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让同行争投的乳企,再赴港上市,此次会如愿吗?

近日,多家乳制品企业争投的这家企业再次启动上市。
据媒体报道,澳亚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亚集团”)于近日再度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星展亚洲融资有限公司(DBS)。澳亚集团表示,此次IPO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展奶牛牧场群,包括建造牧场设置及购买设备等。这是继今年3月递表失效后仅隔几个月后澳亚集团再次启动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澳亚集团是新加坡上市公司佳发集团的子公司。自2009年起,澳亚集团开始在中国运营奶牛养殖业务,目前在国内已拥有有10个规模化牧场,截至今年6月30日,澳亚集团在国内的总存栏量为111424头奶牛,其中57383头为成母牛。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随着奶源争夺战进入后期,叠加乳业上游成本增加等因素,一些以轻资产为优势的新消费品牌,亦在“抢喝”上游原奶。其中,澳亚乳业便是元气森林、简爱等新消费品牌的重要标的。
01
“香饽饽”也烦恼
在饮奶安全、控制成本等多重需求下,乳制品行业对上游乳企的聚焦显而易见。
澳亚乳业便是很好的证明。媒体报道,目前,澳亚乳业的股东除了“老东家”佳发集团外,明治已在2020年下先手,为布局中国市场,18亿元拿下澳亚25%股权;2021年,元气森林、新希望乳业和朴诚乳业先后与佳发集团订立买卖协议,成为了澳亚集团的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5%、5%和2.5%。
但从业绩来看,受欢迎的澳亚乳业亦有不少烦恼。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澳亚集团的营收分别约为3.52亿(单位:美元,下同)、4.05亿、5.22亿,原料奶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89.8%、86.3%、83.9%。2022年上半年,澳亚集团实现营收约为2.78亿,其中原料奶业务营收约为2.43亿,占比87.1%。
2019年-2021年,澳亚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利润分别为7463万、9908万、1.05亿;2022年上半年的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利润为2984万,上年同期这一数字为8004万。毛利率亦从2021年上半年的33.4%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4.5%。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于澳亚集团,麦趣尔、庄园牧场、均瑶健康、皇氏集团等多家乳企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多数上市乳企营收同比下滑,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业绩预亏,只有少数企业取得增长。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乳企业绩不振主要受原料涨价成本增加、消费疲软、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投资者对乳业板块投资热情不高。在此背景下,防范成本冲击成为企业必须要练就的技能。位于乳业上游的奶源企业,则要时刻盯紧豆粕、玉米等饲草料的价格波动。虽然“降本增效,提质增效”是下游企业经常喊出的口号,可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控制成本成为上游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02
拓新业务谋发展

目前来看,澳亚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原料奶业务、肉牛业务、其他业务(自有品牌乳制品的销售)。
其中,原奶业务仍为澳亚集团的支柱产业。服务的下游乳制品制造商包括全国及地区领先的乳制品制造商(如蒙牛、光明、明治、君乐宝、新希望乳业、佳宝及卡士等)及新兴乳制品品牌(如元气森林、简爱等)。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澳亚集团原料奶的销量、销售额和产量,在国内所有奶牛牧场运营商中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1.6%、1.8%和1.7%。
2018年以来,澳亚集团又推出肉牛业务,试图通过多元化业务来推动业绩的提升。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澳亚集团在中国经营两个大型肉牛饲养场,拥有28152头肉牛,其中26566头为荷斯坦肉牛。
澳亚集团方面表示,公司的肉牛业务与原料奶业务协同运作。通过使用公司奶牛群的阉割公牛作为肉牛种群的来源,公司能够利用公司原料奶业务的资源来发展公司的肉牛业务并实现协同效应。
除肉牛业务外,澳亚集团面对经营压力,通过上市纾困亦无可厚非。不得不提的是,今年已经有高达14家乳企扎堆上市,这在乳业历史上较为罕见。
对此,乳业分析师宋亮曾表示,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产、新业务投放等都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上市可以让部分乳企通过融资来缓解流动性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上市优化原有股东结构和股权关系,建立起一种激励机制,实现企业管理层的高效运作。
受新消费品牌青睐,澳亚集团客户群在逐渐拓宽;与此同时,澳亚集团亦需要面对业绩承压问题。此次,加入上市大军后的澳亚集团,会收到上市的“OFFER”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