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回顾】为什么研究麒派(刘海粟)

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延我担任顾问,便欣然从命,因为从当年的交情和今天对他的艺术的缅怀,都是义不容辞的。
我对京剧颇感兴趣。虽讲不出什么道理,却知道它一点好处。至于对麒老牌的艺术,我觉得它好象石涛的山水,浑厚而质朴,并且雅俗共赏。所以我曾这样形容大涤子的画:看他的画,好象听麒麟童的戏,刚健劲道,余味不尽。老少咸宜,各取所需。年青人爱他的强烈,中年人爱他的生动,老年人爱他的深沉。北方人说他唱得带劲,南方人说他演得过瘾,各得其所,但是麒老牌的戏又并非仅是一种层次的观众所喜爱的,文化高的人爱看,没有文化的也爱看。艺术应该是多元的,听京剧老生戏,谭、马、周、杨四大宗匠,是近半个世纪来京剧界的代表人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当然从韵味气质上各有千秋,但从艺术的继承中求发展这一点来说,麒派更值得研究,在舞台程式上,它不泥古,在风格特点上,它不守旧,因此有青春气息,有创造精神。
今天研究周信芳,探讨麒派艺术,并非仅仅为了研究他本人的品格和台上的风格,而是由此研究京剧甚至戏曲艺术如何在变化中保持自己不变的面目,以能适应时代需要,给人以新的影响,使京剧更健康地发展,所以,我希望参加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的朋友不要使这个组织流于形式,既不要形成一种门户,也不能筑起一道墙,开出一条沟,更不必为突出自己而以邻为壑。过去所以能形成周信芳的麒派艺术,正因为它不把风格特点混同于模式框架。因此,麒派艺术是常演常新常青的,这也许正是我们研究它的目的,因为这也是当前研究民族传统艺术的要旨。用两句现成的话,就是推陈出新,继往开来。【作者:刘海粟 原载《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