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2008赛季,混乱和悲喜剧

写在前面:
首先,本文由于是在记述2008赛季的故事所以难免会有争议,请各位和谐讨论。谢谢。
本文其实不只是对之前所写的2010年历史回顾的延展,其实是基于更早的时候(大概在2019年暑假期间)我自己挖的一个坑展开的,当时本来就是打算先写2008年的故事,结果阴差阳错先写了2010年,今天正好就把2008年的这个坑给填了,这篇也花了我差不多一周多的时间了,等啥时候有空我再去写12年吧,虽然这个“有空”至少要等寒假了……
本文写得比之前那篇其实要简短一些,但是由于掺杂了种种场内场外的大道小道消息,后面还写了本赛季对后续F1发展的影响,所以看着挺长,但我觉得我在基本保证了趣味性的同时也基本保证文中内容的真实性了,如果各位有耐性能把全文看完,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仔细梳理了一遍2007年之后的所有F1大道消息小道消息之后,我确信2008年就是之后一切事情的起点,无论是车手转会,无论是规则制定还是其它的一切,我们几乎都可以从2008赛季中发生的一切进行溯源。
从季前(甚至再前一个赛季的末尾)说起吧。
2007赛季,法拉利在一片混乱之中拿到了车队历史上目前为止的最后一个WDC和倒数第二个WCC奖杯,而迈凯伦则错失了他们自1999年以来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夺得车队冠军的机会——当然,因为间谍门事件的存在,其实是被WMSC宣判取消当年成绩的。
然后是OWG的产生——这个于2007年年中成立的,名为超车工作小组的邪恶组织把F1一路从1999年辛苦发展到2008年的巅峰的飞机车一刀砍掉,认为过多的翼片会导致产生杂乱的气流,导致后车难以跟车和超车(但事实是2009年的超车次数比07,08两个赛季都少,在21世纪仅比禁止赛中换胎的2005赛季多4次位列倒数第二),于是F1开始向今天的傻大笨粗(好吧也不能说傻,充其量是大笨粗)的方向发展,如果不是有2010和2012两个精彩的赛季作结,“小而美”的2007-2008赛季赛车恐怕就将成为黄金时代最后的注脚。
除此之外,OWG引入的DRS+过分宽大的车身是现在F1超车变得更无聊(注意,不是无法超车,而是超车变得无聊了)的基本原因之一,况且在十数年的发展之后,在某个矮子的领导下,F1再次开倒车回到了跟不住车而且甚至更超不了车的年代——历史,很神奇吧?
30天之后,我们就将迎来汉密尔顿赢下其第一个世界冠军的13周年纪念日,在此,我们也可以看看跌宕起伏的2008赛季,这个实际上完全影响了之后的历史走向的赛季,到底是如何发展的。以下进入正文。

前奏
在匈牙利的混乱中,科瓦莱宁得到了自己F1生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分站冠军——马萨一路领跑,然后在倒数第三圈爆缸,Kimi被阿隆索挡了大半场好容易才靠进站翻掉对手,紧接着前面又来了一个格洛克,队友汉密尔顿更是早在41圈就爆胎出局,这不夺个冠真就说不过去了。
不过anyway,生涯首次夺冠的科瓦莱宁同学一定很开心,车队可能是喜忧参半,但这毕竟离年底还早,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也一分未得,汉密尔顿的领先优势还算稳固,他不用担心,迈凯伦亦不用担心。
迈凯伦可以开心地开始他们的夏休期同时好好准备在赫雷兹的季中测试——当然,主要问题并不在于眼下的MP4-23,而是半年后就要推出的MP4-24,迈凯伦和宝马几乎同时开发出了过渡款的测试赛车,F1.08B和MP4-23K在测试中总之也遇到了林林总总的问题,但对于迈凯伦来说这是并不那么紧迫的伤脑筋的事,宝马可能更头疼一些,毕竟这么早地舍弃了今年的战斗搞得自家两位车手都很不开心,要是明年出不了成绩可就难交差了——无论是对总部还是车队上下。
但法拉利此时要面临更大的问题以至于他们根本没空搞什么F2008K(所以这玩意儿实际上直到年底才出来,而且完全就是搭了个kers的F2008),当然其实也无关于什么赛车升级,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法拉利的内部环境是真的堪忧,上半赛季多次整活让蒙总已经忍耐到了极限,同时队内二位车手之间的胶着局势也是迟早要着手处理的一大难题,别人家夏休期解决技术问题(点名表扬小牛和雷诺),这法拉利夏休期偏要解决政治问题,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你这意大利破庙的经过于难念了……

Intermezzo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情景复现吧:假如你是一位车队高层,去年年底你的大领导从车队退休了,你现在升任成了领队,正面临一个幸福的烦恼——你手下的两个车手K和F的状态都很好,两个人在上半赛季拿的分数差不多,但他们俩上面不远处就压着你们最直接竞争对手的头牌,因此下半赛季需要(当众)确立一个一号车手去争总冠军。
好了,我们来命一下题。
已知:
①你手下的车手K是去年的世界冠军,有过两站狂追17分逆转夺冠的彪悍战绩,今年开局阶段状态上佳,甚至拿了一个单站大满贯,不过之后在场内场外遇到了一堆破事,状态有些回落;
②另一位车手F虽然没有K状态那么牛逼但也是自己生涯截至目前的巅峰,上半年出的事故比较少,领跑能力强。跟车队感情极其深厚(02年一签签了8年合同),但是被调到一队之后的两年时间全部在干二号车手的活,暂时没有争夺总冠军的经验。
③必须选一个1号车手,因为直接竞争对手的赛车和你们的赛车差不多快,不然很可能重演前一年对手车队的情况——队友平分,然后由于两个人对分的分数太多导致最后以微弱劣势输给对手。
好,提问时间到,这两个车手你选谁当一号?
