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红利曼战役复盘(文稿)
红利曼为顿涅茨克州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不大的小城却连接着数条公路,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战略重镇。而在地理位置上,红利曼夹在奥斯基河与热列别茨河之间,这也使得在九月俄军退出哈尔科夫时,红利曼成了双方争夺的核心地区。若乌军拿下红利曼,便可进一步将俄军击出奥斯基河流域,逼迫其撤到热列别茨河一带(即斯瓦托-克里米纳一线)。而且,由于红利曼是交通枢纽,乌军可以更为便捷地将部队调往前线,从而在随之而来的斯瓦托-克里米纳战役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对于俄军来说,红利曼已成北部俄军防线的核心支点,若此城失守,极有可能导致俄军北线全面崩溃。反之,俄军同样能通过交通便利来迅速整合近坦一集等部队,从而打回哈尔科夫。
那么乌方的战略目的就很明确了:拿下红利曼。相应的,俄军的战略目的就是保住红利曼。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我们以现在的视角往回看时,会发现乌军似乎已经犯了一个错误:为什么要先打红利曼呢?因为我们知道,乌军拿下来红利曼后,俄军的防线不仅没有崩溃,而且反而比之前更强了。所以有些乌军指挥官也就不大服气,觉得乌军应该先打卢甘斯克双子城,还把杰哥给吓出了一身冷汗。大家看,当时乌军已从塞弗尔斯克方向转入反攻,拿下了不少定居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比洛戈里夫卡。那么,乌军已经打回了利西昌斯克的大门口,又为什么不把主力放到塞弗尔斯克方向,然后一举打下利西昌斯克呢?就算不打利西昌,那渡河去打克里米纳,然后再拿下北顿涅茨克,岂不美哉?对啊,那乌军怎么就这么傻呢?你们能想到,扎胖为啥就想不到呢?其实从理论上分析A计划是完全没问题的。伊久姆这个枢纽已被乌军拿下,理论上哈尔科夫的乌军可以迅速转移到北顿地区发动进攻,但实际上,这个方案执行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是利西昌斯克,这个地方可不是你想打就能打下来的。利西昌可不像阿特木那样建在河谷,周围全是高地,且身后就是北顿河,补给也不好切。同时此处守军早就开始挖防线,而且7月乌军准备的各种堡垒都还没来得及拆呢,甚至南边阿特木战区的瓦格纳都派人过来帮忙掘土了。更重要的是这里部队也不好展开,因此很难打破俄军防线。
而B计划的过河方案也是难度较高。首先,俄军在红利曼战区的布置是前轻后重的,一开始在红利曼前线的只有俩BTG(分别为于库班志愿营和哥萨克208团一部),而大部都还在克里米纳掘土。同时,这河的长度远小于奥斯基河,这也就意味着,可供乌军立足的选择就很少,搞不好就是俄军的5月强渡北顿河,被炮兵疯狂收割。综上,乌军最好的选择就是也只有打红利曼。
那么俄方的战略目的就让人搞不懂了:你是真的想保红利曼吗?如果想保红利曼,就放这丁点人有什么用?其实是不止这丁点人的,后面库班团和哥萨克团不就全到了嘛。到最后,作为预备队的503团也冲进去了。从这里我们是可以看出,俄军其实还是想保红利曼的。结果俄军既要保红利曼,又要保克里米纳,两手抓,两头都不硬,最终既没有保住红利曼,又没能阻止乌军偷渡过河。那么既然俄军想保红利曼,又为什么要润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守不住啊!红利曼不重要吗?怎么可能,北顿的交通枢纽,同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但巴拉克列亚不重要吗?伊久姆不重要吗?库普扬斯克不重要吗?伊久姆的交通地位不必红利曼低,同时是进攻超级重镇斯拉维扬斯克的跳板,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库普扬斯克是俄军在哈尔科夫的行政中心,政治意义不是更重要?那不是守不住嘛!俄军的战略其实很简单:能守就守,不能守就润,存人永远是最高准则,所以我们可得出结论,乌军的战略目的是:必须拿下红利曼;俄军则是:尽量守住红利曼。双方战略目的明确了,那战役中双方的各种骚操作也就可以理解了.一般认为,第二次红利曼战役持续时间为三周,即从9.10到10.1,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带来此战的详细复盘。
早在哈尔科夫大反攻还未结束时,乌军便朝着红利曼方向发动了多次进攻。尽管一开始乌军的进攻被俄军依靠水网挫败了,但最后乌军还是拿到了立足点并建立了桥头堡。同时,在北边,乌军继续全力进攻库普扬斯克东城并拿下了其大部,但76空突师连夜空降的一个团(旅?)和144摩步师一部成功将乌军锁在了库普扬斯克周边,使乌军暂时不能继续东进。在这里难有大的进展,乌军便开始寻找其他方向。在此后的几天里,乌军调集重兵在红利曼方向发动猛攻,第79空突旅、第81空机旅、第95空突旅均有参与,但却被库班营(BARS-13)给死死挡住了。这个志愿营是什么来头我不大清楚,和扎波罗热那个库班是什么关系我也不知道(塔曼又名库班),但它作为“志愿团”而表现得如此顽强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个BTG一直坚持到BARS-16与哥萨克团来增援。此后,哥萨克208团应该是全来了,不然仅靠俩BTG是不大可能挡得住几个旅的乌军的。至此,战线被暂时稳住了,这也是所谓“红利曼侧翼稳住了”的依据。可红利曼的左翼是被稳住了,而右翼呢?
