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润|回国后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焦虑感和无奈感

2022-09-05 21:33 作者:留德华叫兽  | 我要投稿

编者按

作者系【DIY飞跃计划】副主编阿汤,德国硕士毕业后在德国工作三年,目前定居于国内。

@DIY飞跃计划,全球免费硕博申请交流社区,提供订制化VIP硕博申请服务,EI/SCI/SSCI论文辅导等服务。我们同时还免费为大家提供最新的全奖机会,分享各类申请经验。

最近和一个在德国读博的朋友聊天,她硕士毕业后先在德国工作了3年,然后再申请的博士。当我问她,不会担心之后找工作由于年龄有劣势吗?她说:在德国35岁属于年轻人,而且整个行业特别缺人,根本不用担心年龄的问题。但回国以后,却感受到的是身边人的无限的焦虑。

我在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为什么大家都越活越焦虑了呢?


1

35岁在德国是年轻人

记得在德国工作时,公司有好几个退休后返聘回来的老工程师,他们几乎都是70+的年纪。当时对于这个现象我表示特别不解,毕竟70+的工程师,对于各种软件的操作完全不熟练,并不能替公司创造很多效益。

后面和德国同事聊天,才明白德国老龄化严重,各行各业严重缺人,所以公司不得不花高价,返聘这些工程师。而更夸张的是,公司有个秘书,生完小孩,在家待了两年,公司竟然还一直替她保留着工位。公司根本不介意她这两年与社会的脱节,也更不在意,她37岁的年纪。

看到德国公司的这些现象,我好像理解了那些30+都还继续读本科的德国人,因为他们清楚,德国就业市场严重缺人,他们多享受几年青春时光,是完全耗得起的。

他们对生命的怡然自得,和在国内体验的焦虑感,简直是天壤之别。


2

他说:初中级工程师太多了

和在国内计算机行业担任高级工程师的朋友聊天,我问他今年裁员是不是特别厉害,他说:裁掉的基本都是初级和中级工程师,因为中国每年毕业生特别多,而初中级工程师是比较容易替换的,所以公司效益不佳时,就会选择裁掉他们,但公司又特别缺乏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而且缺口特别大。因此,如果在职场摸鱼,没有持续成长,那立马就容易被替换掉。听了他的话,不得不感慨,人多的内卷社会和缺乏劳动力的社会差别真是太大了。

就是因为人多,只要自己不是突出的那个,就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可被淘汰了影响的却不只是自己,而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在国内只要成家立业早,可能中年危机都不是35岁,而是30岁。好像大家只有选择不婚不育,才能逃过这一劫?

毕竟从小到大已经卷得够累了,之后的人生再继续卷下去,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


3

政策一来,瞬间什么都没了

有次和朋友聊到她小孩学英语的事情,她说本来想让小孩在外面学英语,可现在所有英语培训班都关门了,只能让小孩报网课。但网课对于小孩眼睛伤害又太大,所以她内心挺纠结的。当我问她:针对于幼儿培训的英语机构都关门了吗?她说:对啊,所有的都关门了!虽然小孩没有地方补习英语挺不爽,但最惨的是教育机构的老板。在双减政策出来之前,不少老板投资了上百万成立一个培训机构,本想着营业后,能赚钱,可没想到“双减政策”一来,培训机构说关门就得关门,之前的投资全部都打水漂,身上背的债务,可能一辈子都还不完!

作为听故事的人,发出一声感叹可能就完事了,但我在想,亲身经历这些的人,生活怎么样了?

瞬间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在知乎上提问:毕业后是去年薪60万的大厂,还是选择月薪4000的公务员呢?因为在中国创办公司,可能一夜间由于政府的一个政策,就得面临倒闭。而公司倒闭后,受害者除了老板就是员工。毕竟车贷和房贷都得用钱还,保障从何而来?


4

孩子,我希望你出国或当公务员

有次和一个决定长期定居在德国的朋友聊天,我问她:你作为独生女,你爸妈不会希望你回国吗?她说:在体制内的爸妈从小就希望我以后能去国外发展,因为他们深知在国内生存的不易,不希望我再受这些苦,即使他们有时会特别想我,但他们知道我在德国活得比较轻松和自我,内心就会特别开心

听了他爸妈的期待,我突然想到了父母从小对我的期待:能够进入体制内当公务员。年少时,听到他们的唠叨,就觉得他们只是把他们没有实现的愿望,塞给我,让我特别反感。而现在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个期待,只是因为他们受过太多的苦。

如果父母对你说:孩子,我希望你出国或当公务员,请不要第一反应就是反抗,是因为他们深知在国内生存的无奈。

无奈啊!

图片


硕博、科研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

图片

图片




· The  End ·


润|回国后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焦虑感和无奈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