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风云 第二十四章 仇池的“自杀”行为
刘义康被囚禁起来了,宣告了他的政治生涯的结束。刘宋朝野内的党争也由此告一段落。可是刘宋内部一安定下来,外部又出了岔子。
仇池王杨难当再次倾国来犯。
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元嘉十一年(434)的那次投机行动已经失败了,与刘宋翻了脸的杨难当极尽溜须拍马之事,才换回了刘义隆允许两国再次友好交往的许可。
如今才过了7年,杨难当就想要再搞一次这样的作死行为,他是有什么胆子呢?
其实,杨难当也有自己的苦衷:元嘉十六年(439),北魏攻克姑臧,灭掉了北凉,统一了黄河流域,十六国时代结束,南北对立的局面由初步形成到了正式形成。而夹在两国中间,仅保有武兴、阴平几个郡的仇池,虽然连十六国的号都排不上,但是生存形势已经岌岌可危。北魏与刘宋都对这块地方虎视眈眈。
所以为了避免被吞并,必须向外扩张领土,以寻求更加长远的发展。刘宋自然成为了杨难当的首选目标。
一回生,二回熟。仇池的兄弟们,为了我们更光明的前景,就再次杀入刘宋吧!
于是在元嘉十八年(441)十一月,杨难当出其不意地发动了快速战,率领仇池全国的兵力进入梁州、秦州。以建忠将军苻冲为先锋,在东洛城抵御凉州的刘宋军队。
刘宋方面,梁、秦二州刺史刘真道比较实在,也的确是个猛人。他率领军队出了梁州州城,与苻冲大干了一架,并且直接将苻冲斩于马下。宋军连忙拾起首级,向刘真道请赏。
出师不利啊……杨难当叹了口气,接着又振作起来,攻击刘宋边境的葭萌戍。这次他终于得到了一丝成果:葭萌戍守将申坦因为寡不敌众而投降了。
杨难当下令在沦陷区大肆开展“三光”活动,把晋寿等地方都抢空了,接着又派兵包围了涪城,与刘道产的弟弟刘道锡相互较量了二十多天后,杨难当决定见好就收。于是他一声令下,几万仇池军队抱着丰厚的战利品,大摇大摆地走出刘宋边境。
战报送到刘义隆那里,刘义隆决定反击。十二月十五日,命令龙骧将军裴方明率领三千士兵配合荆州、雍州的士兵,由刘真道为先锋向仇池反击。
元嘉十九年(442)五月,裴方明等人兵临汉中,趁杨难当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连续攻克武兴,下辩、白水三城。杨难当大惊,他没想到反击居然来的这么快。
匆忙之间,他连忙下令建节将军苻弘祖守住兰皋城,他的儿子杨和带着重兵在后方把守。
他自己呢——则在收拾东西。
裴方明算是杨难当的老对手了,收拾起这位昔日的手下败将自然不在话下。裴方明先是在浊水大败苻弘祖,在乱军之中斩下他的人头。杨和见情势不妙,扭头也跑,被裴方明在赤亭追上,狠狠地干了一架,自此杨和也兵败逃亡。
杨难当眼见自己的大本营即将被宋军攻破,也顾不上首都不首都的了,逃出阴平城,留下自己的儿子杨虎驻守,一路向北魏境内的邽狂奔,并且请求政治避难。
杨虎也同样没守住基业,被宋军裴肃之(裴方明的儿子)部大败。他本人被活捉,不久送往建康斩首。
十六国之外的最后一个割据小朝廷仇池,就这样因为作死而被灭了,立国110余年。
刘宋决定在此地改土归流,彻底归入自己的版图。六月以辅国司马胡崇之为北秦州刺史,镇守仇池。同时立杨氏亲族杨保炽为仇池王,安抚原住民。又以刘真道为雍州刺史,辅助守卫仇池。既已得之,就不收手了。
把视线转到杨难当这边,杨难当在北魏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他由中山王拓跋辰为引导,到平城向拓跋焘倾诉自己的苦衷。其中声色俱厉地控述了刘宋侵占自己土地的罪行,并请求发兵帮助自己收复仇池故地。
拓跋焘立即大怒:好你个刘宋,敢打我的战略盟友。行,我就为杨难当报仇雪恨去!