不带入感情倾向,我个人认为10个人里有10个会选前者,多梅是第11个。
为什么我之前一定要加一个括号注明“当众”?因为根据当年的新闻来看,有种种迹象显示公关方面的局势早已对Kimi不利,从摩纳哥就开始各种传言满天飞——到底是法拉利为了试探Kimi放的烟雾弹还是阿隆索阵营为了提前接触法拉利打的心理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芬兰人之后的表现确实有所下滑了,到赛季过半,法拉利开始围绕马萨做研发之后更是如此。哦对,还有不能忽略的“第三车手”舒马赫,他也是场外的因素X。
于是一堆人开始带入阴谋论,又是阿隆索要带资进组大搞PR战,又是Kimi变成了老蒙和托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又是舒马赫不喜欢Kimi所以在帮忙研发赛车的时候只按着马萨的意见来……如此这般,当然其中可能有一部分这个因素我不否认,F1说到底也是政治与金钱的游戏,但是说实话肯定不会是全部。
仔细研究一下其实就会发现,Kimi觉得当时的赛车不顺手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当年所有赛车相似的研发路线导致的问题——鲨鱼鳍的引入会导致赛车天生偏向转向不足,这和Kimi的口味完全不对路(引用老莱在德国站之后新闻发布会上的原话:This is definitely not a crisis, but we have to study carefully the handling of the car to understand if we have taken the right road in terms of development,在2014年他和阿隆索搭档时的表现也可窥得一二),而除此之外,他还遇上了轮胎升温困难的大麻烦。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回答,滨岛裕英(Hamashima Hirohide,时任普利司通赛车轮胎开发总监)当时指出“2008年的轮胎和2007年的并没有配方上的差别,去年他也没跟我提过这事,大概是这一年法拉利的造车调车方向不一样了吧,但今年的赛车确实会倾向于转向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媒体则传出了普利司通08年改了轮胎配方的消息,也不知道谁真谁假,各位可以自行判断。所以为什么当年Kimi在Q3都会采用重油战术的疑问似乎就破案了——他的轮胎升不了温,更重的车重在这方面确实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综合以上信息,在匈牙利Kimi和马萨装上不同款式的引擎罩的实验可能真的是在帮老莱找感觉,但已经来得太晚了,为了整体利益,你就帮马萨争冠吧。
当然,赛车研发肯定已经在围绕马萨开展了。
在这里我不对多叔的决断多做批驳,加入感情因素考虑,我很理解围绕马萨做开发这个决定。但是从理性上讲,我认为这个决定90%是错的,剩下10%留给Kimi下半年就算当了核心也大暴死的可能(考虑到之前发生过的事情也不排除这事会发生,Kimi倒起霉来谁都挡不住)
从结果来看,已知条件③里的情况实现了一半——最后又是1分差距定胜负,不过这是后话。
至少在匈牙利,法拉利在明面上确定了马萨的一号地位,而从摩纳哥开始就觉得车不太顺手的Kimi在摩纳哥到匈牙利这段时间不仅表现有所下滑而且运气奇差:摩纳哥车队赌天气玩重油一停结果大好的排位赛1-2全浪费了,加拿大被某人飞来横祸,英国站又被车队嗯搞(我都不知道法拉利怎么会觉得那雨不会下),法国站莫名其妙的排气管故障,德国站表现欠佳……
不好意思我真的不太喜欢阴谋论(看过10年那一篇的读者也知道我如果要搞阴谋论肯定会提前注明是玩笑话,这里也单独注明一下),但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真的需要一点阴谋论了,不然我觉得这天怒人怨的运气真的应该在上海的时候去静安寺之类的地方上两炷香拜一拜……
之后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夏休期回来之后,马萨开始硬气了,甚至在9月15号的记者会上直接说出了“我和Kimi关系很一般”,“夺冠是个人的事情,与莱科宁无关”这种话,让人不得不怀疑马萨到底是当时情商出了临时故障还是舒马赫授意的借机对“被迫退役”的报复,霸气是霸气了,可也挺招人反感的。
不过无论如何,Kimi和多梅确认会帮助马萨争取年度冠军,Kimi也确实懂行——前一年在巴西受了马萨的恩惠,这一年还回去就是了。当然,效果也确实不错,如果只算后半个赛季的分数,马萨就是冠军(和阿隆索同分但是多一个分站冠军),可惜F1是一个赛季的事,可惜F1没有如果。

欧洲
当年全新引入赛历的瓦伦西亚街道赛是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条赛道,不提韦伯10年飞天,阿隆索12年神奇夺冠的两次经历,我觉得这条赛道也是非常好玩的一条赛道,虽然从比赛的角度这条赛道其实很难超车,缺乏观赏性,但是从纯驾驶角度来说是极有挑战性的。
