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赤地之春(四十六)

2021-08-09 13:12 作者:君策之  | 我要投稿

赤地之春(四十六)

 

杨九郎没让他人陪同,自己从王府马厩牵了匹马去了皇宫。

这几天他一直在查山中密洞之事,可这帮人太谨慎,一时之间收获不大,但能确认的是这帮人绝不是一般宵小土匪,甚至还延伸向了某些勋贵!

至于金家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他阔别京城多年,不敢随意推测,他其实想问问淏王,但,此事来龙去脉还未理清,他也不知从何说起,更何况淏王的性子——不知他会不会蔓引株求,顺时造势,反而转其为己用,搅风弄雨……

杨九郎叹了口气,在巍峨的宫门前翻身下马,等待通传。

上一次进宫是跟着淏王,自己是侍卫的身份,进到一定地方便不能再走,要么在宫中侍卫所暂待,要么在王爷出来的宫门静候,是非之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一次……

一个稍显稚嫩的小黄门溜着小跑出来:“那位是杨九郎杨大人?”

“我是!”杨九郎走上前,轻轻一颔首,打过招呼。

小黄门作了个揖:“请杨大人随我来!”

“多谢公公!”

说着,杨九郎跟着小黄门一层一层往宫门里进,进到一定宫门又换了几个小黄门。

明帝并没有在他惯常接待大臣的书房见杨九郎,而是在一处可以算作小憩别院的寝宫,名为牧春斋,在宫里头处于一个极偏的位置,但环境优雅、野意深幽,也是明帝这几年才喜欢上的一处小别院,命人收拾了,时常来住住,远离后宫纷扰!

高全福立在牧春斋门口,眉眼含笑地看着来人。

小黄门将杨九郎带到阶下,朝高全福行过礼、默默退下。

杨九郎抱拳躬身一礼:“高公公!”高全福的样貌他还是认得的,当年为数不多的几次进宫时在明帝身旁伺候的便已是这位高公公,这么多年荣宠不衰,足见“功力”!

“杨大人免礼,赶紧随奴才进来!”高全福向人招手,眼角的褶皱堆成菊花。

杨九郎看了一眼厚重棉帘拉开时黑黢黢的门洞,缓缓深吸口气,跟着高全福进去。

扑面而来的热浪让杨九郎胸口一滞——皇帝竟然待得下这样闷热的环境?

他天生体热,即使是四九天气也不过一件薄棉袍,今日进宫面圣知道宫里定是烧了火盆,便只着了外面这件宝蓝色夹袍,原本贤羽还想给加件灰鼠大氅,他回绝了,这种披风一个是重,二来太长太大,上下马、走路都不方便,他从小不爱穿。

“臣,杨九郎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杨九郎端端正正行了跪拜大礼,然后伏在地下不抬头,听候指令。

“免礼!”声音略微虚弱,中气不足。

“谢皇上!”杨九郎缓缓起身,却并不抬头,躬身站在一旁。

高全福上前将明帝扶起,在其身后垫了两个靠枕,又仔细给他掖好被角,弯腰退至一旁。

“九郎,靠近些,让朕看看……”明帝打起精神,伸手朝杨九郎招了招,嘴角露出点笑。

“是!”杨九郎躬身一礼,走近至踏前跪下,却依旧没有抬头。

明帝细细打量了杨九郎一番,轻轻叹息了一声:“朕果然是老了,见到你们这些后辈就忍不住想当年那些往事……”

话音渐尽,四下里陷入沉默,唯有墙角里炭火缓慢燃烧的“斯斯”声逐渐清晰,彰显着时间的流逝。

“杨九郎……”明帝轻轻唤了一声,又是沉默许久,渐渐的嘴角的笑意变得有些冷硬,再抬眸,目光中透出阴郁,“你来京城的目的朕知道,可是,当年之事证据确凿,你怪不得任何人!”

