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妄想的身体对于情绪留存的的影响的假设
前言:本文仅仅是作者的一种想法,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没有查阅相关资料,涉及的知识仅只步于高中阶段,如有雷同或者侵权,请联系作者。
正文
人的情绪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的影响,但是有的时候情绪并不会随着事件过去而很快消失,甚至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加深,这其中的机制是怎么样的呢?
众所周知(我觉得应该是),身体情况的调节依赖于神经电信号和激素,而身体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细胞层次的变化还有身体内环境的改变(我猜的)。所以,基于这些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假设:情绪的留存在短时间内依赖于电信号,中等长度的时间内则依靠激素残留,而在比较长的时间之后就依靠细胞的变化。
以愤怒的情绪为例,笔者简单讲述一下这个假设。
在一个令你愤怒的事情发生的之后,神经信号是最先让你的身体“知道”你愤怒了的。在这段时间内,你的愤怒达到了一次顶峰,对周围事物发泄的欲望是最强烈的。但是由于神经信号的特点,你的愤怒来的快,去的也快。不过,在神经信号作用的同时,身体也产生了“愤怒”的激素。由于激素的特点,通过激素“保存”的愤怒不会特别激烈,但是残留时间却长了很多。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身体里“愤怒的激素”已经代谢完了,当你想起那件愤怒的事情的时候,你就再也没办法达到当时的愤怒了。不过,也有例外。在某些条件满足都情况下(例如对于同一类愤怒的时间够长,频率够高,强度足够等等),你的身体会产生新的细胞来“记住”这种愤怒。当然,这些细胞也是会随着身体的代谢而慢慢消失。不过也有例外,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在之后的生活中多次经历能产生相似细胞的事件(或者是是同一类事件),那么这些相关的细胞就会被“加强”,在以后的生活中当中,在你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这些细胞“产生”的愤怒会叠加在你原本就会产生的愤怒上,让你的愤怒得到一次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你对于这一类的事件非常容易就会产生愤怒,而且强度可能一次比一次高,留存时间也可能一次比一次长。不过,在达到一个极限值之后,你对于这类事情的表现会趋于稳定。
(ps:再次声明,这些猜想没有任何可靠的科学依据,仅仅是笔者一个人的猜想,不能轻信,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