排位赛中马萨力压汉密尔顿取得杆位,再之后是库比卡和Kimi,科瓦莱宁第五,而当时的小红牛新人瓦特尔则取得了职业生涯最佳排位名次P6,小红牛在夏休期所下的苦功可见一斑。
比赛起跑之后汉密尔顿就遭到了库比卡的强烈攻击,如果第一弯的角度再大一些汉密尔顿说不定会被波兰人直接吃掉。不过汉密尔顿还是很好地守下了亚军的位置,然后和马萨缠缠绵绵越跑越远,马萨领跑一整场,他就在第二的位置上待了一整场,他俩还和第三完全不在一个节奏上,汉密尔顿几乎就是每一圈都比马萨慢一点点,能看见马萨但也就只能看着干着急了。
虽然从前三位的角度来讲比赛其实挺无聊,但是比赛中还是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插曲的,当然现在看来有些部分甚至有点地狱笑话的成分了。Kimi在和老乡缠斗的时候被出站的马萨横插在前面,老莱也没有多做抵抗,把马萨放过去了,当然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至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次马萨的行为多少有点不地道,老莱总归是轻车,你让他跟在你一重车后边实在是耽误人,汉密尔顿两圈之后安排进站完成之后还差着马萨三秒,你要说Kimi是帮马萨挡枪眼也对,是为了还去年巴西的人情我觉得也对,只是莱胖子估计没想到后面还有他帮忙的时候罢了。
给Kimi添堵的也不止自己的队友,他自己也给自己和车队找了点麻烦,当然一切的起源也都是那套代替棒棒糖人的灯号系统,芬兰老同志不知道是真的没弄明白还是怎么回事,反正那黄灯还在那儿闪着他就差点往外跑了,幸亏他感觉不对及时刹住了车——虽然还是造成了一位技师受伤,但油管好歹还挂在加油机上,一个月之后他的队友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当然也别忘了他自己的赛车给了他最后一击——第45圈,芬兰人的赛车因为活塞连杆断裂爆缸,退赛原因和前一站的马萨一模一样,拉起的滚滚浓烟估计比他心中被无良媒体激起的烦恼还要长,冰人的引擎就这样和北京奥运的圣火几乎同时熄灭了(当时正好赶上奥运会闭幕式),他也就顺便把车停在了维修区出口,几个技师跑出来和老莱一块儿把车子就这么推了回去,安全车都没出一个,当然也幸好没出安全车,不然以科瓦莱宁最后阶段的那个速度库比卡估计是要把领奖台最后一个位置给交出来的。
所以你看,人倒起霉来是真的什么东西都要和你作对的。
还有,我说那个法拉利啊,你这么赌和前一站马萨爆的那台引擎同批次的产品不会出问题真的好吗,直接退赛可比罚退的代价大得多啊……

比利时
这是整个2008下半赛季火药味最足的一场比赛——撞车也好,缠斗也好,赛后的唇枪舌剑也好,一切都在将这一年的WDC争夺战推向高潮,并且在意大利的冷却和新加坡的混乱之后正式引爆。
对于法拉利来说,由于Kimi反映升级套件完全不称手,所以法拉利从这站开始把车子给他调回了上半年的状态,这对于当时还正处于职业生涯巅峰的老莱来说是件大好事,从之后的表现来看他的成绩一定程度上确实回暖了。
排位赛中湿冷的天气让很多车队和车手都感到有些不适,Kimi在抱怨了半个赛季的轮胎升温困难之后终于遇上了斯帕这样的超级大冷天,不足20℃的赛道温度或许能让习惯了寒冷的芬兰人如鱼得水,但是却不能让他的法拉利赛车得到一丝一毫的好处,从排位赛最后一圈犯下的错误就能看出他还没有完全适应当地的条件。
但不论怎么说,周日的正赛还是要来的,而且周日午前的一场阵雨又让赛道条件骤然恶化——起跑时赛道温度仅有16℃,而且很多路段都还是湿润的,这对于法拉利来说似乎不是个好信号。但是Kimi站了出来,起步之后Kimi趁着特鲁利和博尔戴造成的混乱切到T1外侧的缓冲区内开始加速,这让他获得了一定的优势,并且在艾尔罗格出弯处贴到马萨之后在大直道上强行干掉了队友,一圈之后又因为汉密尔顿自己的失误上到了P1并且开始顺利领跑,此时汉密尔顿和马萨分列2,3位,马萨虽然离得有点远,但是能顺利带回就是好事。
比赛第11圈,汉密尔顿进行了一次极短的进站,加油时间仅有6.8秒,考虑到赛前有猜测认为汉密尔顿和马萨都应该是相对更重的载油,这次进站我们可以看作是为了undercut掉Kimi做出的应变一手。想法是很好的,可惜执行的时候出了岔子——估计是迈队的策略组没算好时间,出去之后汉密尔顿当场尬在了队友屁股后面。
当时我对形势的判断是应该还好,科瓦莱宁因为早几圈对韦伯的鲁莽超车行为被罚通过维修区,如果迈凯伦及时把他叫进去受罚,汉密尔顿不至于受太多损失。
当然,法拉利也是这么想的。Kimi本来油就要更少一些,跃马的策略师们看到汉密尔顿被自己队友挡住的时候心中应该还挺激动,于是顺势把老莱叫了回来,完成了一次和汉密尔顿差不多的进站,出站之后还扩大了自己的领先优势。
再一圈之后马萨进站,加油用时7.6秒,出站之后仍然在汉密尔顿后面。
比赛里程过半,Kimi已经拉开汉密尔顿接近7秒的距离,但是在还剩下19圈时,FIA突然给出预告——20分钟之后将会降雨。这下乐子来了,当年的赛车在斯帕的圈速大概是1分48秒,这意味着雨大概会在距离比赛结束还有7-8圈的时候开始。
之后汉密尔顿,Kimi和马萨相继进站,但是Kimi再次遇到轮胎升温难的毛病,和汉密尔顿之间的差距迅速迫近至1.8秒,不过好在大概5,6圈之后芬兰人的轮胎逐渐热起来了,这两位之间的差距大概维持在两秒左右。(以斯帕的长度居然要5,6圈才能把轮胎热好,kimi你还真是冰人啊-_-||)