杨九郎沉着头不说话,端放在屈膝之上的双手轻轻握着拳,细瞧之下,置于外侧的拇指指甲盖儿由粉转白,隐隐颤动。

“朕……朕也不太相信镇国公通敌叛国……”明帝颤了颤唇,眼角微微一抽,轻咳两声,骤然提高音量:“可一份份证据清清楚楚放在朕的案头……朕是一国之君,朕必须不偏不倚,凿凿证据之下你让朕如何为他辩驳!”说到激动之处,明帝一掀盖在身上的明晃晃的被子,站起身走到杨九郎面前,居高临下:“杨九郎,怪只怪,你杨家时运不济,终有一劫……即便此事真有不察……”明帝咬着牙,手覆上杨九郎颅顶,“那也怪你父亲……给有心人可乘之机——朕,很无奈!”

杨九郎深吸了口气,依旧低着头,紧咬后槽牙,膝上的双拳隐隐爆出青灰色血管,在霜色的肌肤映衬下显得异常清冷。

许久,明帝才缓缓从杨九郎身边踱过,又浅浅一声叹息:“九郎,在云雷府上可好?”

“好!”声音几乎从闭合的嗓子眼儿里挤出,却是杨九郎强压的翻涌的气息堪堪能维持的平稳了。

“西北苦寒,这样待在云雷府上也挺好……朕这个儿子,是极好的……”说完,像是疲惫不堪,明帝伸手示意高全福上前来扶,然后就着高全福的胳膊缓缓回到缠绵了月余的龙榻。

沉静了许久,闭目养神的明帝突然出声道:“全福子,留九郎用饭,朕有些累了,你替朕陪他说说话。”

“是!”高全福替明帝理好被头,转身向杨九郎礼道:“杨大人,起身随老奴来吧!”

杨九郎起身时轻轻抬眸看了一眼龙榻上的明帝,面颊凹陷蜡黄,透着青灰的颜色,这也不过几年的时间,那个那个他印象中高高在上、却总噙着笑意与自己父亲说话的男人,如今也竟有了油尽灯枯之相,真是世事无常,唯有岁月饶不得人!

高全福领着杨九郎来到一处优雅的竹舍,依“山”傍水,两层小楼,所谓的“山”是人工堆砌起来的土丘,压上山石、种上草木,引一眼活泉,能听到淙淙流水之声。拾阶而上的小路,曲径通幽,婉转接上隐在林中的八角小亭,姑且可以算一处登高望远的奇趣。

 竹舍中宫女、太监已经把饭菜摆放好,恭敬地站立在一旁,见高全福领着人进来,齐刷刷行了礼:“高公公,大人!”

高全福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转身躬身向杨九郎道:“杨大人请!”

杨九郎颔首回礼:“多谢高公公!”他走至桌边坐下,安静地等着高全福的下一个动作——若是高全福不拿筷子,自然他自己快速吃完便好,若是拿了,高全福、为他布菜……宫里第一大太监给他一个小小侍卫布菜,说明明帝要说的话,很多!

果不其然,高全福伸手取了双筷子平稳地给杨九郎夹了一片糯米糖藕:“杨大人尝尝这个,这是江南吴御厨的拿手菜!”

“多谢!”杨九郎拿了筷子,从自己碗中夹起便往自己嘴里一塞——清甜可口,确实无与伦比。

高全福笑着又夹了一筷子熏肉,杨九郎头也不抬地一口吃了。

“西北苦寒,可难为杨大人了!”

杨九郎咽下口中食物,淡淡道:“不算什么,职责所在。”

“杨大人少年英雄,这些年西北军中的情况陛下其实看着呢!”高全福手中不辍地夹着菜,“杨大人连年高升,陛下甚是欣慰……”

杨九郎默默吃着碗中堆起的菜,不作声。

“淏王殿下请缨酬军,陛下亲指了殿下看看您,倒也没想您入了殿下眼缘,竟随殿下回京了……”

“……”杨九郎缓了缓神,放下筷子道:“殿下对我有救命之恩,后来玉柳营布防图外泄,殿下派遣身边陈芳大人通知安定营联防,身边就少了护卫,便点了我护送王爷回京。”

“啧啧,这就是您与殿下有缘!”高全福又伸手给杨九郎舀了碗汤,“陛下原想着照大人这般立功升迁的速度,没几年也可以回京述职见上一见,到时候是去是留当着面儿与陛下一说,自能遂了您心愿,只没想您竟回来了,真是把陛下高兴坏了……”

高兴?还是……担心?

