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评测】闲话少说:晋级千元级“内卷班”——铄耳S12


耳塞
随身HiFi发展到今天,耳塞内部配置已经呈现出一种非常多元化的走向,各种复杂的单元搭配层出不穷,例如近两年被应用非常广泛的圈铁静电混合式配置,再有以UM为主融合了骨传导单元的耳塞配置在圈内也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身处HiFi领域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耳塞领域由传统动圈、动铁单元独霸天下的时代已经渐渐落幕,越来越多新鲜的单元和声学技术都开始涌现出来,如今一款耳塞中能够包含的单元种类和数量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平板振膜就是这样一种较为小众的声学配置,过往大多数情况下它都被应用在大耳机当中,而这次铄耳把它放到了一款千元级耳塞里面,着实是比较罕见的做法。

铄耳
铄耳这个品牌近两年才开始在圈内有了比较高的热度,但对它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它的前身是一家研发实力雄厚且技术经验丰富的耳塞类代工企业。自铄耳品牌创建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就通过数款优秀的产品在HiFi耳塞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从Soloist、Conductor到EJ07、EJ09等,这些耳塞的市场反响都相当不错。去年在某次展会上我就曾短暂听过一段时间的EJ09,圈铁静电混合的配置着实调校得非常出色,强大的信息量能给人一耳朵惊艳。有了这次经历,我对于铄耳这次推出的千元级平板耳塞S12,是既抱着怀疑也持有一定期待。

S12
现在耳塞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千奇百怪的外观样式和面板设计,有些耳塞金贵得像艺术品,磕不得碰不得,有些耳塞面板设计得花里胡哨,好看但不好听,只能挂在脖子上当装饰品。
S12的外观倒给了我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感觉,整个腔体颜色一致,没有任何多余的点缀,甚至连花纹都没有,官方配色虽然可选,但基本都是同一风格,个人感觉我手上这条银色还算耐看,总之光从配色上来看,S12像是要把“朴素”一词贯彻到底。不过插针母座位置侧面的立体处理也让它朴素之余显得没那么单调,不然想必会劝退相当一部分外观党。
S12的腔体做工在千元级算是中规中矩,虽然肉眼看起来严丝合缝但缝隙处用手触摸也会有不齐的感觉,所以对手感有一定影响。CNC铝合金腔体非常轻盈,哑光工艺对手感有一些加持,也增加了耐用性,毕竟对烧友来说,这个价位的耳塞在日常使用时可能不会特别注意呵护,较高的耐用性无疑会让它在更多场景上都有出场的可能。S12的标配线材比较柔软,粗细适中,佩戴过程中不会有坠感,除了特别安静的情况下其它时候也基本感觉不到听诊器效应。

客观体验层面,S12在千元级并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好在也没有硬伤,无论是佩戴还是外观做工和耐用性都处于同价位的平均水平。包装和配件方面一直以来都不是铄耳这个品牌的侧重点,S12也维持了铄耳一贯的风格,包装盒简洁小巧,配件以耳塞套为主,整体实用性较高但也缺乏亮点。

声音
了解平板振膜的烧友都知道,它在大耳机当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像HIFIMAN的HE系列、奥蒂兹的LCD系列都有着众多忠实的用户。平板振膜有着许多优异的声学特性表现:比如宽松的声场,再比如低频的质感和声音的包容度等等。而当平板振膜出现在耳塞当中,它的各种优势还能否完整发挥呢,我便带着这个疑问开始感受S12的声音。
初听
到手之后的第一耳朵S12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低频质感和中频密度,它的低频是宽松中带一点“Q味儿”的感觉。这种低频风格和爵士类的音乐非常搭,可以将许多风格轻松慵懒且律动优美的曲目呈现出十分悦耳的听感,很适合在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时候聆听。而在拥有一定信息量的基础上,它的中频给人的感觉则略饱满但又不会厚重,演绎各种不同曲目时都不会将能量过度集中,而是通过比较柔和的方式传达音乐中所涵盖的情感,从而让人觉得舒适、耐听。S12初听之下的风格便是偏向温润、细腻的走向,在聆听大众化的流行曲目时会给人更加惬意的享受,聆听编制类曲目时则少了一丝凌厉,可能会让人不够满足。