事实证明当年的天气预报还是很准的,车队也蛮信这个,比赛倒数第10圈,雷诺指示阿隆索“尽可能推进,最后几圈可能要回来换半雨”,倒数第7圈,阿隆索向车队汇报T1和T14附近的区域开始下雨,本来已经没什么悬念的比赛再次变得精彩了起来。
倒数第3圈,汉密尔顿正式追进Kimi的1秒区,Kimi在斯帕最大的噩梦开始了。
随着雨势继续,汉密尔顿越发强势,并且在第三段吃到尾流爬头。老莱当然非常强硬地寸步不让,汉密尔顿被迫在公共汽车弯切了西瓜,知道这样算是违规获利的迈凯伦马上告诉汉密尔顿把位置先还回去,却不曾想汉密尔顿实在是心急,在进T1的之前直接硬切内线把Kimi又给吃了。老莱很生气,后果也挺严重(对他自己来说),落后的Kimi在普鸿弯硬走外侧缓冲区占到便宜又贴到了汉密尔顿后面,并且在之后利用套圈罗斯伯格的机会超越了汉密尔顿。
但是很不幸,当时连让车都让不干净的罗斯伯格还是打乱了卫冕冠军的节奏,Kimi在13号弯失控打转,汉密尔顿再次顺势完成超越,最终稳稳带回,这周早些时候正式和猫姐确定情侣关系的汉密尔顿在拿下了斯帕冠军之后可谓是双喜临门。
在前方集团缠斗的同时,眼见雨势继续加大,大家都打算求稳跑完收工就行。但有人说不。倒数第三圈,海费换上雨胎,最后一路抢到P3;最后一圈,阿隆索换上了雨胎,然后在bus stop处完成一穿三拿到P4,成为比赛结束的完美句号。
这场比赛应该就这样平稳的结束了。
当然,仅仅是比赛结束了。
比赛完结并不代表整个比赛周末的完结——FIA赛后宣布给汉密尔顿加罚25秒,原因是他在公共汽车弯切西瓜之后超过了Kimi并且获得了持续的优势,已经拿到冠军奖杯的迈凯伦和汉密尔顿自然不乐意,直言FIA是针对自己并且要求提出上诉,当然,这样的上诉几乎是100%不可能有结果的。坦白的说,我们现在再来看这个处罚,难免觉得量刑过重甚至对迈凯伦是不公平的。
虽然让出位置之后不准马上超回这条规则迟早要出台(否则这种整法对前车肯定很不公平,像在这种直道上稍微放过去一点又能马上吸上尾流再超回来,防守方是吃大亏的,FIA迟早会发现这一点)但这么玩弄迈凯伦和汉密尔顿的感情实在说不过去。
不过就算上诉也没办法再次改变比赛结果,马萨还是拿到了斯帕的冠军,用一种非常尴尬的方式,汉密尔顿则被这一杠子敲到了P3,马萨净追四分。当然,当时在领奖台上大家还是和谐的,汉密尔顿高兴,马萨高兴,因为反应最快所以上了大分的海费肯定最高兴。
在罚单开出来之后,马萨和汉密尔顿之间的积分差距已经缩小到两分,而试图用这站比赛证明自己却连续第二场以悲剧收场的老莱在积分榜上已经掉到了库比卡后面,落后汉密尔顿19分之多,虽然因为赛季还剩下5站,争冠的希望仍然没有完全破灭,但毫无疑问他已经必须成为马萨的忠实僚机,并且可能需要在最坏的情况下站出来力抗争冠大旗。
正好,下一站是法拉利的主场,我相信法拉利肯定非常乐意洗刷前一年被迈凯伦在蒙扎1-2带回双车巡游带来的耻辱,但又很不幸,他们赶上了蒙扎少说30年也遇不到一次的大雨,于是法拉利再一次在蒙扎让人失望,但对于主场观众来说,他们见证了旧王指定的接班人在这里的崛起,在另一支意大利车队的崛起,这又变成一件好事了。

意大利
提到2008年的意大利站,我想很多人的记忆都是小红牛的历史首杆+首冠,初出茅庐的超级新人瓦特尔在意大利车队的意大利主场拿到职业生涯第一个冠军——此时距离他的F1首秀只过去了一年多一点,此时他正处于他的第一个完整F1赛季。
我当时绝对相信,这个年轻的小伙就是舒马赫的接班人,就连车二代罗斯伯格也没有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毕竟前一场螺丝连车都没让明白)。当然,后来的故事也只能是后来,我们把目光转回这场比赛,他虽然是这场比赛的主角,但他并不是本赛季的主角,更不是本文的主角——主角们因为没有料到蒙扎居然也会有这种忽大忽小的雨势,排位赛成绩基本都比较惨淡,只能排在后面起跑:马萨P6起步,莱胖P14,汉密尔顿P15,最后一位有潜力争夺世界冠军的车手库比卡当时也在第11,等待我们的或许会是一场多人遭殃的乱战。
比赛在安全车的带领下拉开了序幕,由于比赛开始时的雨势并不大,仅仅两圈之后SC就要退出赛道。领跑的瓦特尔知道,他的身后就是一台迈凯伦,而他此时心中肯定都是一年前在富士的暴雨中被另一台迈凯伦玩命画龙压车导致自己追尾韦伯,丢掉了早该在一年前就拿到的领奖台的场景。所以当这次轮到德国小子自己领跑的时候,他也学聪明了,在帕拉波利卡之前压车,然后进弯,提速,带开,一气呵成。从此整场比赛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威胁到他的领先地位。
在瓦特尔领略到所有比赛领跑者共通的喜悦,撒开丫子一顿欢跑的时候,积分榜排在前四的车手则各有各的不幸——Kimi和汉密尔顿被经验老到的费斯切拉死防,马萨本来就是著名雨战苦手,更别提在这么恶劣的赛道条件下超车,库比卡也为了保证安全和前后车均有3秒左右的差距。
Kimi在长时间受阻于费斯切拉之后,在比赛第9圈终于在T1之前找到机会完成超越,一圈之后汉密尔顿得益于在帕拉波利卡更高的出弯速度在终点线附近就硬扒掉了fisi,接连被这二位超过的意大利老将之后就失去了速度,两圈之后在与DC的拼抢之中撞坏了赛车,成为当场比赛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退赛的车手——本场比赛的历程和我最初设想的乱战实在是差得太远。与此同时,汉密尔顿则在直道上超越了Kimi,正式拉开了他本站超车秀的大幕。
