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能源错失先机,阿维塔联合造车是否可取?

引言:合资板块长安福特这样过去的“利润奶牛”,近年来自顾不暇,高端电动智能化赛道,又注定是一项极其“烧钱”的大工程。钱从哪里来?自己单干风险很大,不如多拉几个实力强劲的伙伴一起造!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判断和信念,十年内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中国品牌,这也是我对阿维塔的期许。”
从前领导和老搭档张宝林手中,接过帅印已有一年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对长安的“新四化”转型改造,开始换挡提速!
含着金汤匙出生,阿维塔剑指世界级品牌
前不久阿维塔的品牌发布会上。
尽管亲临现场登台亮相的是谭本宏,但作为老谭的上司兼阿维塔背后第一大股东长安汽车的掌门人,老朱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以视频祝福的方式公开表达了其对阿维塔的如此期许。

是的你没听错,世界级的中国品牌,性格向来耿直的老朱没有掖着藏着。
这就好比,对于自家的孩子学业寄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清华北大你可以的”,一个道理。
将心比心,老朱这样提要求和抱期望,没有毛病,谁还不希望自家的“娃”出人头地、有个大好前程!
况且阿维塔这个“新生儿”,的确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背靠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等多位有钱有本事的“父母和叔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点不可谓不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有何不可?!
事实上,对于借助“新四化”百年未有之产业大变革时代,培育出世界级的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品牌这件事,朱华荣是异常笃定的。
前些年他还在担任长安汽车总裁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公开作出过类似判断。


只是这几年下来,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动作给外界的印象,更多的像是在“台底下谋篇布局和蛰伏”,诸如阿维塔这样的全新高端定位品牌,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未曾浮出水面。
如今,一波几折也好好事多磨也罢,从长安+蔚来,到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筹备良久的阿维塔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老朱的激动之情和高要求和期许,不难理解,也不可厚非。
巨大争议下,阿维塔前景几何
只是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
即便一切看起来都“潜力大大”的阿维塔,从上个月首款车型阿维塔11亮相发布以来,业界内外对其议论声不绝于耳、且两极分化明显褒贬不一。
乐逗汽车注意到,围绕阿维塔的这些“争议点”,总体不外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其一、品牌及产品本身这个维度;

比如说阿维塔这个名字,无论是中文名还是英文名Avatar,都比较生涩难记,甚至跟美国大片《阿凡达》的名字太过接近。
而近些年来“新国潮”风靡,不少汽车品牌都开始流行取“中文名”,且越接地气越灵!
然后阿维塔11这款车,有说造型设计不好看、甚至“丑”……
对此,笔者的态度是“没啥好纠结的”,首先名字就是个名字,听多了听习惯了就好。
况且阿维塔这三个字,无论是看着还是听着,好像也还行,不说有多么高大上吧,至少不土不难听。
至于阿维塔11这款车的造型设计,目前来看外形的确有些“与众不同”,整体有一丝未来感,从前到后线条相对比较“圆润”,多了一丝动感与优雅,但缺少了几分犀利。
个人以为,相较于长安旗下CS75PLUS为代表的“明日座驾”设计风格,阿维塔11这种设计风能够迎合的消费群体面,会窄很多。

当然毕竟是高端定位,普罗大众消费者能不能欣赏得了,似乎也没那么重要。退一步讲,真要长得太“随大流”缺乏自己的个性,我倒会觉得是一种缺憾。
我们得清楚地意识到,尽管阿维塔目前来看更多的依旧还是长安在操盘(尤其整车传统的研发制造层面),但阿维塔终究≠长安。也不应该等于,不然就少点意思了。
对于长安而言,阿维塔本身就是在既有的体系下和之外,进行一种新的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所以最直观也最浅层的造型设计风格上,自然也要跟长安旗下产品做出足够的差异化。
你看看隔壁的沙龙汽车机甲龙,那造型设计风格,跟长城旗下现有品牌和产品,简直天差地别,更是“闪瞎眼”。
所以阿维塔11的造型设计好不好看,见仁见智无需多言,我个人以为还是很有自己的品牌调性与个性的。
至于其他诸如700公里续航、4秒级动力、200千瓦以上的快充,以及400tops算力,不能说绝对“顶尖”吧,但组合在一起也绝对称得上“能打”。