细听
煲机,折腾搭配,是深入了解一款耳塞的必经之路。S12在久煲之后相比开声状态也有着显著的提升,它在保留了开声就能让人感受到的质感和密度之外,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声场规模和宽松度。在满足了它所需的驱动力之后,它展现出了远超同价位大多数耳塞的声场规模,横向和纵深都相当宽广,演绎场面较大内容复杂的曲目时也能提供非常出色的层次感。S12的空间塑造能力是给我较大震撼的,尽管要想完全发挥出这方面的优势也需要从搭配上下些功夫,但至少说明它的上限不被价位所限制。当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在发掘出S12潜力的同时也发现了它高频顺滑程度上的欠缺,在演绎偏向中高频器乐类型曲目时,S12泛音表现得不是那么自然,谈不上毛刺,更没到刺耳的程度,但或多或少会对这种类型曲目的呈现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接受与否则因人而异。三频走向方面,S12稍微偏中下盘,高频量感占比不高,但也保留了一定存在感,质感适中,低频质感则非常亮眼,中频也十分优异,在音乐风格的适配上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流行优于古典,中低频器乐优于中高频器乐。

声音总结
单从声音的角度来看,S12是一条有个性有实力的“尖子生”,它虽然不是全能,但声场、密度、低频质感等“科目”的突出成绩足以让它站在千元级耳塞前列,挤进“内卷班”。
搭配
虽然S12有一定的驱动门槛,但在没能完全驱动的前提下它还是能很大程度上保留一些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下面我选取了三种搭配和大家分享一下听感,分别是铄耳自家的小尾巴DT02、旷世QP2R、飞傲M11 Plus LTD+凯音C9旗舰级耳放。
铄耳DT02
DT02是和S12同期上市的一款小尾巴,声音细腻自然,素质在同价位中上等,听感风格是偏向耐听的类型。分享这套搭配的原因是我发现S12的下限比想象中高,DT02下的S12并不能将它的全部实力完整发挥,但却可以突出展现出它的声音优势,例如声音的密度,空间感的塑造等等。在这套搭配下S12呈现出的是偏流行的声音风格,空间的规模不算特别大但层次感、立体感表达比较到位,声场横纵比十分协调,由此带来了较为舒适且充实的听感。三频方面是中下盘走向,高频中规中矩,不会显得暗淡,低频量稍多,凝聚力很强,既保证了一定的氛围又没有让听感闷糊。中频上,器乐音色没有太多渲染,人声听感顺耳,口型清晰,厚度适中,兼顾了男女声不同音色特质的呈现效果。总而言之,在日常流媒体的使用场景下,如果图个出街方便,听歌要求不高,DT02加S12的搭配是非常有性价比的一个选择,当然,我个人尝试的其它小尾巴搭配S12表现也都可圈可点。

旷世QP2R
这是一台老型号的便携播放器了,QP2R的推力在同类产品中并不算特别高,实测之下大概刚刚卡在S12的驱动门槛之上。之所以分享这套搭配是因为这两款产品相结合之下听感实在过于舒服。QP2R的声音偏暖,低频量略多,高频十分自然,S12搭配QP2R呈现出的声音也是偏暖声,低频量大,下潜深度很高,氛围感非常强,在这套搭配中,S12中低频的优势刚好展露无遗,配合上优秀的空间塑造效果,演绎常规流行、Live类、OST等类型的歌曲时非常强大。而在演绎上文中提到过的爵士类型曲目时,整体的听感效果很出众,可以把很多爵士乐中浓郁的气氛渲染起来,让音乐听起来十分动感,偶尔还会带一点俏皮。这套搭配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套,当然,同风格的播放器可选项也很多,搭配效果应该也都八九不离十,偏爱低频、氛围感的烧友有机会可以尝试一下。