“只是入冬以来陛下身体一直不怎么好,京城又接二连三出事,倒是弄得陛下也没精神头见您……好在您在淏王府,也不担心什么!”

杨九郎深吸口气,扯起嘴角,朝高全福淡淡一笑,许久,才说出一句场面话:“让皇上担心,是我的不是!”

高全福点头笑笑,又拉拉扯扯讲了不少明帝日常,句句可以引申到一个帝王对臣下的体恤以及不容易。

天色擦黑,高全福收了筷子,轻轻朝杨九郎一礼:“杨大人可吃好了?”

“是,多谢高公公!”

对杨九郎的态度,高全福是满意的,他对小时候的杨九郎也是有所了解的,有那么几回镇国公带着少年杨九郎进宫觐见,还是他领着他在宫里转悠,大抵是个实诚的孩子,又聪明乖巧、善解人意,对太监宫女也彬彬有礼,从不跋扈。

三岁看老,基本不会错!

明帝心里头的事儿他这个贴身老伴儿也清楚,当年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自古帝王辛密,哪一桩不是鲜血累累,白骨荣枯,没有牺牲换不来这至高无上的地位!

镇国公当年……确实有些、功高震主了!

况且……况且……那个男人的秘密……

高全福陡然觉得自己想多了,忙敛了神,招来小黄门送杨九郎出宫。

天色黢黑,杨九郎带着心事、神色漠然地跟着小黄门。

牧春斋颇偏,弯弯绕绕的因着天黑也看不清是否循着来时路。

“杨大人稍待!”小黄门将杨九郎领至一个内里落了拴锁的院门,左顾右盼了一下,从怀中掏出一把钥匙开了锁、拨了门闩。

杨九郎微微一皱眉,心下觉得有些异样:宫里那么多院门,岂会没有黄门?况且,就算这院门便是眼前这个小黄门看守,只一把钥匙?

宫里的黄门要看几处院子,且晚间值守时也不会一人单独守一处——这两点都不合常理!

“杨大人请跟我来,小心脚下!”小黄门开了门,跨过台阶,在漆黑的院墙外向杨九郎笑道。

杨九郎顿了一顿:“公公,这是往哪儿去?”他并不记得来时路,也不确定这个小黄门到底有没有问题,但他一脸清冷地看着阴影里的小黄门——诈他一诈!

小黄门微微一怔,伸出隐隐颤抖的手,带着一脸莫名其妙:“大人这是怎么了?奴才领大人出宫去呀!”

“公公可是明白我乃淏王殿下府上侍卫长,今日是我值夜,若是回去晚了,淏王殿下怪罪下来我可不担着,小公公姓甚名甚报于我知道一下,这条‘出宫之路’我若是走不顺畅……”

小黄门一看杨九郎不愿往前走,面色已有些发白,他怯懦着看了看暗处,努力挤出一丝尴尬的笑意:“杨……杨大人说什么呢……奴才,奴才不过是宫中一小人物……哪值得大人记挂……”说着他似乎找到了些理由,稍稍镇静了些,又扯了一丝笑出来,“正是怕耽误大人的要事,奴才才引大人走这条捷径,好让大人尽快出宫!”

见杨九郎还不动,小黄门急吼吼跨过台阶过来:“杨大人是不信奴才?”

杨九郎虽警惕,却也只是警惕小黄门要把他带到什么陌生的地方,至于小黄门的战斗力,他自是不怕的!

但小黄门话音刚落,右臂一甩,一股异香从他袖中泄出,随之而来的便是铺天盖地、迷人眼睛的粉末。

等杨九郎回过神屏住呼吸,那股熏人的香味已直冲进他的脑门!

这是皇宫,他们怎么敢!



赤地之春(四十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