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国最早的书法论文竟是一碗毒鸡汤!
赵壹(122-196),东汉文学家,在汉赋的发展史上有那么一号。他写过一篇《非草书》,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书法论文,但这篇书法论文很特别,它主要负责劝退。至于具体怎么劝退,让我们从头道来。👇

话说东汉年间,草书兴起,其中涌现了一位著名书法家张芝。
张芝一开始跟人学草书,学的是章草,等学完他加了点变化,推出今草。
因为今草是后世草书的主流,所以他被后世誉为“草书之祖”。👍
张芝和赵壹差不多同时代,他活着的时候就已享有大名,社会上有很多人学习他的书法。
这些人“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喜欢张芝超过孔子、颜回,赵壹很看不惯,就写了这篇《非草书》。✍️

赵壹首先对草书的出身开炮:
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
草书兴起是很晚的事,又不是什么优秀传统文化。
草书的出生是很低微的,它不像八卦,是上天垂象,也不像图书(专指“河图洛书”),从河里出现,更不是圣人创造。😳
草书是为了适应繁琐的书写需求而产生的,草书的目的就是简便:
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
但今天的人写草书,一点都不简便:
“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
张芝曾在给人的信里说:因为现在时间紧迫,不能用草书。草书本来应该是容易的、快速的,现在反而艰难、迟缓,实在是远离它本来的目的啊。
说完书体,赵壹又开始怀疑学习的作用: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
要想写字好,就得有一颗细密的心、精巧的手,但这玩意是天生的,是努力学的来的吗?
这话的逻辑,就跟钢铁直男劝女朋友不要看广告买化妆品一样:广告中她用完化妆品漂亮,是因为她本来就漂亮!
字有美丑,就跟人有美丑一样,学是学不来的:
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昔西施心疹,捧胸而颦,众愚效之,只增其丑;赵女善舞,行步媚蛊,学者弗获,失节匍匐。东施效颦的故事听过没,没有西施的美,却去学西施捧心,只会被人吐槽“丑人多作怪”;🤙
邯郸学步的故事听过没,学到后来连自己怎么走路都忘了,最后只能爬呀!😓
话说到这,赵壹还嫌不够:
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惶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䚡出血,犹不休辍。然其为字,无益于工拙,亦如效颦者之增丑,学步者之失节也。
十天一支笔,一个月用好几个墨丸,衣服的领子和袖子总是黑乎乎的,嘴唇和牙齿也常发黑。坐在人群里,也不和人闲聊,就拿手指头在那瞎划拉,一不小心还会伤着指甲。但是,你看他这么努力,这字也没变好看啊,反而更难看了呢!🤣
毒舌至此,赵壹还不过瘾,最后他还要回归现实:
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正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
退一万步,草书写得好又能怎样?这就是个不值一提的小技能,你能靠它升职加薪吗?
🧐🧐🧐
以上就是《非草书》的大意,可以看出赵壹有些偏激,他的话不能全听,不知你看了有没有收获?🎉
文字 | 领袖如皂咸鱼癸
插画 | 唇齿常黑豪猛男
「 大 凝 书 房 」
﹏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加教务长为好友,
咨询相关事宜❤4娃(sally6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