飞傲M11 Plus LTD+凯音C9
飞傲M11 Plus LTD是我日常主力前端(ESS版本推出之前我都直接叫M11 Plus,有回过头阅读我其它文章的朋友注意区分),这套前端是我前不久才尝试的,各方面实力基本接近随身天花板,用这套前端驱动S12毫无压力。S12在这套搭配中首先就显现了极为规整而又广阔的声场,空间塑造效果十分出色,其次S12的声音密度相比之前的搭配明显有了更进一步的变化,听感变得更加充实,低频也维持了不错的下潜深度,给整体增添了一定的能量感。这套搭配下的S12表现像是上一套搭配的升级版,但低频更加凝聚,氛围稍稍收敛了一些,整体风格也更向均衡靠拢,在演绎部分器乐曲目时兼容性有了显著提高。用这套搭配听歌时,Live类曲目是最让人喜爱的选择,除了广阔的空间感之外,各个音乐元素的音色把控也相当不错。

搭配总结
以我个人喜好来看,S12搭配中性或微暖声的前端用来聆听流行歌曲效果会非常好,并且S12本身的优势比较明显,既可以通过互补的方式让整体声音更加均衡,也可以搭配近似风格的前端来进一步追求偏中下盘的听感。但需要提醒的是,尽量选择推力优势明显的前端,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发挥S12的强项。
音乐分享
不同的器材搭配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有些听古典音乐更有感染力,有些听大众一些的流行人声更能吸引人,也有许多许多器材擅长演绎摇滚、ACG等等类型的音乐。用适合的器材听适合的音乐是怎样一种感受?我觉得这种分享可能更容易产生共鸣,所以我选取了S12在搭配QP2R时令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分享给大家。
要分享的歌曲是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流行歌曲《迷迭香》,这首歌的爵士韵味非常浓郁,曲风慵懒并夹带着荷尔蒙的味道,十分耐听。前奏开始是左右声道交替的清脆鼓声,然后歌曲进入主旋律,这个时候这套搭配的氛围优势便开始有所体现,聆听这段前奏时可以明显感觉到伴奏乐器的包围感,不同乐器之间层次也拉得比较开,空间塑造效果相当不错,打底的低频乐器存在感突出,声音弥漫在空间里,情感烘托得很浓郁。人声开始后可以感觉到位置比较靠前,结象大而清晰,在伴奏的衬托下融入十分自然,到后面副歌部分节奏开始变快,整首歌的感情也随之进入高潮,营造出一种爱情的浪漫滋味,让听歌的人觉得特别自在。整首歌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明确的节奏感,快慢变化之中让人情绪随之波动,非常动人。

不足
客观方面,S12外观工艺上的处理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尤其是在千元级敌手众多的今天,内外兼修方能不败。声音方面,除了上文中提到高频表现略微有些瑕疵之外,S12的瞬态表现相比之下也较为一般,驾驭一些节奏迅猛的曲目时会略显吃力。不过熟悉平板耳机的烧友们都知道,这种声音上的问题与其说是缺陷,倒不如说是这种单元的取舍,对于S12这样一款千元级的、体积小巧的耳塞来说,能够把平板振膜的声音优势发挥得有模有样已经实属不易,再苛求全面可能就需要……加钱?(哈哈开个玩笑)
未来
随着越来越多新鲜的技术、材料被应用到中低端产品当中,总会有一些优秀的产品出现,就像S12。它在声音素质方面已经超出了同价位的平均水平,有些声音特性甚至有了越级PK的实力,平板振膜的应用更是让它在同价位中剑走偏锋,独树一帜。千元级耳塞内卷不断的今天,另辟蹊径的S12也许能让许多烧友对于这个价位的耳塞有一个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