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纪事】震惊!两只“烧鸡”型电力机车惊现桂林市叠彩区水塔山,背后真相是……

文章作者:西瓜昌真湿基(B站和百度昵称:宁柳跨越)
笔者近期无意中听说两只“烧鸡”型电力机车惊现桂林市叠彩区水塔山,遂前往水塔山一看究竟。这两台机车的车体涂装黄中带橙,成为其一大特色。

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感慨当年那些老火车头们的奋斗经历。但是此时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这两台电力机车究竟姓甚名谁,而它又是否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两台电力机车同样有一段曲折的身世。

根据机车车号牌得知,这两台橙色涂装的电力机车车号分别为“SS7 0062”和“SS7 0080”。而我们知道,韶山7型电力机车是由大同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根据山区小半径曲线区段电气化铁路而研制的客、货运两用干线电力机车。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台韶山7型电力机车又是配属在哪里?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机务段。


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于1979年12月访华期间,正式提出对华提供日元贷款,支持中国现代化,从此开启了对华政〇府开发援助的大门。从1980年开始,中国铁道部开始利用日元贷款,大规模投资铁路建设、设备改造,以扩大铁路运输能力。1984年10月26日,中日两国政〇府在东京签订第二批日元贷款第一年度(1984年)贷款协议,贷款金额为1578亿日元,其中的铁路项目包括陇海铁路郑州至宝鸡段的复线电气化工程,是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铁路技术改造项目之一。
为采购用于陇海铁路郑宝段电气化铁路的电力机车,中国铁道部于1986年展开了电力机车的国际招标项目,成为继8K型电力机车之后第二种按照中国铁道部招标书要求、通过国际招标引进的中国铁路机车。经过谈判和评标后,中国正式向日本三菱电机和川崎重工业订购85台6K型电力机车,交易总额达240亿日元。在机车型号中,“6”代表六轴,“K”代表可控硅整流。
6K型电力机车的Bo-Bo-Bo轴式转向架、C级绝缘复励牵引电动机、多处理器微机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对当时中国国产电力机车而言均为国内首见。这些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国产化,对后来中国国产电力机车发展造成重要影响。
为了研制适用于山区小半径曲线区段铁路的电力机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于198〇9年率先设置了Bo-Bo-Bo轴式电力机车走行部的研制课题,对Bo-Bo-Bo轴式电力机车的动力学性能、横向稳定性能、粘着重量利用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随后向中国铁道部上报有关研制Bo-Bo-Bo轴式电力机车的建议,并得到大力支持。
1990年5月,铁道部正式下达了韶山7型电力机车设计任务书,由大同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都机车车辆厂等单位共同研制;同年12月,铁道部科技司代表国家计委,对韶山7型电力机车的技术设计进行了论证和审查,并列入国家重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重点科研项目。1991年1月,韶山7型电力机车通过了技术设计审查;同年5月至8月又对牵引电动机、转向架等部件进行了设计审查。为了令新机车更符合实际需要,铁道部决定分别试制两台样车,在第一台机车的试验过程中收集运用部门的意见,修改设计后再试制第二台机车。
首台韶山7型电力机车于1992年12月30日出厂,并于1993年3月至1994年12月间交付成都铁路局马角坝机务段,在宝成铁路广元至成都区段投入20万公里运行考核。根据首台机车运用中发现的问题,对设计进行了12项改进后开始制造第二台机车。1994年3月,第二台韶山7型电力机车也在马角坝机务段投入了10万公里运用考核试验。
1994年12月,两台机车均已完成运行考核。根据铁道部安排,第一台机车返回大同机车厂,对其进行解体检查,证明各主要部件状况良好,并将首台机车按照第二台机车的设计进行了相应的12项改进。而第二台机车于1995年3月转赴山西省,在北同蒲铁路大新至宁武区段进行了动力学试验;后转往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环行铁道进行余下的型式试验。1995年9月,韶山7型电力机车正式通过部级技术鉴定,并于1996年起开始批量生产,1997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与此同时,为适应1990年代中国铁路既有线路以及长大坡道较多的区段线路客运提速的需要,大同机车厂于1997年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科技司提出立项申请研制以韶山7型电力机车为基础的120公里/小时等级客运电力机车,1998年被批准列入铁路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根据铁道部下达的120公里/小时客运电力机车设计任务书要求,由大同机车厂与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都机车车辆厂共同设计研制韶山7C型客运电力机车。
在开展设计之前,大同机车厂使用韶山7型0014号机车进行了120公里/小时的提速牵引试验并获得成功,取得了提速机车的试验数据资料。1998年,大同机车厂又生产了五台韶山7型电力机车(0080~0084)作为韶山7C型机车的原型车,虽然仍然沿用韶山7型机车的车体结构,但其电机电器、牵引性能以及车身涂装均与韶山7C型机车大致相同,构造速度为120公里/小时,轴重22吨,惟不设列车供电插座。该五台机车出厂后,连同首两台韶山7C型电力机车样机,配属郑州铁路局西安机务段,于1998年10月投入陇海铁路进行运行考核,担当西安至宝鸡、西安至郑州的客运牵引任务。

至此,我们也就可以还原出这两台韶山7型电力机车的大致履历了:
SS7-0062号机车由大同机车厂于1998年制造,2015年时配属于南宁机务段。
SS7-0080号机车由大同机车厂于1998年制造,初期配属于郑州铁路局西安机务段,2001年后一度调至安康机务段,2011年由西安机务段调至南宁机务段。

但我们的故事依旧没有结束。2015年,南宁机务段从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接收一部分和谐1C型电力机车担当南昆铁路跨局货运长交路,同年7月,湘桂铁路柳州到南宁区间电气化改造完成,韶山7型电力机车开始担当该区间的货运列车交路。2016年3月后,原配属于南宁机务段的韶山7型机车陆续转配柳州机务段。而这两台韶山7型电力机车亦是在这期间转至柳州机务段
2017年后,随着黎湛铁路以及河茂铁路电气化改造相继完成,韶山7型机车开始担当两条铁路的货运交路。但与此同时,柳州机务段将2017年秋新购置的40台和谐1C型电力机车,与南宁机务段一比一比例换回40台曾配属在柳州的和谐1C型电力机车。这40台和谐1C型机车与100多台韶山7型机车共同担当以黎塘为中心点,北至鹧鸪江、西至南宁南、东至湛江的“大三角”交路。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制造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烧鸡”们亦开始面对老化的事实。而至此,本文标题的真相也就解出——2019年3月,柳州机务段将0062号和0080号这两台韶山7型电力机车送往水塔山附近的桂林机务区(也就是桂林机务段旧址)封存,等待拆解。
虽然时间可以冲刷走很多的东西,但这些故事依然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人们记得,也许已经零散,但终归尚可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