住每个班十个左右同学的名字,包括班级的班长、我的科学课代表、还有每个班最认真和最调皮的几个孩子。
        上学期的时候,我甚至偷偷拍下了很多同学的照片,在没事的时候记下他们的名字,上课前复习一遍,在课堂上提问他们,并尝试每节课多记住一个同学的名字。现在看到照片,他们还是那么可爱,虽然有时让人头大,但他们还是孩子,需要老师的引导教育。

百科全书

        身为一名科学老师,直至支教结束我都没能拥有一本科学书,只能用电子版课本来备课。当我第一次翻开二年级科学课本,“我们的地球家园”、“材料”、“磁铁”、“我们自己”,一年之中共四个单元,但我却开始忧虑,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只有这么一两个,我怎么能讲够80分钟两节课?

        第一节课似乎很顺利的地过去了,孩子们很积极地回答我他们认为的地球中有什么,房子、汽车、鱼、鸟、花、狮子、飞船、恐龙……我也会引导他们去想一想有什么是看不到而又无处不在的,小花小草长在哪里,小鱼小虾生活在哪里,我把他们所说的在黑板上进行分类,分成动物、植物、土壤、空气、水、人造物品。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直到下节课开始,我在课堂上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请按大类说出来,但这时他们回答的依旧是最初的答案,房子、鲸鱼、老虎等等,我愣了一下,全班居然没有一个同学能够完整说出来我板书的分类。我陷入了自我怀疑中,是我讲得太快了吗?是我高估他们的记忆力了吗?是我没有反复强调吗?

        后来的科学课上,我开始更注重引导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并且在归纳总结的时候维持好纪律,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听到心中、记到脑中。做出改变后,我能明显感觉到每节课孩子们不同的反应,如果这节课每个环节都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或者某个实验让他们“哇”了出来,或是我真的讲明白了某个复杂的原理,孩子们脸上的好奇和认真会慢慢转变成领悟和快乐。

        但课程时长成为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开始在课堂最后的时间中给孩子们播放科教片。二年级的孩子们很喜欢动物,草原上奔跑捕猎的狮子、叶片上缓慢移动的蜗牛、草丛间穿梭不息的切叶蚁……都能让他们张大嘴巴安安静静地看进去。但当科教片变成武器介绍或是航拍中国,那么课堂纪律可能会被激烈的争论或是完全无关的谈天说地所搅乱。
        我个人比较偏爱航空航天方面的科教片,给学生们看过讲述中国航天员的《太空英雄》、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年《探索无垠》、以及我小时候看过的NASA制作的《当我们离开地球》等等,也在中国航天日时专门安排了几节课给孩子们讲解中国航天发展的成就,讲述中国航天命名中的浪漫情怀,“神州”、“长征”、“天和”、“天问”、“天舟”、“嫦娥”、“悟空”等等,这些航天器代号可能大人们也不一定完全理解,但我希望带领孩子们凝望浩瀚宇宙、了解星辰大海,理解作为人类工业顶峰的航空航天,能让他们心中种下求知的种子,希望他们中能有人摘到真正的星辰。

        对于过于深奥的科教片,我会在班内来回走动,回答每个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老师老师,世界上有没有外星人?”“老师老师,宇宙里最大的星星是什么?”“老师老师,我们人是猴子变的吗?”……对于这些问题,我也只能用我贫乏的高中理化生知识来解答,有些问题可能讲不清楚,比如什么是《进化论》,我会找一些图片,加上初高中老师们教给我的长颈鹿的例子,来进行一些粗略的科普。

        课一天一天进行下去,科教片一部一部看完,但孩子们的问题似乎没有止境,只不过换成了更高深的问题。“老师老师,我们人类之后会进化成什么样子?”“老师老师,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那宇宙外面是什么?”“老师老师,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登上月球或火星呀?”……我会回答说,这些问题科学家可能也还没解决,但如果大家能够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可能你就是那个解决大家疑惑的人。这时候,又会有小朋友站起来问我“老师,你不就是科学家吗?”我哭笑不得,我跟孩子们说,“我不是,我只是一个爱好者,但我希望我能帮助你们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带大家参观前人取得的累累硕果,但如果你想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果实,就需要自己去默默耕耘,这样你也会成为一名大家敬仰的科学家”。

