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瓷上蕉叶,东方绿韵:蕉叶纹的起源与演变



古物上的东方绿韵,揭示了蕉叶纹的渊源和演进:那是大自然的神奇绘画,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是文化的低吟浅唱。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天地入喻指,芭蕉自观身。”

“蕉能韵人而免于俗”——李渔《闲情偶寄》
古时,皇室贵族从东亚热带带来了芭蕉。芭蕉绿荫如盖,扶疏可爱,这种宏大而婉约的植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屡被配植于庭中、窗前或墙隅。《群芳谱》中就有“为窗左右,不可无此君”之说。
01
纹饰起源
╱ 源于自然与热爱 ╱

源自大自然的灵感及人们对蕉叶的热衷喜爱,催生了蕉叶纹的诞生和广泛应用。根据考古的发现及文献的记载,蕉叶纹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皿上。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兽面纹觚(gū)、陕西扶风出土的鸟纹觯(zhì)上,我们都可以见到最原始的蕉叶纹装饰。


至宋代,瓷器上开始出现了蕉叶纹。无论是北方的窑系还是景德镇的窑,都开始采用这种装饰方式。从此,蕉叶纹迅速流行开来,成为中国古代瓷器装饰艺术中的经典纹饰之一。

胫部刻上仰蕉叶纹
元代时,单色彩瓷的青花瓷开始出现。蕉叶纹装饰更成为彩瓷器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装饰在器物的肩部和足部。


02
纹必有意
╱ 家大业大、家业有余……
丰富的文化内涵 ╱


蕉叶纹不仅美丽,更具有吉祥寓意。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蕉叶纹属三角纹饰的一种,被看作是变形后的三角纹饰,只是更加舒展和柔美。这种装饰形象更多的是顺应当时器物的审美诉求。青铜器作为当时精神世界和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其上的蕉叶纹象征表现了一种崇拜与敬畏。
╱ 纹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
古代瓷器讲究“纹必有意”,纹样承载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与祝福。作为一种瓷器装饰图案的蕉叶纹,也有着其独特美好的寓意。
芭蕉叶大,则“大叶”谐音“大业”,寓意大业有成;芭蕉的果实都长在同一根圆茎上,一挂挂紧挨在一起,所以被看作团结、友谊的象征;再如芭蕉冬死春又复生的特点,也被看作起死回生的象征。
03
装饰应用
╱ 深远的文化底蕴 ╱

蕉叶纹是以蕉叶图案组成的带状纹饰形式,特指以蕉叶图样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的装饰性图案。无论在器物的颈部、肩部、足部还是腹部,蕉叶纹都是以吉祥寓意的存在,透露出圆满、统一、吉祥的思想和意境。

足上分别绘回纹与变形蕉叶纹
除了装饰性的蕉叶纹,清康熙时期的瓷器上也常见到写实性的蕉叶。
在庭院中,高士和仕女在蕉荫下饮酒、读书、游乐,体现出了强烈的生活气息。人们借蕉叶纹的形象来表达他们的闲适和自由,以及他们的情趣。


总之,蕉叶纹作为中国传统经典纹样,在整个中国瓷器史上,可谓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既有丰富的装饰性表现,又有深远的文化意蕴。
04
风韵绵长
╱ 纹饰传承与当代意识 ╱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文化元素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蕉叶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仅被广泛应用在瓷器装饰上,还被用在服装、包装、广告、家居等许多设计领域,成为现代设计的常用元素。现在的设计师们通过重新审视传统的蕉叶纹,发掘其内在的文化寓意,将它们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明清开始,瓷器上的鱼纹常以组合图案的形式出现。而蕉叶与鱼的结合,则代表家业有余。的洒蓝色釉结合灵动的堆雕工艺,仿佛灵动自在的鱼儿嬉戏于蕉叶之下的水面。
同时,蕉叶纹在当代艺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艺术家在创作中运用蕉叶纹,以新的视角和技术手法对其进行创新和拓展,以此来探索和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文化的理解。
蕉叶纹的传承和演变,揭示了一种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更展示了一种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可能性,证明了文化的活力和创新力。
东方绿韵,历久弥新。在此背景下,蕉叶纹的起源与演变之美,不仅体现了中国瓷器艺术的卓越技艺,也成为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蕉叶纹的世代传承和持续创新,都是对自然之美、文化之韵的最佳诠释,是东方绿韵的象征,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
关注衍雅美学
瓷器文化|瓷器知识|空间美学
微信丨xiaoya_jdz
抖音丨衍雅在昌南
小红书丨小雅在昌南
微博丨小雅在昌南
INS|xiaoyainjdz
tiktok丨xiaoyainj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