其实北魏这一着,名为帮助仇池复国,其实是以此为借口,好吞并仇池这块土地。天下哪有白白帮人的事情,拓跋焘的算盘打的可谓是精中又精。
七月份,魏军开始大规模集结。安西将军古弼、武都王杨保宗从祁山南下,征西将军皮豹子以及琅琊王司马楚之从大散关向西进发,目标是拿下仇池。当然还有魏军在襄阳、淮北一带伺机出击,与西路大军相互作为声援。
元嘉二十年(443)正月,魏军一鼓作气发起了总攻。皮豹子等人攻击乐乡县,将军王奂之出战,战败;魏军又包围了下辩,宋军强玄明部战败,死伤惨重。魏军一路上可谓是平推。二月,魏军在浊水击败并生擒了胡崇之,将军姜道祖出战不利,也投降了魏军。剩下的宋军部队大多逃回了汉中。

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仇池一地得而复失。很眼熟是吧,当初第一次北伐时也是同样的情况:长驱直入——驻守——得而复失。
宋军能力还是不行啊。
仇池拿下了。魏军退走了。可是记得出征的人中还有一个叫杨保宗的吗?他姓啥?姓杨!杨保宗与北魏河间公拓跋齐驻扎在雒谷,他的弟弟杨文德就劝他反叛,好让仇池再度复国。
拓跋齐听说杨保宗要复国,马上派人把杨保宗抓到平城砍头去了。杨文德在哀悼自己哥哥的同时,马上联系部下符达、任朏等人起兵造反,不久之后就拿下了大半个仇池,杨文德就自称征西将军,秦、河、梁三州牧,仇池公。
五月,古弼调发上邽、高平、岍城军队攻击杨文德,杨文德一路退败,到了山里去打游击。古弼担心杨文德会反复出击,于是对皮豹子说:“宋军估计迟早要来,到时候调兵还是晚了,不如你在这里驻守以逸待劳。”
皮豹子就驻扎在了仇池。
杨文德向刘宋求援,但刘义隆早已不想接手这个烂摊子了,于是他象征性地给了杨文德一些官职,表示自己会提供出帮助之外的一切帮助。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义隆突然觉得自己卷进了这场无意义的纷争之中实在是有损声望,于是他找了两个人出来背锅。刘真道、裴方明下狱处死。至于罪名嘛,刘义隆表示,他们两个在进攻仇池时,对当地人民进行了“零元购”,并且还藏匿了战利品,实在是该死。
至于杨文德,他之后还会与魏军进行殊死的斗争。他的后代还建立了武都,阴平等小国,在宋魏后来变成(齐、魏,梁、魏)之间左右摇摆,这就是以后的故事了。
北方打完了再看看南方。
南方在闹腾的是林邑国。林邑国在刘宋的交州以南,大致是在如今的越南中部。这个国家自从192年独立以来,就不断的侵占交州的领土,今年占领几个村,后年拿下一个县城。抢领土还不算,光是杀进来抢劫的事,也是时时发生。到了元嘉二十三年(446),林邑已经累计入寇10余次,抢占刘宋一个郡。并且现任君主范阳迈还特别有野心,时时打算入侵。
刘义隆对此深感不满,范阳迈虽然有时会入贡,但是所进贡的只能算是边角料货色。这样一来刘义隆,更加意识到,如果不教训他一下的话,林邑是不会安分的。
刘义隆下诏,要召集军队,南征林邑国。
出征的主帅是交州刺史檀和之,而主将却是另一个名叫宗悫的人。
宗悫,南阳人,他的家里世代读书。但是到了他这一代,他却突发奇想,跑去参军报国,有人问他,他的志向是什么样的,宗悫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这便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用典的来源。
等到檀和之要征讨林邑了,宗悫又自己请缨请求参加战斗。刘义隆任命他为振武将军,以他为先锋,从日南郡南下,杀入林邑境内。
范阳迈听闻刘宋要对自己用兵,自己估量实力不济,于是主动请求刘义隆,想要求和。并且他还放回了,之前掳走的日南百姓,派使者送上了1万斤和5万斤的货真价实的黄金和白银。但实际上,范阳迈依然贼心不改。他暗地里扩充军队,准备应付入侵。
刘义隆被范阳迈骗过几次,自然也不会轻易地受骗了。他十分谨慎地对檀和之发布命令:如果范阳迈真的想要和谈,就可以放过他,不然就开战。
檀和之刚刚走到刘宋、林邑的边界的朱梧戍,突然接到刘义隆的命令。他就让府户曹参军姜仲基前去林邑都城和谈。不料范阳迈出尔反尔,反手将使者扣押。
没什么好讲的了,开打吧。
宗悫率军杀过的边境,在区粟城,将林邑守将范扶龙团团围困,范阳迈让大将范毗沙达救援。两军在城外打了一仗,范毗沙达大败,狼狈逃走。
区粟城守了两个月,最终被宋军攻下。范扶龙被斩杀,宗悫趁着这股势士气攻入象浦,接近林邑国的首都。可是接下来就不好打了,原因是范阳迈把他的当家武器给拿了出来——大象。
云南有大象,越南也有大象,这不奇怪。经过训练之后的战象打起仗来的确是不容小觑,可以说大象应当是当时坦克级别的武器,范阳迈很自信认为自己手上的战象“前后无际”,宋军绝对打不赢。
可惜的是,他遇到了宗悫。
宗悫见过世面,他跟檀和之说:“我听说外国有狮子,估计比大象还要凶猛,要不找几个当地人,让他们来给我军做一些纸做的狮子。”
不出几天,纸狮子做好了。对阵当天,宗悫很有信心地把纸狮子搬了出来,不料对面的林邑兵却哈哈大笑,他们觉得,这只是纸狮子有什么用处呢?他们不害怕,但是大象一见这形状,心中便怕了三分,打仗时自然不敢冲击。有的大象甚至反过头来把自己的军队冲散了。
这一战异常顺利,林邑兵死的死,降的降,檀和之和宗悫攻进了林邑的都城。范阳迈父子匆匆逃离首都,向刘义隆请罪。在此之后,宋军洗劫了林邑都城,所抢得的战利品不可胜数。
宗悫高风亮节,分文不取。
范阳迈向刘义隆请求投降,刘义隆同意林邑国复国,但是要求林邑国永不侵犯。范阳迈不得不同意,还割让着日南郡原属于刘宋的领土,献上了大批的珠宝财富(虽然说都城被洗劫一空,但是他为了求和还是把自己的家底给当出去了)。至此刘宋的南部边境又回到了西晋初年的位置。
一南一北,一胜一负,这让刘义隆先悲后喜。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已经被关押起来的刘义康居然又干出了越界之举。
怎么说呢,这事不是刘义康干的,但却是和他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