在费斯切拉退赛的同一圈,马萨似乎是要洗刷自己“旱鸭子”的坏名声,在之字弯硬切路肩过掉了罗斯伯格,完成了一次汉密尔顿式的超车。不过这次超车并没有给他的全场比赛定下一个好调,在汉密尔顿在后方车阵中不断冲杀时,马萨又因为这次太激进的超车而把位置还给了罗斯伯格,虽然之后在第14圈再次拿下P4,但已经损失了太多时间。
第15圈,迈凯伦通知汉密尔顿5分钟之内会开始长时间下雨,但是显然迈凯伦的预报比较不靠谱,第二段雨虽然来得还算准时但是完全不大也不长,在英国人第27圈进站的时候天色就已经有点亮了,之后雨就慢慢停下了……
应该说在这件事情上法拉利是值得表扬的,他们应该是临时决定让Kimi跑一个两停,基本上算准了后面雨要停下,当然,这么算是算准了的,就是当时的Kimi状态显然不太给力。第30圈开始赛道逐渐变干,用全雨的几位车手已经开始在赛道上跑湿线冷却轮胎,与此同时更生猛的阿隆索在完成计划的一停时第一个换上了半雨胎,出站之后开始快速追近前面用全雨胎的车手。三圈之后,看到阿隆索吃到甜头的法拉利让马萨提前了计划的二停换上半雨胎,科瓦莱宁和库比卡也相继进站换上半雨,第36圈,瓦特尔和杀红了眼的汉密尔顿也先后进站,比赛的格局就基本上确定了。
比赛的最后17圈并没有再像前一站那样波澜壮阔,瓦特尔平安带回冠军的同时也改写了之前的最年轻分站冠军的记录,科瓦莱宁这场比赛虽然带回P2但是整场看下来的发挥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汉密尔顿虽然在比赛中贡献了相当多的精彩超车但是苦于天气不帮忙,多进一次站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在韦伯在比赛末期带给他的巨大压力之下,他最终排在马萨身后一位完赛,两人的积分差距也缩小到一分。
同时由于Kimi本站几乎全场划水一分未得(虽然最后跑出来个最快圈但是当年最快圈不算分啊),法拉利在车队积分榜上继续被迈凯伦追近——当然,由于迈凯伦之前实在是差得太多太多,法拉利此时仍然有5分的领先优势。
由于F2008在低速赛道上还是有一些优势,他们有很大概率可以在新加坡把这个领先优势重新扩大到安全范围,而迈凯伦现在有两件事情要考虑——第一,能不能激发科瓦莱宁的状态;第二,如果不能就要马上全力支持汉密尔顿冲击车手冠军,为此甚至需要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牺牲一部分车队积分,这是丹尼斯在其领队任期内的最后一个考验。

新加坡
9月28日,F1历史上第一场夜赛,也是21世纪以来最肮脏的比赛之一拉开了帷幕。
不得不说当时的FIA和FOM还是为这场比赛的顺利进行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甚至引入了一些对当时F1来说算是革命性的技术——包括日后用在诸多夜赛里的灯光照明系统,以及灯光信号旗被第一次引入赛道。就算没有正赛中的那么多P事,这场比赛也完全可以作为一场开拓性的比赛被载入F1史册。
排位赛中马萨做出了非常可观的杆位圈速,比当时的汉密尔顿快0.66秒,就算考虑到当年Q3要带油跑,法拉利和汉密尔顿之间的差距也绝不会太大。除非两边的策略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法拉利在策略上主动求变,马萨的起步油量至少要比汉密尔顿少15-17公斤(按照比赛数据和经验值判断,15-17公斤的燃油在新加坡能跑6圈),但前五位的车手却都是用的偏硬的那套轮胎起步的(当时一场比赛只有软胎和硬胎两种选择,取决于普利司通带硬/中/软/超软四种轮胎中的哪两种),所以虽然手里没有当时的准确车重数据(正赛也由于撞车门引起的混乱导致我无法验证这个猜想),但我确信前五的策略不会有特别大的差别(比如什么两停打一停或者三停打两停),马萨那场比赛的状态是真的不错而不是靠油量红利干掉的汉密尔顿,就像汉密尔顿2018年在同一条赛道上做出的惊人单圈一样(虽然这个比较难免有老子像儿子之嫌),简直堪称马一圈。
起步阶段马萨的优秀表现也证明了我的猜想,巴西人的起步相当不错,三个弯之后就把身后的汉密尔顿给甩到了1秒开外,汉密尔顿起步之后的速度也优于Kimi,一圈之后kimi就已经掉出了汉密尔顿的两秒范围之外。另外一边需要帮助车队争取车队冠军的科瓦莱宁起步之后被库比卡在T2轻轻一顶,赛车有些失控的同时掉到了P7,虽然很快依靠赛车的速度优势抢到了格洛克前面,但是实在架不住格洛克当时见着迈凯伦就想杀的on fire状态,一个弯之后就把位置又交了回去。
随后马萨逐渐跑远,汉密尔顿在第5圈之后则出现明显的力有不逮,Kimi开始逐渐缩短与迈凯伦赛车的差距,从6秒到2秒出头。
之后的时间里,如果没有那次惊天动地的撞车,剧本大概会变成马萨独自领跑,老莱在后面以每圈0.4-0.6的速度继续追近汉密尔顿,说不定还能超过去,由于策略上两支车队很可能不会有太明显的差距,所以法拉利大概会拥有一个完美的1-2带回的周末。嗯,大概如此。
可惜第14圈还是像高木正雄君躲不过去的枪子儿一样到来了。