        就这样,我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但我并不奢求他们记住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只希望科学的种子能在他们心中慢慢萌芽如果在未来的某天,某个科学知识能帮助到他们,他们能想到在某天的科学课上科学老师教会了他这个知识,那我会感到十分欣慰。

最后一课

        离别,大概是每个人最不想面对的事情。和队友聊天时发现,原来很多人和我感觉差不多,觉得这次离别才是真正的毕业。

学生们的毕业照

        早在寒假期末考试前,就有学生通过“心巢信箱”给我写信,希望我能多回二小看看他们,也有班级的同学以为我已经回到山大继续学业了,甚至有一位姐姐写信说她的妹妹穆妮夏在家哭着说我的名字。有时我会跟他们提到大学生活,提到当他们上三年级时我也要离开了,本以为二年级的小孩子不会有什么反应,但那天法依在下课后拉住我的衣角说,“老师,我不想让你走”,当时我心都要化了。另外一个调皮的小男生在我安排寒假任务,并且和大家拍照留念的时候,突然趴下开始大声哭,我安慰他还有半年时间呢,下半年一定要好好听课哦。

        转眼半年后,我思考了很久如何和孩子们不那么伤感的告别。最后一周,我带着标题叫做“最后一课”的PPT来到班里,这节课我没有解答“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的问题,而是给同学们讲了什么是科学,从哥白尼讲到伽利略,再讲到牛顿和爱因斯坦。我想告诉同学们科学是有趣的,科学是有用的,科学是清晰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科学,并加以运用,以兴趣为导向,快乐地学习科学。

        随后我打开卫星地图,在地图上,我们一起找到了中国,找到了新疆伊犁州伊宁县第二小学,又跨过千山万水找到我的学校山东大学,又“飞”到北京看到了故宫、天安门广场、鸟巢……我告诉同学们,中国很大,世界很大,我们很小,但我们可以以知识为翅膀,以梦想为方向,指引大家飞过崇山峻岭,飞到祖国各地,感受不同的风土和人情。

        接下来我向同学们展示了每个人的求学生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硕士……以及我们研究生支教团是哪个阶段,回到我们告别的正题上。我告诉孩子们,“老师认识的人中有的初中毕业,有的博士毕业,虽然不同的学历可能会有不同的眼界和平台,但我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希望你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去看看更辽阔的世界”。

        “感谢遇见,未来再见”。这是我PPT的最后一句话,我跟同学们说,你们是我的第一批学生,可能也是我的最后一批学生,这样一年的时间真的很快,希望未来能看到你们的成长。有些同学捂着脸哭泣,我安慰他们,等我研究生毕业,也就是你们六年级的时候,或许我会回来看看大家。每节课我都会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发小红花,他们平时可以凭小红花来找我换巧克力、地球仪,最后一课的时候,我给小红花最多的同学发了故宫买到的铅笔,给第二名发了山大的书签和研支团的明信片,给所有得到过小红花的同学发了巧克力,并且给每个班都放了一张明信片,写下了我最朴素的祝愿:好好学习,快乐成长。我们最后拍了合影,孩子们很喜欢拍照,有的甚至激动地站到了桌子上,看着他们拿着小礼品各自开心,我在想,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告别,希望未来的他们能够像我送的铅笔上写的字一样,成为栋梁之才。

        长长的路就要走到尽头,一年的支教生涯也即将结束。经过一年亲身体验,我切身体会到了老师们的辛苦和不易,感受到成长过程中老师们的重要性。我要感谢求学路上所有的老师们,感谢二小所有帮助我们的老师们,感谢山大支持我们的老师们,感谢支教地所有遇到的人们,感谢在遇到困难坎坷时永远支持我的家人们,感谢所有支持我鼓励我的队友们。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支教亦然,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虽然我们每个个体都十分微小,但靠传承接力延续的研究生支教团,必定能汇聚成奔涌的江流。有时我在想,几十年后如果我再次踏上这片热土,县城街上的人们会不会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当地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会不会因为我们而提升。我相信,学生们不会忘记我们,这片土地不会忘记我们,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这桃李满县城、满载而归、美好奇幻的一年。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投稿

编辑:孟芸熙(天津传媒学院)、龚婧岚(苏州大学)

制图:徐   博(辽宁传媒学院)

朗读者:蔡金岚(牡丹江师范学院)

封图:千库网

责编:王倩倩

校审:盖奕洁


做孩子们的“百科全书”|志青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