俄军的战略目的是尽量守,那又是什么使他们尽量不下去了呢?这原因主要还是这两条河(奥斯基河、北顿涅茨克河)没守住啊。我们先不说“热河”,因为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奥斯基河则是敲在骆驼脑袋上的第一棒,我们自然要先说一下。
此时双方已陷入对峙,76师一部与144师一部在库普扬斯克与乌军93旅、92旅以及后面的14旅、113旅、103旅激烈缠斗,库班志愿团与哥萨克208独立团在红利曼死死地当着乌军的第79空突旅、第81空机旅、第95空突旅以及后面的第4坦克旅、第71旅,一时乌军难以有何突破。于是,司机肯定就要找扎胖:“哎呀老扎啊,你看这利曼啥时候能打下来啊,你不急我都急了,我不急国际友人都急了,国际友人不急简中乌友都急了!”于是扎胖也不找秘书交流局势了,而是连夜召集军官们开会,比如说西尔斯基谁谁,最终讨论出了一个妙计:“老泽啊你看,俄军把主力全放在库普扬斯克和红利曼这了,那奥斯基河那么长的战线肯定没几个人守,咱直接渡河不就行了嘛!”司机当场拍板:“好,就这么干!”
可能有人会问,那俄军为什么不平铺兵力放在奥斯基河全线呢?对此,我愿称之为“奥斯基河之蛇”,乌军“击首则尾至,击尾则首至,击身则首尾相至”,可谓无懈可击。只是后来换上的是苏光头而不是另一个光头真是可惜了
于是在9月22日,乌军调集精锐的第25空降旅,并从库普扬斯克调出第14旅强渡奥斯基河,尽管遭到炮火打击有一定损失,但总体伤亡不大。随后,第4快反旅与第17坦克旅迅速跟进,乌军装甲部队开始冲锋,接连夺下了鲁布齐与佐洛夫,并继续推进。但是,由于乌军急着进攻,以免失去强渡的突然性,此次冲锋为“全机械化冲锋”,意思差不多就是只有装甲车辆进攻,步兵没有跟上,因此俄军的BARS-13营迅速反击,将乌军对卡尔皮夫卡与里德科杜布的进攻击退,并反推回鲁布齐与佐洛夫外围。但是,乌军步兵此时也渡过了河,接下来发起的进攻非常猛烈,终于成功拿下了卡尔皮夫卡与里德科杜布。同时,9月27日,乌军偷渡北顿涅茨克河成功,威胁到了红利曼-托尔斯克-克里米纳的补给线。此时乌军合围态势开始成形,许多人已提前开始庆祝“红利曼大饺子”了。当然,之后这群人都被合订了。其实早在之前,他们就已经庆祝过“伊久姆大饺子”,奈何近坦四(移动)能力太强,金蝉(部队)脱壳(足够武装两个BTG的重型装备)跑路了,反倒导致乌军啥也没围到。当然,这两个小小的合订本是没法和这个巨大的合订本比的,因此,那些半场开香槟的海鲜们依然能够心安理得地和其他乌友共同庆祝“第一军援国”与“猪猪侠”等几个梗。
闲话不多说,我们继续来看这个渡河行动。乌军此次强渡令我十分震惊,而真正令我震惊的却是俄军。在这里,俄军人数大劣是众所周知的;俄军装甲劣势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连炮兵都略有劣势是否有点那啥?从巴拉克列亚到红利曼,俄军各方面都是劣势,其他都好说,但你炮火优势都丢了那还玩什么呢?那除了俄军没脑子外,便只有俄军已准备改守斯瓦托-克里米纳一线这一种解释。据说西部军区的那16个BTG大部分都在斯瓦托掘土,如果真的如此,那把大部分火炮转移到后方第二道防线也就可以理解了。既然如此,那么俄军的战略目的就又发生了改变:拖住乌军,为后方防线修筑赢得时间。此时乌军仍在推进,可俄军也没闲着,不仅后方卢甘斯克的部队在夜以继日地掘土,甚至远在扎波罗热的俄军都跑来凑热闹了。58集团军——的19师——的503团悄悄赶来,帮忙掘土的同时,看着迎面走来的乌军蠢蠢欲动,估计是随时准备捞人。而在红利曼的库班团和哥萨克团就没有那么悠闲了,他们三面受敌,本就人数大劣,这下更是人人一打十(夸张)。可除了抗日奇侠是没有人能一打十的,因此这两个团节节败退,又丢了科洛迪亚其,红利曼-斯瓦托的补给线被切断,只剩一条红利曼-克里米纳的公路了,补给更加困难。与此同时,在库普扬斯克方向,76师和144师也开始逐步撤退,但直到9月30日才完全退出库普扬斯克,随即这座城市的亲俄民众就遭到了清洗。不仅库普扬斯克遭到了清洗,整个东哈尔科夫都遭到了清洗,只有东北角的六个村仍在俄军手中,因此幸免于难。此后哈尔科夫的亲俄程度大大下降,而俄军也得到了教训,后来在撤离北赫尔松时,提前把亲俄民众全撤到了南岸,结果乌军进入赫尔松城时人们纷纷出来欢迎,也是把俄军搞得恼羞成怒啊,直接把坝炸了以倡导留守居民节约用水啊,也是让环保少女十分甚至九分地欣慰啊。