雷诺的5号赛车在第12圈进站,之后他们的6号赛车在比赛第14圈的T17出弯时打滑撞墙,由于附近没有一台吊车,安全车出动(从事后的TR Script来看甚至差点红旗)。
在2008年的安全车规则下,车阵完全压缩之前都不允许车手进站,维修区的入口是红灯状态,在此期间(很可能是出于无奈)选择进站的罗斯伯格和库比卡之后被罚时,至此阿隆索本站夺冠就不再有任何阻碍,西班牙人也没辜负了有可能比自己亲爹还亲的花布安排的肮脏战术,拿下了自2007年蒙扎之后的第一个分站冠军。
虽然前面车手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后方集团中在争年度冠军或者在帮忙争年度冠军的哥儿几个戏还没完:马萨在维修区入口绿灯之后第一个扎进维修区,然后就遭遇了法拉利当年最大的好活——油管还没拔出来不知道哪位技师就去把灯给按绿了,马萨一看绿灯了赶紧往外跑,于是油管被连根拔起,还差点撞了后面跟着进站的苏蒂尔。白等了许久不说,还因为危险释放又被吃了个drive through的罚单,马萨直接二度落到队尾,最后仅仅领先费斯切拉完赛,本站颗粒无收。
法拉利的麻烦远不止这些:Kimi跟着马萨一块进站,结果眼睁睁看着队友背“管”离乡扬长而去,给自己在瓦伦西亚没演完的戏加了一套安可,又因为要等技师爬起来,把另外一根管子再拽过来,多等了好一阵子,出站之后已经落到P15,跟在老乡科瓦莱宁的屁股后面。不过还好,法拉利及时给了一点补救,多给芬兰人加了很多油,因此Kimi的第二个stint可以跑得巨长,直到比赛第50圈才完成二停。也幸好他在这一圈完成了二停,因为再接下来一圈马萨就差点又犯事害死kimi——严格来讲也不算马萨的全锅——他和费斯切拉两人在套过车子出现故障的特鲁利时有轻微受到阻挡,马萨因为进弯线路有些许受阻打滑蹭到护墙,这蹭一下不要紧(还能出来接着跑),要紧的是他开出来的时候直接封住了苏蒂尔的线路,钢琴苏为了不撞人只能选择撞墙,然后安全车就又一次被call了出来,换句话讲老莱要是再晚两圈他就进不了站了。
但是苏蒂尔撞晚了一圈,这又恰好帮到了kimi——他借着安全车直接追到了第四的格洛克后面,再前面就是汉密尔顿,法拉利的安排肯定是让kimi尽快过掉这丰田然后去死磕汉密尔顿。
但是这是格洛克,别忘了他在自己的主场连队友的面子都不卖,何况你一个又没有争冠任务的法拉利人,所以kimi就只能在德国人的后面结结实实地吃尾气。但是格洛克显然忘了一件事——卫冕冠军今年的争冠任务确实是over了,但是他要干你前面那个人,就这么吃你的挡那心里肯定不好受啊。
于是Kimi在继比利时之后又一次生气了——就你TM叫格洛克是吧?就你TM在匈牙利挡我是吧?当然,生气的结果和在比利时的时候是一样的,莱胖企图以更激进的方式走线超车,在现在已经消失的著名三连弯处连续切上路肩后腾空失控撞上护墙,右前悬挂断裂退赛,然后法拉利在这里颗粒无收。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至少在当时大家还不知道雷诺的阴谋的情况下,阿隆索拿到了自前一年蒙扎以来的第一个冠军,大家可能也觉得雷诺站起来了(当然之后三站的表现证明雷诺确实又站起来了),上升14个位置收获冠军,如果一切不是撞车门的阴谋导致的,或许阿隆索日后会把这个奖杯在自己的陈列室里放到2012年在瓦伦西亚收获的那个奖杯旁边,老了还能给自己的孙子吹一吹“你爷爷我当年运气多好”。
对于名宿来说,虽然吃了个罚单导致丢掉了本来能够提前很多年拿到的第一个分冠,但这个亚军领奖台也是他在威队生涯中的关键一步,之后的一年中他留在威廉姆斯扛起大旗,年度积分仅次于法迈牛布的六位主力车手,再之后被德国队征召,6年后终于成为了世界冠军,此为后话,不表。
汉密尔顿在经历了和DC的长期对决之后依靠对方被出站的阿隆索一挡丢失节奏顺利完成超越,在第三的位置上保持到了最后,由于马萨没有得分,所以这两位直接竞争者的分差再次拉大到7分,对于汉密尔顿来说,这个结果他应该相当满意。
至此,2008赛季还剩下3场比赛,在法拉利的再一次智熄操作下迈凯伦已经完成了反超,马萨和汉密尔顿之间的差距拉大也让法拉利在最后三场比赛中几乎没有退路,犯错几乎就等同于缴械,而Kimi从夏休期回来之后的四场比赛中完成颗粒无收的“壮举”,两支车队的四位车手就这样继续迈向了2008赛季的最终三部曲。

日本
既然都说到是最终三部曲了,也跑到日本了,看过奥特曼的大概都懂总得出点什么大事,于是在重回富士之后大乐子就来了。法拉利一定希望在这里再次取得好成绩,因为一年前就是在这条赛道上,Kimi保住了自己夺冠的最后一点点希望,并且成功地在最后两站完成逆转,对于法拉利来说,这里应当算是个福地。
排位赛的结果也和前一年有些相似——汉密尔顿杆位,Kimi和迈凯伦的二号车手对换了位置,阿隆索第四,马萨和前一年一样排在第五。
显然,Kimi也是希望在这里讨个好彩头,起步非常生猛,汉密尔顿就因为受到Kimi的强势进攻直接杀到内线,并且在T1使出了相当令人不齿的一招——我不进弯了,你也别想进弯。于是起步稍微靠后的库比卡和阿隆索上到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科瓦莱宁虽然发车位置更靠前但因为受到队友引发的事件(实在算不上事故)的影响也掉到了阿隆索后面。马萨,kimi和汉密尔顿的三人集团则分列P5-P7.
