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办学校小型墙报?

2023-06-04 18:39 作者:cpla_128  | 我要投稿

苏星 1949年10月20日 人民日报 我要谈的只限于学校的墙报,它的形式很多,一般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型的,综合性的;一种是小型的,通讯报导性质的(又称快报)。我主要谈后者,因为就配合与指导学习上来说,后者的作用更大一些。 我曾经看过很多墙报,也和一些办墙报的同志吸取过经验。常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办墙报催稿难”,“办出来看的人少”。有的人反映解放后办墙报倒不如解放前搞学运时有人爱看了。为了把墙报办好,有些同学曾经努过很大的力,但效果很小,有的同学认为形式不活泼,就尽量用颜色圈,贴画片,读者还是不多,有的人只看画片不看内容。办墙报象这样失败的例子很多。 不过也有比较成功的例子。华大在正定的时候,有一个政治班曾经办过一个墙报,叫做“每日快报”,后来改为三日刊。它的中心内容就是反映学习生活的动态,登载班行政和学生会的工作布置和学习计划,根据同学的活动,在墙报上进行批评与表扬……有很大的指导性。这个墙报每天早操的时候出,早操一完,人就拥挤到墙报跟前来了,有些人掏出本子来记,很多同学一字不拉的读完。 根据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教训,作为同学们办墙报的参考: 第一、解放前搞学运的墙报和举出来的那个政治班的墙报为什么就会看的人多呢?一句话:就是它们和实际斗争、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它反映了同学们的实际斗争和生活学习,更重要的是它对斗争、学习生活有着指导作用。在搞学运的时候,学联和进步社团的墙报无疑的是代表着广大进步同学的呼声,常常是鼓动与指导这一运动的。在解放以后的学校里,由于同学普遍的进步,加强学习与改造思想,树立革命人生观成为中心任务,这个墙报就必须结合这个中心任务,去配合与指导同学的学习并推动进步。 为了起全面的领导作用,这个墙报不是少数几个人可以办得好的,应该由同学的统一领导机构——学生会来办。墙报委员会和学生会的各部门——学习、生活、文体股或部——取得联系,经常登载各股的工作计划,反映工作情形。有的学生会里的各股,喜欢发通知、写启事,而不晓得利用墙报。这就会使墙报孤立于生活学习之外去作些与学习生活无关的空论。

只有当墙报真正和同学的活动结合起来了,墙报的言论才能代表广大同学的声音,起指导作用。

墙报可以代表学生会写社论或短评,要有明确的立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经常的恰当的批评与表扬是一个墙报的生命力。 第二、

有些墙报为什么同学不愿看呢?那就由于它脱离了广大同学。有的没有发动群众,只是少数几个人写稿、和学习生活不相干,自然没人看;还有的则好高鹜远,长篇大论,小题大作,但内容很空洞,看半天站的脖子疼;另外一种则是把墙报当成练习本,有稿必登,否则怕打击情绪,结果稿子越多,看的人越少。

这些都说明根本没弄清办墙报的目的。我们的墙报应成为推进学习的武器,团结与进步的武器,而不是单从形式上要求,人家办咱也办,光图好看,不看效果。

墙报一定要有中心内容,这个内容以不脱离学习生活为原则,指导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运动。字数要少,篇幅要小,形式简单、朴素、活泼。

不一定有稿必登,否则单纯为了照顾投稿人的情绪就会打击大伙的情绪。少写些空洞的教条、口号,长短排列的诗,

多在学习生活中发掘材料,反映小组生活学习,表扬与批评具体人具体事就会起指导作用。

第三、组织群众写稿。办墙报同样是件群众工作。要组织通讯纲,按小组聘任通讯员,使他们成为当然的撰稿人,并通过他们发动广大同学写稿。每出一期,就召开通讯员会,检查工作,确定下期中心内容,或临时召开各种专题(比如:如何写通讯稿)的讨论会,这样就加强了通讯员的责任心。教育通讯员:我们的墙报是团结进步的武器,稿子应该忠实报导,写具体人具体事,反对只谈原则不谈具体,只谈故事不谈人物,客观上的第三者态度。也严防打击、讽刺、一切非善意的批评。 第四、墙报应短小精悍定期出刊,时间不宜相隔太远。才能逐步的在群众建立起威信来。编委会要对读者负责,仔细慎重地审稿,短评社论要“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并经常准备自我批评、随时修正错误。把墙报办到人人爱看起指导作用很不容易,但是能够办到的。

如何办学校小型墙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