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时候最喜欢的油画《伊凡雷帝杀子》

2023-07-01 00:20 作者:白叶表弟  | 我要投稿

伊凡雷帝杀子是俄罗斯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85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收藏于俄罗斯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该作运用了强烈的明暗对比法,强光黑影,聚光法,强烈的光影将观者的视角聚焦于“暴君”伊凡雷帝面部,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列宾

一、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出生于丘古耶夫,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画派重要代表人物。

1873—1876年先后旅行意大利及法国,研究欧洲古典及近代美术。回国后勤奋作画,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表现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渴望。而《伊凡雷帝杀子》创作于1885年此时的列宾41岁。

其于1878年,参加巡回展览美术协会。坚持在乡村和民间写生,并且和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保持密切的往来。而对俄罗斯历史事件的关注更引起他对历史画创作的强烈欲望。于是便诞生了《伊凡雷帝杀子》。

 

二、《伊凡雷帝杀子》创作背景

《伊凡雷帝杀子》根据俄国历史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画中抱住儿子眼神中透露出惊恐绝望的正是俄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伊凡四世,而怀中躺着的正是伊凡雷帝的大太子此时他的鲜血从太阳穴流出,再也止不住,眼神也慢慢失去光泽。    

这副画是根据19世纪历史学家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卡拉姆津描述所作。其描述,伊凡雷帝暴怒之下用权杖尾部尖锐处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血流不止,伊凡儿子瞬间奄奄一息。在伊凡四世的惊愕中,其慌忙冲过来抱住儿子,表情也瞬间由暴怒变为惊恐,害怕,后悔。他惊呼:“我杀了我的儿子。”于是不停的请求儿子的原谅和宽恕,他用双手护住流血的地方,但血止不住的从太阳穴初流出。一切于事无补,儿子渐渐死去,伊凡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直接继承人,他在痛苦悔恨懊恼中度过自己余生最后的三年。


那么为什么伊凡雷帝要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王位继承人。

根据另一位历史学家安东尼奥·波塞维诺的研究伊凡雷帝大太子的第三任老婆由于着装问题,被伊凡雷帝问责,当时的三老婆已经怀有身孕,伊凡四世用及其残忍的手法打了她,而致使其流产,大太子得知此事及其恼怒的冲去质问伊凡雷帝为何要如此,在两人激烈的争论中随后就发生了画中的场景,伊凡雷帝失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三、赏析

在这副画中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人物表情,金黄色的光将观者视线吸引到伊凡

四世和其儿子的脸上,整体氛围十分具有情绪性,最具有冲击力量的便是伊凡雷帝的眼睛,那是一位刚失去孩子的父亲,痛苦,惊愕,后悔,甚至不需要再去用言语表达解释。提到眼睛能想到伦勃朗的《自画像》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垂垂老矣的老人,伦勃朗用一个眼神便讲出了自己的故事,而《伊凡雷帝杀子》便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画中更出色的则是其令人称道的光影,画面中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法,伊凡雷帝和怀中的儿子作为舞台的中心,强烈的光影将其和背景划分开来,这种强光暗影的画法让人想到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画家卡拉瓦乔,列宾深得其意,用强调明暗对比的手法,用光作为塑造形象构图布局,突出了其戏剧性的效果。强烈到位的光影使得整幅作品有种舞台剧的感觉。整幅作品的人体塑造精确,伊凡儿子的透视也极为精确,地毯的花纹以及人物衣服的塑造质感也及其真实,侧面表现了列宾及其强大的塑造能力,和其令人感叹的功底。

四,评价

艺术来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历史上的伊凡雷帝被称为恐怖的伊凡,暴君伊凡,其幼年即位,在位期间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有很强的猜忌心理,好激动,残忍,对贵族们严厉镇压。

而在这副作品里面,在《伊凡雷帝杀子》中,列宾收走了这位“暴君”所有的力量,权力。他眼睛凹陷,眼球突出,鼻孔被呼吸撑大,整体显得这位君主及其的蓬头垢面。在画中伊凡不在是君主,暴君,恐怖伊凡,而是纯粹的失去儿子的父亲。列宾将这位父亲形象以及情绪塑造及其到位,这与历史上的伊凡雷帝完全相反,其画中传达的强烈情感给所有观者留下巨大的错愕感。

伟大的艺术作品真的可以让人驻足良久。

 

学校作业传下阿b真的很喜欢这副作品,希望能引起你的共鸣

记得一键三联


小时候最喜欢的油画《伊凡雷帝杀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