一圈之后,马萨在受到汉密尔顿进攻时也无法完成正常进弯,但估计是为了守住位置,巴西人切过草地直接硬挤回了赛道,并且一头顶在了汉密尔顿车子的后轴附近,英国人的赛车失控掉头,等他找到机会掉过头来已经掉到了队尾,他的日本站也基本就此宣告game over,之后那个因为起步故意不让对手进弯的被罚通过维修区一次也只是让他在那场比赛中的遭遇雪上加霜罢了。
但与此同时,他最直接的争冠对手马萨也因为那次不太理智的行为被罚通过维修区,这意味着马萨也基本上掉到了队尾——不过还好,他遇不到汉密尔顿了,因为迈凯伦非常机灵地马上给汉密尔顿换上了硬胎并且加满油开始跑超长stint,能减少一点损失是一点。
16圈之后,丹尼斯气得想拍桌子的一幕来了——科瓦莱宁的赛车缓缓停在了大直道尾端的维修区出口处,这位芬兰人的赛车爆缸了,不得不从第三位这个还能拿很多分的位置上退出了比赛争夺,也正是这场比赛之后,迈凯伦的车队积分被法拉利反超7分,而当场法拉利两位车手得分就正好只有8分(kimi6+马萨2)……
之后的比赛就变成了积分榜领跑的两个人从差不多都是队尾的位置开始往前猛追(虽然策略不一样吧),老莱跟在领跑的二位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的剧情。马萨追得确实很凶,但是从比赛当中的好几次超车动作中也能切实地感受到他情绪上的不稳定,当然最后问题集中在博尔戴身上爆发了——马萨在博尔戴出站时试图强行超越法国人,法国人作为三届CART总冠军自然也不愿过于忍让,马萨随即失控打转,损失了大量时间而且影响到了其最后一次进站。
比赛第54圈,马萨完成最后一次进站,出站后仅仅位列P10,距离身前的海费还有8秒差距,而守在积分区门口的韦伯离他更是还有15秒,再前面8秒才是瓦特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马萨本站是追不上瓦特尔的。
他也真的到最后都没有追上。比赛结束时他离瓦特尔还有不到7秒的差距,这7秒几乎就是他在和博尔戴轻微接触之后打转损失的时间。在2010年积分制度改革前,第6名和第7名之间的差距是1分,马萨当时估计也没想到,不像03年的Kimi和多年后已经双冠加身的阿隆索,这决定命运的1分成为了他一生都无法再触及的天堑……
老乡退赛之后排在季军位置的Kimi在比赛还剩15圈左右时选择对库比卡发起进攻,但是波兰人也非常强硬——我跟不上阿隆索但我防住你是没问题的,久攻不下的Kimi在最后三圈也彻底放弃,在芬兰人身后1.2秒完赛拿下第三,并且帮助车队在制造商积分榜上成功反超迈凯伦回到榜首,最后两站法拉利的任务就是帮助马萨尽可能实现一年前的逆转,而迈凯伦则要帮助汉密尔顿拿下晚到了一年的WDC奖杯,剧情究竟是上一年的翻版还是走向新路线呢……

中国
整个中国站的周末法拉利的车房中都充斥着“倒霉”的气氛,跃马军团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调校,据Kimi本人在排位赛后发布会上的发言称法拉利直到Q3才真正摸着一个好的调校——但这也只是适合Kimi的调校,对于马萨而言车子仍然不太顺手(没错,当年排位赛是能改调校的,parc ferme还只适用于排位赛后)。所以我们看到迈凯伦在这里拥有非常大的优势,人们相信汉密尔顿会在这里弥补前一年的遗憾,至少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登上最高领奖台。
当然,汉密尔顿没有让车迷们失望,他在那个周末的表现只能用完美二字形容。
排位赛中汉密尔顿就以0.4以上的优势击败Kimi夺得杆位,法拉利两人位列2,3起跑,阿隆索位居第4,科瓦莱宁则排在P5。起步之后迈凯伦就显示出强大的优势——汉密尔顿迅速带开,科瓦莱宁也在组合弯中干掉了阿隆索上升到第四。不过仅仅半圈之后,科瓦莱宁就被阿隆索在T12抓住机会,在大直道上爬头并于随后的T13完成超车。
之后的比赛就没有悬念了——汉密尔顿一人从头领跑到尾,法拉利在排位赛后则似乎失去了斗志一般,就连考虑轻油三停往前追一追的想法也没有了,没找到甜点调校的马萨全场梦游,最后还是靠车队指令勉勉强强超过了Kimi多拿两分止损。
好笑的是,这场法拉利自导自演,全世界都盯着的尬戏居然成为了全场比赛唯一的看点。
更好笑的是,一直跟在两台法拉利后面一段距离的阿隆索因为也不知道这次让车到底是什么情况,雷诺的pit wall直接跟他说你快去追法拉利,Kimi的车子可能出了点问题,于是我们看到阿隆索在最后5圈狂追,一路杀到了老莱身后不到两秒的地方。别的不说,虽然是上了个拙劣的当,但是精神确实可嘉。
此役之后,马萨和汉密尔顿之间的分差又回到了7分,在还剩最后一站的情况下,只有前一年的kimi完成过这样的逆转,而巴西人其实一直不太擅长这样的逆境。马萨在巴西夺冠并不是难事——2006年他做到了,2007年事实上也做到了(为了给kimi让车还是被战术换位了),再做一次,不难。但是主动权在迈凯伦,在汉密尔顿手中,他只能拿3分,这可能吗?这个“可能”其实差点就成真了,真的,就差两个弯。

巴西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场比赛,你们会选哪个?