而在红利曼,BARS和哥萨克团却不是想走就能走的。北边乌军继续推进,已逼近最后的俄控公路;南边的乌军也拿下了不少定居点。红利曼周围的定居点基本全被拔了,只剩这一座孤城,随时都有可能被包围。于是,整个俄乌圈全炸了,各类牛鬼蛇神纷纷出场。当然,不光有乌友口嗨,很快俄友们也有了口嗨的底气。58集军长表示”红利曼问题将会很快得到解决,不会有太大困难。“也不知道他在梅利托波尔甚至更远的地方是怎么做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于是”7W天兵反杀乌军“等逆智言论也开始大战”万余名俄军即将被围歼“。这也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啊,58集放着比红利曼重要十倍的扎波罗热一线不守,千里迢迢跑来红利曼,也是有些不大可能啊。但是,很快,58集——的19师——的503团终于动了!503团终究是把人捞了出来,也是让乌军饮恨西北,只吃到饺子皮啊。
具体情况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是乌军终于切断了红利曼-克里米纳的公路,俩团的守军陷入合围。此时,503团神兵天降,直接从河对岸冲了过来,挡路的乌军由于靠太近而纷纷融化了。于是包围圈被打烂了,503团成功与守军会合,然后大家认为”逸一时误一世“,不能再浪费时间了,于是又一起往外冲,跑回了托尔斯克,然后把桥炸了又撤到了克里米纳城郊防线。
第二种说法是503团作为预备队补充进了红利曼,随后发动反攻,收复了红利曼北部的一个定居点。但无甚作用啊,乌军又发动猛攻,切断了公路。更重要的是9月27的偷渡行为,导致乌军已经威胁到了克里米纳。于是大家便觉得这地方守不下去了,便决定突围。乌军也是在此时终于冲进了红利曼,接着又是老套路——插旗。同时,两个团加两个营的守军开始突围,他们沿着公路疾进,把饺子皮给打了个稀巴烂,然后过河炸桥,再撤向克里米纳。乌军见没围住,于是开始找补,用炮火打击俄军。这个炮火强度也是很高啊,俄军也是纷纷中招,被打成了“死亡公路”,伤亡上千啊。俄军竟有近十辆装甲车报废,真是损失颇重啊。考虑到不久后哥萨克团还能打多次防反,503团归队后还能在19师中继续坚持,那看来是俩BARS扛下了所有啊,几乎被全灭了。但我们都知道,BARS-13和16都没有被全灭,那看来俄军是有亡灵法师助阵,导致死亡俄军离奇复活啊。不开玩笑了,损失是肯定有的上百人伤亡也能接受,毕竟后来阿特木斯克的公路比这还惨,伤亡顶多也就几百。总而言之,俄军最终丢失了红利曼,尽管赢得了一些战术胜利,但在战略上失败,不得不撤出这一战略重镇。
经此一役后,在整条北线,除了双子城外,俄军似乎已没几个像样的据点来阻挡乌军了。仅剩的两个不起眼的小镇,还没有河流屏障,似乎已唾手可得。但,不久后,乌军将永远记住这两个小镇的名字——斯瓦托、克里米纳。
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会发现俄军在战略上似乎也不是那么失败。数千人三个星期的拖延,为后方斯瓦托-克里米纳的防线修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撤到克里米纳后,哥萨克第208独立团又坚持反击,夺回了红迪布罗瓦,一度反推到过托尔斯克。这支顽强的部队来自LPR,他们并没有完成什么壮举,但没有一个人逃走或投降。俄军是为了什么而战斗?可能会有很多答案。但他们,却是为了卢甘斯克,为了顿巴斯,为了他们的祖国而战斗。看着卢甘斯克的国旗,我有时会想,他们所拼死保卫的,是否只是那一个”红字“,那一颗红心,与那一抹红色?只可惜那一支红色的劲旅早已消失不见,他们只能在反抗军与白军中,选择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