毕竟阿维塔的品牌定位是主打“轻奢智能情感”牌,一味地搞技术和装备堆砌式的“军备竞赛”,不是它该有的追求。
其二、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协同合作这个维度;
老实说,相较于上面这个品牌及产品本身维度方面,个人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产品都还没有上市交付,价格也不知道,品牌力怎么样综合“品价比”如何,目前无法下定论。
相比之下,阿维塔身上所体现的这种多方“联合造车”的模式和思路,是否可行以及实战中的可行性究竟有多高,反倒是非常“稀罕”和值得业界内外深思的。
一如业界一部分人士质疑的那样,所谓的三家通力合作大干一场,最终会是虚大于实还是实大于虚呢?
老话讲的好,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名义上是1+1+1大概率>3,但细看CHN这个高大上的合作项目,除了长安目前来看算是比较专一和投入的,华为和宁德时代都妥妥的“海王”型队友。

此前在华为高调给小康股份旗下的赛力斯SF5站台,乐逗汽车就曾表达过类似担忧,“华为是个筐,赛力斯们来了都可以装”。
事实上,这几年嘴上说“不造车”的华为,相继牵手了北汽、广汽、小康、长安等诸多主机厂,不同程度地渗入到了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
华为“芯片”和操作系统受到打压,近两年手机、电脑能销量承受极大下行压力,向智能电动车领域进军的急切心情,业界皆知。
华为高调“联姻”小康赛力斯等种种举动,姿态和“卖相”更是刷新大伙儿的认知。
和华为的“饥不择食”相对应,宁德时代的“海王”形象已然更加的深入人心,谁买他们家电池谁就可以跟他“好”。
截至目前,跟宁德时代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的主机厂,从国内到国外一箩筐,很多还与“宁王”单独建立了动力电池合资公司和工厂。
所以或许名义上来看,华为和宁德时代这次在长安的合资合作项目上,貌似是最认真和投入的,实则真不见得。

商场嘛,更多时候还不是一个“利”字当先。
话糙理不糙,长安很难有把握和底气说服大伙儿,“华为和宁德这两个海王跟我是最铁的,我们仨的合作深度和广度无人能及”……
乐逗观察:
坦率地讲,一如此前在《阿维塔姗姗来迟,长安进军高端电动车赛道稳字当先》一文中,我们明确地表达过以下观点:
“窗口还没关闭不假,但时间就是生命,先人一步的先发优势不容小觑;
战略迟疑、求稳选择联合造车模式的长安,在高端电动智能化赛道的预备赛上,的确慢了半拍。”

归根结底,包括乐逗汽车在内,有不少业界同行及吃瓜群众,相较于多方合力“联合造车”搞出的这个阿维塔,我们其实更加的好奇和期待,长安自身的新能源高端品牌何时现身?!
要知道,作为自主强企、甚至一度当过“自主一哥”的长安,近年来无论是品牌声势和销量,放在一众自主品牌里面(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那也都算得上拔尖的。
那么多旗鼓相当、甚至综合实力不如长安的友商,都相继另起炉灶搞出了自己全新的高端品牌,吉利、长城们甚至还相继搞出了燃油高端和电动高端多个新品牌,长安不至于啊!
当然,从理解长安和朱华荣董事长的角度。
长安虽说是央企兵装集团旗下的大型国有车企集团,看起来很强大很Strong,但仔细来看旗下各版块的组成和表现,的确并非外界想象的那般家底丰厚实力爆棚。
过去长期充当“利润奶牛”的长安福特,从2017年到现在跌跌不休,体量从当年的逼近百万辆,一路溃缩到了二十万辆的水平。
长安马自达向来小众定位,日子过得只能说不温不火。

至于近年来势头大好的自主板块,尽管销量一路高涨但综合起来更多的也只是“薄利多销”。
一句话,长安的合资板块利润贡献度越来越糟,地主家也没有太多的“余粮”。
关注长安的人大都有所了解,前些年张宝林时代就大搞特搞的“香格里拉计划”计划、“北斗天枢”计划,以及“万人研发队伍”建设等大工程,都耗资不菲……
而高端电动智能化赛道,又注定是一项极其“烧钱”的大工程,钱从哪里来?
这些现实因素叠加在一起,或多或少的束缚了朱华荣们的手脚。
幻想起来容易,真刀实枪地去投入和砸钱干,并不简单。
风险很大,最终的结果还不一定能够杀出重围“值回票价”,还是多拉上几个实力强大的队友,大家一起“造”来的踏实稳健。

一如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本宏所言:
“汽车产业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在这条赛道上,阿维塔将扮演一个长期主义者,保持好奇、探索未知、拥抱变化。”
前路漫漫,多方合力“联合造车”的阿维塔,能不能成,一起拭目以待和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