大多数人应该都会选择“残酷”之类的词,但我要用的是“厚积薄发”,这个词用在这里从本意上讲是很不合适的,我明白;但从字面意思来解,马萨,或者说法拉利这一年的溃败其实早就已经做足了铺垫,当你其实占据优势却要把比赛拖到最后一刻,甚至主动权还在对手手中,你要寄希望于某人或者老天站出来帮帮忙的时候,这就已经输了,就算胜利到来也不过是单纯的运气。
周日的一场雨让英特拉格斯变成了一片湿地,正赛的开始时间都因为这场雨被推迟,幸而雨还是及时停下了,而且天空很快放晴,于是什么时候应该上干胎就成为了对各支车队的考验之一,法拉利对这道题目做出了几乎完美的回答,马萨成为领先集团中第二批进站换干胎的车手,这让他稳住了自己的领先地位。而两个完美的stint表现也让他在比赛末期重新开始下雨时虽然晚了一圈进站但是仍然有足够的领先优势保持到终场——是的,马萨在自己的家乡再次夺得了胜利,只不过今天在聚光灯下的主角和两年前一样仍然不是他。
在第10圈进站换干胎的阿隆索和瓦特尔同样因为比前面几人少跑两圈占了大便宜,在这一轮进站全部完成之后,他们俩已经追到了马萨身后1秒左右的地方,再之后就是稍微离得更远一些的Kimi,费斯切拉第五,汉密尔顿第六,排位赛表现再次惊人的特鲁利则因为临时改了超重油战术排在P7。但是谁都知道,印度力量赛车的速度是绝对不足以挡住汉密尔顿的,第17圈汉密尔顿就抓到机会过了意大利老将,他此时要做的就是保持在这个位置上,4分已经足够让他获得当年的世界冠军。
比赛从此时开始向平稳的方向发展,瓦特尔的三停成为了几乎唯一的变数——他在第一个stint的速度非常卓越,几乎是一路推着马萨在往前跑,三停战术到底能帮他从发车的第7位上升到什么位置成为了一个很好的看点。
与此同时,丰田两位车手的重油战术也开始发威,格洛克在多数车手完成正常的二停战术中的第一停之后位列第四,不过特鲁利本来非常好的局面则因为尾速不够超不过费斯切拉而损失了大量时间,不然他也将成为迈队的重大威胁。比赛中期,汉密尔顿在二停之后套过库比卡之后不久就被对方跟了上来,估计汉密尔顿一开始也就是以为库比卡是跟着他方便超费斯切拉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后面的剧情就逐渐开始变味儿了,库比卡开始当牛皮糖黏着不走了。
光是黏着不走其实还好,因为瓦特尔这个时候跟上来了,库比卡如果帮汉密尔顿挡一挡三停的瓦特尔也是好的,反正再后面就是自己的队友科瓦莱宁,结果接下来的事情变成了三车近距离格斗,可能是出于强烈的争胜意识,汉密尔顿不愿意把库比卡和瓦特尔一块放过去守住第五,结果到了比赛末期这事情就玩大了。
第66圈赛道上空开始下雨,在斯帕吃到甜头的海费第一个进站换上半雨,随后阿隆索等人也相继进站,一圈之后马萨进站,这一轮进站之后排名其实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一个不太起眼的小角色卡在了老莱和汉密尔顿三人之间。
比赛倒数第二圈,库比卡愤而在T12处解套汉密尔顿,英国人因此受到影响在这个弯跑大,身后亮眼了一整场的瓦特尔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也借机超过了汉密尔顿,未来的七冠王因此下降到第六位,法拉利车房内一片欢腾。
40秒之后,马萨在他老爹挥舞的格子旗下冲过终点线,法拉利车房内的气氛彻底引燃。
20秒后,库比卡三人在T10追到格洛克,10秒后,一辆丰田赛车游走在失控边缘,不得不在T12让过了速度显然更快的这三个人,Martin Brundle第一个喊出了那句经典的解说词——Is that Glock?
据网络传闻,布袋叔是全世界第一个发现格洛克被干掉了的解说,但在比赛现场,在圣保罗雨季傍晚昏暗的天幕下,在数辆赛车相继飞驰而过激起的水雾中,我想很少有人意识到那到底是谁,只有迈队的pit wall在紧紧盯着屏幕,确认汉密尔顿以第五的成绩冲线之后,银箭P房中宛若冰冻的氛围才被欢声笑语取代;另一边已经在P区开始庆祝的马萨一家及其车组则得到了pit wall上传来的噩耗,当场僵在原地,转播镜头中只剩下斯梅德利双手抱头在控制台前的哭泣。
是的,如果最后三圈的雨没有下大,或者在12,13号弯的雨不那么大——足够让格洛克正常杀出T12,足够他关住T13的弯心并且开始加速——那德国人的赌博就是对的,他将收获一个第四,而汉密尔顿会以一种他自己更熟悉,但比前一年更残酷的形式输掉冠军:同分,但是少一个冠军。
但很遗憾,也很不遗憾的,汉密尔顿还是胜利了。
不知道是机缘巧合还是什么,汉密尔顿是在库比卡在前一圈解套的同一个弯角超过格洛克的,格洛克在赛后采访中也承认,他的赛车在最后一段已经抓不住地了,那次不知道是设备问题还是操作失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导致的15秒进站也成为了最后他没能守住位置的因素之一。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们都不应该责备格洛克了,虽然他整个后半年都在给法拉利添堵,但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一样——本来的顺风局硬是打成逆风局,最后还要看别人脸色才能决定能不能翻盘,丢人。
最后还是提一嘴马萨吧,匈牙利的爆缸也好,新加坡车队的离奇失误也好,都是导致马萨丢冠的直接罪魁祸首,更是车队上下换为更新更年轻的管理层之后几乎必经的伤痛之路。
纵观整个下半年的表现,马萨其实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失误,除了在富士的不理智行为以外,斯帕和蒙扎的两场雨战基本上都苟住了。但也正如我在日本站部分所言,马萨在富士因为过于激进,或者说急躁造成的失误其实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上海和英特拉格斯能捡到多少,能不能捡到总冠军,其实都是靠别人的赐予了。我个人的观点是,马萨在逆风局的心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他争冠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话都说到这儿了,我们把时间线再拉回新加坡站的第14圈吧——如果皮奎特没有撞墙,巴里切罗会在随后一圈的背直道上遭遇引擎故障退赛,安全车一样会出动,只不过这一次,冠军可能会交给罗斯伯格。所以马萨在李家坡遭遇的不幸真的完全怪雷诺吗?对名宿和库比卡的不幸遭遇,我同意,但对马萨遇到的事故,我持保留意见。
但毕竟白忙活了一年,我还是得对这位FIA-CIK的主席同志表示一下心疼,因为这一年丢的少说16分(匈牙利冠军+新加坡至少上台子)其实全是车队的锅,和他本人关系不大。当然,更让人心疼这位悲情巴西车手的恐怕就是一年之后的那颗弹簧了。
另一边,加冕最年轻世界冠军的汉密尔顿也正踌躇满志,希望在2009赛季延续自己的这段辉煌,但是他可能没有想到,直到2012年底彻底离开迈凯伦为止,他都没有再在一路不惜代价培养自己的这支母队闯进过年度前三,也是一大遗憾吧。
这个赛季就这么结束了,但是估计很少有人想到,这个赛季发生的种种最后还真的波及到了很多年之后的围场……

正文就到这里结束了,后面会发一篇后记,那里会谈到这个赛季对后续F1历史走向的影响,如果还有胃口的各位读者也不妨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